不斷擴張的城市、過度使用化肥以及各種工廠和生活汙水的肆意排放,使得全球的水資源現狀不斷惡化,近半數的水資源受到嚴重汙染。不斷爆發的水汙染事件,也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生產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水汙染事件一次次成為世界各地民眾關注的焦點。我們在嘆息之餘,也許更應該思考:是誰在汙染我們賴以生存的水?
多瑙河重金屬汙染事件
事件發生在2000年1月30日。羅馬尼亞西北部連降了幾場大雨,該地區的大小河流和水庫水位暴漲。西北部城市奧拉迪亞市附近,巴亞馬雷這座由羅馬尼亞和澳大利亞聯合經營的金礦的汙水處理池出現一個大裂口,1萬多立方米的汙水(含劇毒的氰化物及鉛、汞等重金屬的有毒物質)流入附近的索莫什河,而後又衝入匈牙利境內多瑙河支流蒂薩河。毒水順流而下進入匈牙利境內時,多瑙河支流蒂薩河中氰化物含量最高超標700~800倍,從索莫什河到蒂薩河,最終匯入多瑙河。
這是一起重大的環境汙染事故。汙水流經之處,幾乎所有水生生物迅速死亡,河流兩岸的野豬、狐狸等陸地動物紛紛死亡、植物漸漸枯萎,一些特有的生物物種即將滅絕。
由於沿河各國實施的緊急措施得力,所幸沒有人員中毒。
這次事故導致匈牙利、南斯拉夫等國人民深受其害,給多瑙河沿岸居民帶來了沉重的心理打擊,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蒂薩河沿岸世代靠打魚為生的漁民喪失了生計。這次汙染事故的發生,還導致了匈牙利與羅馬尼亞兩國之間的政治糾紛。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10月4日,匈牙利鋁生產銷售公司位於維斯普雷姆州奧伊考的有毒廢水池發生洩漏,鹼性「紅色泥漿」有毒廢水於7日晨抵達多瑙河支流。這是多瑙河十年來第二次面臨的重金屬汙染災難。有毒廢水池洩漏之後,有毒淤泥淹沒了6個村莊,造成4人死亡、6人失蹤,至少百人受傷、數百人無家可歸。
雲南滇池水體富營養化事件
「五百裡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這副昆明大觀樓長聯是對滇池的一幅白描圖畫。
滇池是我國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屬金沙江水系,位於昆明市南端,湖體略呈弓形,弓背向東,南北長約40千米,東西最寬處12.5千米,平均水深4.4米,水面積300平方千米,庫容量為12.9億立方米,素有「五百裡滇池」的美譽。
滇池東南北三面有盤龍江等20餘條河流匯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經普渡河而入金沙江,形似弦月。滇池具有城市供水、工農業用水、調蓄、防洪、旅遊、水產養殖等多種功能。它是昆明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對昆明市乃至全省社會經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從20世紀90年代起,長期的汙染開始導致滇池湖水富營養化。1996年和2003年,滇池兩次爆發藍藻,特別是2003年入夏後的三個月,水質急劇惡化,水質一度下降到了劣V類水質。若一陣西南風吹來,幾百米以外就能聞到臭味,滇池水也呈墨綠色。大量爆發的藍藻隨著湖水翻滾著,水葫蘆在陽光下隨湖水上下跳蕩,綠油油的一大片——一個舉世聞名的高原湖泊就這樣被人戲稱作了「公共廁所」。
確實,雲南高原湖泊的汙染以滇池最有代表性。滇池水體富營養化汙染從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開始,到 90 年代,滇池水體汙染最為嚴重。究其原因,在城市化、工業化的進程中,滇池大致經受了三次「劫難」。
