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評測 解析顯卡重量與性能的關係

2021-01-11 太平洋電腦網

前言

  買顯卡你得帶上秤,這看似非常荒謬的說法,似乎也並不是毫無依據。大家都清楚,隨著顯卡性能的提升,顯卡的體積也是越做越大,從最早的散熱片設計,到目前全「封閉式」裝修,顯卡體積可以說有了質的變化,以前單純的卡狀已經逐漸演變成現在的盒狀,難怪顯卡市面上出現了「遊戲盒子」的雅號。

  顯卡體積的突變,歸根到底也是顯卡發熱量跟功耗的不斷上升造成的。大家都清楚,要想在原架構下提升產品的性能,只有不斷的提升產品的性能指標,而性能指標的提升也是建立在電晶體數量的增加,更多的電晶體數量也就意味著更高的功耗,同樣也會帶來更大的發熱量。為了解決高性能帶來的高發熱量,廠商不得已搭配一些重量級的散熱設備,最終造成了顯卡體積跟重量上的增加,所以高「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其實也反映出高性能。

  大塊頭高重量,自然就會佔用更多的空間,也對主板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都是用戶所不想面臨的。為了給大家在購買顯卡之間就能了解目前顯卡「底細」,本次,我們就針對目前市售的公版顯卡做了一次全面的稱重對比評測。一來做參考之用,二來也能分析下目前顯卡「孰重孰輕」。


現在的顯卡都是大塊頭

  說明:為了增加內容的實用性及趣味性,我們在當中添加了一個性能指數,按照3D Mark 基準測試得分依次為顯卡評分(性能取大概範圍)。當中我們還添加了一個含「金」量得分(價格/重量),即多少克/每元。由於,顯卡大部分重量來自散熱設備,本次評測僅作趣味觀賞。

立於單晶片顯卡之巔:GTX280

  2008年6月16日,nVIDIA發布了新一代旗艦晶片GT200,基於GT200打造的最高端顯卡GeForce GTX280也在同日登場亮相,採用了 65nm技術,全新的第二代統一架構,顯卡集成14億電晶體電路,集成512bit的顯存位寬控制器,擁有高達141.7GB/s的顯存帶寬,流處理器的數量更高達240個。在規格上,GTX280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性能上GTX280也表現出王者風範。

  作為目前最頂級的顯卡,GTX280在體重上也有著「王者風範」,單晶片的顯卡公版淨重達到了驚人的931克,輕鬆的破下單晶片最重顯卡的記錄。不過跟其目前4999元左右的身價來說,GTX280顯卡仍然擁有傲人的含「金」量。

性能指數 ★★★★★

實際體重 931g

市場報價 4999元

含「金」量 5.36元/g

開始發福:HD4870體重有所增加

   AMD於6月25日正式發布的RV770晶片組顯卡Radeon HD 4850和Radeon HD 4870,面向高端市場的HD4870顯卡同樣是當今AMD陣營最強的但晶片顯卡,內置的流處理器單元(stream processing units)高達800個,是RV670的2.5倍,全面支持Microsoft DirectX 10.1和Shader Model 4.1,能同時兼容DirectX 10.1、DirectX 10、DirectX 9以及OpenGL等引擎開發的3D遊戲。更令人震驚的,就是Radeon HD 4870的浮點運算能力已經達到1.2T Flops,要知道nVIDIA的最新旗艦顯卡GeForce GTX 280的浮點運算能力也就是在1T Flops附近。採用第二代的55nm工藝顯示核心了。新的RV770核心面積260m㎡,而電晶體數量已經達到9.56億,接近10億的數量。從參數上來看,HD4870顯卡確實要落後於目前的GTX280顯卡,但性能上卻也有著前者80%的性能表現。

  外形上,這款HD4870顯卡並沒有GTX280那麼誇張,23CM的PCB長度看起來也比較中規中矩,不過散熱器方面已經升級,添加了類似HD3870x2一樣的金屬散熱器支架,重量直線上升,目前淨重達到了785克,也屬於重量級產品。

