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了這麼多天的N卡,今天我來說一說A卡。(小夥汁聽說你在用A卡?)
AMD的RDNA2顯卡在近日終於有了一點點真實度存疑的消息,按照大家的猜測應該是RX6000系列(但是我覺得AMD會為旗艦顯卡另取名字)。但比較令人失望的是,理論上定位最高的Navi21核心的顯存位寬傳說只有256-bit,顯存類型也只是GDDR6(GDDR6X是英偉達的定製產品),這意味著相比旗艦N卡顯存帶寬只有一半。
至於顯存容量,近日有了一些消息,Navi21的顯存容量是16G,而Navi22則是12G(位寬據稱是192-bit)。
為什麼傳聞中AMD會精簡顯存位寬?因為有另一個傳聞,AMD將在RDNA2 GPU中使用更大的L2緩存(據說會達到128MB),以此彌補顯存帶寬的劣勢。這招有點眼熟,這不就是AMD Zen2銳龍(霄龍)的套路嗎!
但是,我還是有些懷疑,因為顯存控制器的成本明顯比更大的L2緩存更低,AMD在Hawaii(R9-290X)上就使用過512-bit的顯存位寬(更不用說位寬驚人的HBM顯存了),由此可以看出AMD是喜歡堆顯存位寬的風格,256-bit確實像是只能用在中端顯卡的配置。
所以我更傾向於AMD在旗艦顯卡上使用HBM2e顯存(以此與GDDR6X競爭),16G的容量也很合理,AMD要想重回高端,在顯存規格上下本也不是不可能的。
AS:
最後就是性能了,樂觀的估計是能超越RTX3080,畢竟RTX3080相比RTX2080Ti也就強了不到30%,AMD當初的目標就是RTX2080Ti。悲觀一點的預測就是A卡只能做到RTX3070的性能,也就是比RTX2080Ti低一些。我們對AMD的要求不是把N卡的價格拉下來,而是把產能逼上去。
GDDR6投入使用後,各方面的反饋都是「熱」,GDDR6X更是如此,所以相對來說HBM2都是比較涼快的。GDDR6之所以功耗高,主要原因是其等效頻率實在是太高,而HBM是通過位寬來提高帶寬的,所以雖然成本居高不下,但是功耗上確實表現不錯。而且HBM顯存還能提高顯卡的集成度、降低布線難度,受鍾愛也是必然的。
Sasuga Setsuna(流石雪菜)
bilibili:@SasugaSetsuna
微博、知乎、微信公眾號、騰訊企鵝號、百度百家號:@流石雪菜
ETAC Labs——An organization of Mizuiro-Aq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