1970年,一場轟轟烈烈堪稱史上最大規模的圍湖造田運動在滇池展開。在長達8個月的時間裡,數萬人在滇池邊築堤、排水、填土造田。最終,滇池自淨能力最強的草海被割走數十平方千米,昆明八景之一的「壩橋煙柳」,變成一片烏黑的腐殖土。
滇池的第二次劫難是防浪堤的修建。由於西南風常常卷著最高達5米的浪頭拍打著這個區域,造成人員傷亡,當地水利部門為保護堤岸邊人員財產安全,陸續投入巨資修建和重修了上百千米的防浪堤,蠶食了大片滇池南岸區的天然灘涂溼地。
給滇池帶來災難性打擊的是,由於滇池地處昆明城市下遊,是滇池盆地最低凹地帶,所以昆明市區的各種生活汙水通過河道、溝渠匯入滇池。
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滇池流域迅速推進的城鎮化,突破了滇池自淨限度。化工廠、冶煉廠、熱電廠、印染廠等數百家高汙染的企業,分布在滇池邊,汙濁的工業廢水直排滇池,滇池水體富營養化日趨嚴重,致使滇池水泛綠、發臭。
浦陽江水體嚴重汙染事件
「水映一溪沙沏沏,春梳兩岸柳依依。村邊道上行人奮,晚唱晨耕攜月歸。」這是人們對舊日浦陽江的情思。
浦陽江發源於浦江縣天靈巖南麓嶺腳大園灣,上遊建有安華、青山、石壁等中小水庫1037座,中遊建有高湖分洪,總庫容3.1億立方米。浦陽江,一水串起浦江、諸暨和蕭山的母親河,人水共生數千年,演繹了多少動人故事,而最美的就是西施「白魚潭的故事」。
那年範蠡選美,在諸暨薴蘿村尋得西施,便擇日親自送往新都會稽。龍舟由浦陽江順流而下,來到一深潭。潭中的遊魚聞知西施經過此地,都想一睹芳容,但船高潭水低,儘管魚兒們拚命蹦呀跳呀,還是看不清。小鯽魚靈機一動,身子一側,平躺在水面上,一隻眼睛朝天看,這才把龍舟上的一切看得清清楚楚。別的魚兒見了,爭相效仿,頓時,滿潭一片銀白,好不壯觀!西施見了,不禁微微一笑,脫口而出:「好一個白魚潭!」魚兒聞聲,「譁啦」一聲,急沉水底,消失得無影無蹤。自此,「白魚潭的故事」也一代代地流傳了下來。
然而,今日今時的故事,卻透著難以言喻的傷感。
20世紀70年代末起,位於浦陽江中遊的諸暨,小熔爐、噴水織機、電鍍、鉛酸蓄電池、印染等低技術、高汙染行業林立於江畔,直至2006年起浦陽江被納入整治區域,才扭轉了該江中遊被嚴重汙染的格局。
但在上遊,大江源頭的浦江水晶產業已進入發展頂峰,從業人員超過10萬人,年銷售額超過12億元,產量佔全國水晶工藝品生產總量的80%以上。
還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浦江人就從加工水晶玻璃珠起步,逐漸成為全國水晶玻璃原材料和工藝製品加工、銷售的主要集散地,使浦江這個全國知名的「書畫之鄉」又成為聞名全國的「水晶之都」。然而,「千家萬戶勤磨珠,不顧江河廢水流」,這家庭作坊使全縣農村65%以上的水體受到不同程度的汙染。加之農業面源汙染、畜禽養殖汙染、生活汙水處理水平落後,一灣灣「牛奶溪」,一條條「黑水河」,最後全部流入浦陽江,將一江清水染成了醬紫色。
每年9月本是甘蔗收穫的季節,但金華浦江縣浦南街道長春村村民種的甘蔗怎麼也長不高,皮色也不對勁,本來應該是光亮的紫色,現在不少卻長成了異樣的青色。
對同一塊菜地,村民分別用浦陽江江水和自來水澆灌,不出幾日蔬菜就會呈現很大差別:自來水澆灌的長得鬱鬱蔥蔥,而江水澆灌的不光個兒長不高,連葉子也變得蔫黃蔫黃的,就連鬚根也很短。
據浙江省環境保護廳公布的《2012年浙江省環境狀況公報》,浦陽江的浦江段被歸為錢塘江的主要汙染河段,劣類水域佔河段總長度的65.3%。主要汙染指標為氨氮、揮發酚、總磷和化學需氧量。
水汙染,隨著人類發展速度的加快,其擴張速度和破壞程度令人瞠目結舌,早已超出了國別的範圍,成為全球人民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