性能指數 ★★★★☆

實際體重 785g

市場報價 2399元

含「金」量 3.05元/g

最短命的「重量」王:HD3870x2

  2008年1月23日,AMD-ATi將發布一款代號為R680的新旗艦級顯卡,也就是Radeon HD 3870 X2,HD3870 X2每顆核心擁有320個流處理單元,分別擁有16個紋理單元和16個Render Back-Ends。支持DirectX 10.1和Shader Model4.1特效,支持PCIE-2.0接口規格,在高清回放能力上加入了RV630/610的UVD硬體解碼器以及支持ATI的PowerPlay自動節能技術。而R680的每顆顯示核心,都擁有512M/256bit的顯存規格,核心/顯存頻率更是高達825/1800Mhz,是至今為止,顯卡核心默認最高的運行頻率。HD 3870 X2顯卡雖然不是第一款採用多晶片設計的顯卡產品(早在VOODOO5時代即採用過雙晶片設計),但HD 3870 X2的出現仍然奪得了眾多第一,當時性能最強的單PCB顯卡,ATI首款官方雙晶片顯卡,史上最重的公版顯卡等等虛榮。

  在重量上,這款顯卡在當時創下了新的「世界紀錄」,淨重達到1078克,公版顯卡首次突破1千克,重量直逼筆記本電腦。

性能指數 ★★★★

實際體重 1078g

市場報價 2999元

含「金」量 2.78元/g

史上最重公版:9800GX2

  nVIDIA於2008年3月18日發布GeForce 9800GX2,這款類似於GeForce 7950GX2顯卡的產品,在性能上確實沒有令期待他的用戶失望,性能上一舉擊敗對手HD3870x2顯卡,重新奪得了性能桂冠。GeForce 9800GX2採用了兩個代號為G92-450的顯示晶片打造,從核心規格來看,基於G92核心衍生,G92-450和G92-400非常相像,同樣採用65nm工藝製程打造,具備128個統一渲染單元,而單個G92-450核心具備了16個ROPs,在運行頻率上,GeForce 9800GX2的默認頻率也比GeForce 8800GTS稍低,核心/顯存/Shader頻率為600/2000/SP:1500Mhz。而由於GeForce 9800GX2具備了兩個G92-450核心,因此它可以支持Quad SLI——四個G92-450核心同時實現3D圖型渲染。

  重量上GeForce 9800GX2顯卡打破HD3870x2顯卡的記錄,直接跳升至1176克,相當於一個小型的機箱。


GeForce 7950GX2

性能指數 ★★★★★

實際體重 1176g

市場報價 3999元

含「金」量 3.40元/g

中流砥柱:9800GTX空有一幅架子

  今年3月,NV隨9800GX2顯卡同步發布了一款新的單卡之王——Geforce 9800GTX,9800GTX核心頻率為675MHz,僅比G92 8800GTS高出25MHz,具有16個光柵處理器,128個流處理器,Shader頻率1688MHz。顯卡搭載512MB GDDR3,顯存位寬256-bit,顯存頻率上升到2200MHz,帶寬達到70.4 GB/s。值得注意的是,在ROPs單元方面,Geforce 9800GTX比 8800GTX還要少8個。而這樣的改進更加適應產品的性能需求,降低產品功耗與提高良率。

  在體積上,9800GTX顯卡確實充滿霸氣,甚至與9800GX2顯卡相比也不逞多讓,但由於大部分骨架採用的是塑料材質,9800GTX顯卡在重量上並沒有「太好」的表現,705克的重量比上代8800U還要苗條一些。

性能指數 ★★★

實際體重 705

市場報價 1599元

含「金」量 2.26元/g

魔鬼般的身材:HD4850

  HD4850顯卡是AMD近期推出的一款重量級產品,基於最新的RV770核心,擁有160x5個流處理器集合,性能直逼NV上代旗艦9800GTX顯卡,除此之外,HD4850可謂是擁有魔鬼般的身材,單插槽設計的HD4850顯卡,淨重僅419克,這個重量甚至與不少中端顯卡靠齊。不過,未來追求苗條身材,HD4850的散熱也同樣受用戶所詬病。

性能指數 ★★★☆

實際體重 419g

市場報價 1399元

含「金」量 3.33元/g

最受歡迎的輕量級產品:9600GT

  中端顯卡自然是用戶關注最多的產品,能在這款區間成活的顯卡,不僅要有合適的性能也要有完美的身段,9600GT顯卡就是其中的佼佼者。GeForce 9600GT顯卡基於G94-300核心打造,依然採用65nm工藝製程,核心擁有64個Stream Processors,數量上剛好是G92核心GeForce 8800GTS的一半。GeForce 9600GT擁有32個紋理單元和16個ROPs光柵處理單元,公版9600GT的運行頻率為650/1800/SP:1625Mhz。

  作為第一款256bit顯存位寬的中端顯卡,在體積上9600GT顯卡也突破了傳統中端顯卡的限制,尺寸大小几乎跟面上中高端市場的8800GT顯卡一致。重量方面,9600GT顯卡出色的保持了500克以下的「體重」,淨重為463克。

性能指數 ★☆

實際體重 463g

市場報價 999元

含「金」量 2.14元/g

令人羨慕的身材:HD3850

  為了對抗NV推出的8800GT顯卡,AMD-ATi在2007年11月16日一次搬出了其基於最新RV670核心的兩款中高端武器——HD3850/HD3870顯卡,面向次級市場的HD3850顯卡。採用了目前業界最先進的55nm核心工藝製程,為首款55nm工藝製程的GPU,核心的電晶體數目達到6.66億個,RV670沿用了R600的統一超標量著色架構(Unified Superscalar Shader Architecture),內置高達320個流處理器單元(stream processing units),擁有16個紋理單元和16個Render Back-Ends。此外,RV670還是首款支持DirectX 10.1和Shader Model 4.1的顯示核心,前瞻性的技術使得這張顯卡更具潛在價值。

  由於採用了最新的55nm工藝製程,HD3850顯卡在功耗方面的表現令人滿意,「身材」方面也是非常「傲人」。單插槽設計,以及421克的體重,都讓HD3850顯卡顯得小巧玲瓏。

性能指數

實際體重 421g

市場報價 699元

含「金」量 1.66元/g

全場最輕:8800GT仍有優勢

  2007年10月,NV推出了非常有重要意義的G92核心,首批基於G92核心的產品就是8800GT顯卡,G92工藝方面過渡到先進的65nm,並繼承了G80了所有特性,例如統一頂點著色架構(Unified Shader)帶來強勁的性能。G80完全硬體支持DirectX10的各項先進特性,例如Geometry Shaders、stream out、Improved instancing和Shader Modle4.0。

  G92主要改進除了顯存位寬被改為更主流的256bit外,更重要的還是加入了PureVideo HD II視頻回放技術,以及PCI-E 2.0標準的支持。支持PCI-E 2.0標準的主板能夠為顯卡提供高達135w的電力供應,滿足功耗日益增大顯卡的需要。當然,大家不用擔心買了GeForce 8800GT就必須更換主板,因為這款產品能夠很好的運行在PCI-E 1.0/1.0a標準的主板之上。我們測試也表明,GeForce 8800GT 512MB能夠十分穩定的工作在P965、P35、i975X和nForce 680i等等這些PCI-E 1.0/1.0a的主板之上。

  作為NV非常有意義的產品,8800GT顯卡在各方面都表現的非常出色,擁有單插槽設計,體重方面也成功的限制在500克以下,淨重417克。不過,上市當初,8800GT顯卡跟目前HD4850顯卡一樣受到了散熱的質疑。

性能指數 ★★☆

實際體重 417g

市場報價 1099元

含「金」量 2.63元/g

中規中矩:HD3870

  在3D性能性能的競爭中,HD3870顯卡慘遭8800GT擊敗,這樣一來,使得HD3870顯卡的定位直接下滑。搭配的GDDR4顯存也沒有得到大家的認可,所以後來的非公版產品清一色的採用了GDDR3顯存。跟性能相比,HD3870在塊頭上卻比競爭對手要強勢不少,全封閉的雙插槽散熱設計,讓HD3870顯卡看上去更加彪悍。重量方面,HD3870也不逞多讓的保持在638克。可以說,跟定位更低的HD3850顯卡相比,HD3870表現的只能說中規中矩。


在主要的發熱部分上,Radeon HD 3870還提供了鋁質散熱貼片

性能指數 ★★

實際體重 638g

市場報價 899元

含「金」量 1.40元/g

成功減肥:8800GTS

  由於上代產品G80核心採用了80nm工藝製程,所以在體積上自然也是達到了史無前例,為了一改G80核心「臃腫」的印象,NVDIA在2007年年末推出了新一臺的G92核心8800GTS顯卡。

  GeForce 8800GTS 512MB 採用了65nm工藝的G92核心打造,核心代號為G92-400-A2,而8800GT的核心代號則為G92-270-A2。由於新版8800GTS同樣採用G92核心,因此它的核心特性基本和8800GT一樣,支持256bit的顯存位寬,加入了PureVideo HD II視頻回放技術,以及PCI-E 2.0標準的支持,但還不支持DirectX 10.1以及SM4.1特效。而為了正式區分開8800GT與8800GTS之間的級別,新版8800GTS的核心擁有128個Stream Processor,比起8800GT多出16個,另外,8800GTS的核心運行頻率達到650Mhz之高,而Shader頻率則為1625Mhz,是nVIDIA到目前為止,默認值最高的Shader單元頻率。

  在體積上,由於採用了全新工藝製程的G92核心,8800GTS成功減肥,淨重為613克。性能更強了,體重卻輕了不少,可謂是成功減肥的典範。

性能指數 ★★☆

實際體重 613g

市場報價 1399元

含「金」量 2.28元/g

過氣的「皇族」:8800Ultra

  GeFore 8800Ultra顯卡是NV推出來與MD-ATI的R600競爭的產品,另一個意義就是繼續延續著NVDIA沒半年更新一款產品的傳統。GeForce 8800 Ultra顯卡公版的核心頻率為默認612MHz,比GeForce 8800 GTX的575MHz提升了37MHz,但其128個流處理器的速度則由1.35GHz提升至1.50GHz。

  GeForce 8800 Ultra所運行的核心及顯存頻率均高於前代旗艦的GeForce 8800 GTX,顯存頻率部分,由1.8GHz提升至2.16GHz,仍採用成熟的GDDR3顯存,這使得GeFroce 8800 Ultra的顯存帶寬由原來GeForce 8800 GTX的86.4GB/s提升到103.68GB/s,稍低於AMD-ATI Radeon HD 2900XT的105.60GB/s。

  在性能上,GeFore 8800Ultra顯卡是曾經當之無愧的王者,即使在與當今的9800GTX顯卡相比也是贏多輸少。可惜目前這款顯卡早已停產。重量上,GeFore 8800Ultra顯卡也非常豪放的停留在756克。

性能指數 ★★★☆

實際體重 756g

市場報價 2999元/停產

含「金」量 3.96元/g

顯卡型號

體重:克

含「金」量

GTX280

931

5.36元/g

HD4870

785

3.05元/g

HD3870x2

1078

2.78元/g

9800GX2

1176

3.40元/g

9800GTX

705

2.26元/g

HD4850

419

3.33元/g

9600GT

463

2.14元/g

HD3850

421

1.66元/g

8800GT

417

2.63元/g

HD3870

638

1.40元/g

8800GTS

613

2.28元/g

8800Ultra

756

 3.96元/g

說明:數據僅作參考,無實際指導意義

總結:

  隨著顯卡性能的提升,我們確實看到了目前顯卡越來越往高質量方向發展,目前最重的顯卡體重已經超過了1千克,這個質量令顯卡成為了目前最重的DIY硬體產品。而顯卡重量以及質量的增加,勢必會佔用機箱更多的空間,而且整機的體重無疑也會上升到一個檔次。這對一般用戶來說卻是有些難以接受,但對於追求高性能的用戶來講,可能選擇一款高「質量」的顯卡也就意味著擁有了更強的性能,說不定那天,我們真的可以直接跑到商店,跟老闆說:「老闆,給我來一款1千克以上重量的顯卡」。

相關焦點

  • 不足千元 暢玩大屏:盈通HD6790顯卡評測
    【PConline 評測】4月初AMD發布的HD6790顯卡,堪稱當前千元顯卡市場上的「殺手」角色,在我們的遊戲實戰評測中,其性能領先HD5770/GTX550Ti約20%,讓當前單機遊戲大作在1920x1080解析度下幀速超過了30fps,達到流暢級別。
  • 以壽命換性能!透析被不斷超高的顯卡頻率
    』  除了對顯卡進行超頻外,顯卡廠商們還經常以超頻能力作為產品的宣傳重點,鼓動網友對顯卡進行超頻使用。顯卡超頻真的能從根本上提升顯卡性能並且保證顯卡運行在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中嗎?或者說顯卡超頻就如網友所說的那樣是以顯卡壽命來換取性能呢?
  • 從此顯卡不再是吸塵機!影馳GTX660Ti評測
    【PConline評測】對於一臺不怎麼移動拆卸的電腦主機而言,最大麻煩就是顯卡和CPU的風扇積聚灰塵,往往導致散熱器的效率降低,長時間影響顯卡的壽命。雖然很多顯卡廠商都推出自動除塵功能,但效果遠不如人手清除,為此影馳最近的一系列顯卡都有貼心的除塵方法,就如——影馳GTX660Ti四星黑將。
  • 高性價比HD5770顯卡評測
    前言:去年發布的HD5870顯卡正式打開了DX11顯卡的大門,並且也隨之而來帶來了DX11遊戲的出現;如今經過半年多時間的發展DX11顯卡已經非常普遍,AMD更是完成了整個DX11顯卡的全部布局。提到DX11就不得不提到DX11技術的精髓——細分曲面,正是因為細分曲面技術的存在使得DX11遊戲在畫質和真實感上相對DX10的表現更優秀。
  • 最強Intel銳炬顯卡 未來人類X411評測
    最強Intel銳炬顯卡 未來人類X411評測 2014年03月18日 03:30作者:吳瓊(編輯)編輯:吳瓊(編輯)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 性能大幅提升!盈通GT240物理加速卡評測
    NVIDIA旗下主流顯卡均內置了PhysX的物理加速引擎,不過物理處理和顯卡3D效果都由一款顯卡完成,資源的分配與工作效能肯定會問影響了遊戲的性能與效果體驗。且大多數玩家在裝機時由於預算關係都會首先購置低端顯卡,然後才有更換高端卡的打算,不過這樣低端卡就會顯得「吃之無味,棄之可惜」。
  • 老顯卡評測系列:同名字?HD5770逆襲7750
    1相同名字,相隔兩代HD5770逆襲7750回頂部  【PConline 評測】上周開始,我們開始進行了一周一期的老顯卡評測,大家的反映還是相當不錯的。上周評測的GT240,我們看到曾經的主流顯卡目前還具一定的戰鬥力,有網友好奇HD5770與現在HD7750的性能有多大差別,兩者基本同名(同字母組成),今天我們就為大家揭曉這兩款產品到底有怎樣的區別。
  • 性能暴增50%!NVIDIA全新顯卡架構Volta解析
    這是去年的PCI-E版Tesla P100加速卡Telsa V100加速卡規格:Volta架構終於來了Tesla V100是針對HPC市場設計的,跟普通消費者沒啥關係(屬於吃瓜群眾買不到買不起系列),之所以引人關注是因為它使用的是新一代Volta架構,首發的依然是GV100這種大核心。
  • RTX 2060首發評測:TA可能是19年最火的顯卡
    雖然NVIDIA顯卡功耗控制已經足夠優秀了,但是從此前我們對RTX 20系三劍客的評測來看圖靈這一代顯卡的能耗比依然會有進步,RTX 2060功耗上漲不少,這可能意味著其性能也會上漲不少。  著重說一下,本篇評測的評測對象是RTX 2060 6GB GDDR6版本,網傳RTX 2060還會有很多版本,假如是真的話,這些衍生版本的RTX 2060性能和功耗如何,還需要通過另外的測試檢驗。
  • 玩的就是性能 雷神P170SM遊戲本評測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款重磅產品是重量高達3.8千克的17英寸遊戲本P170SM。初看這臺機器與神舟K670E在外形方面非常相似,幾乎就是K670E的放大版,令人感到興奮的是它配備了一塊圖形能力強悍的GTX 970M顯卡,下面就給大家帶來這款高性能機型的全面評測。
  • 銳炬顯卡i7芯 未來人類X411遊戲本評測
    未來人類推出的筆記本大多以遊戲配置為主,精湛的做工加上GTX高端顯卡,再配上實惠的價格,使未來人類這個品牌迅速竄紅。而今年,未來人類在遊戲本的設計上有了改變,將重心放在了機身的重量以及厚度上,這款X411的重量僅為1.9kg,在該品牌遊戲本中,這樣的重量並不常見,再加上其採用了最新英特爾銳炬顯卡,亮點十足。
  • 超長待機 超薄機身 Gateway EC39C評測
    ·Gateway EC39C看點解析    13.3英寸的Gateway EC39C與之前評測過的ID49C看似一對孿生兄弟,尺寸的不同讓兩者在應用層面有了本質的差異,那麼本機在外觀設計、操作體驗以及性能輸出等幾方面有何特點呢?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Gateway EC39C的幾大看點。
  • 技嘉GTX 1650 GAMING OC評測:入門顯卡的高端非公 平民中的超跑
    [PConline 評測]GTX 1650作為一款入門顯卡,它的高端非公能有多強呢?今天我們PConline評測室又從路上撿到一張GTX 1650,而且它還是一張高頻非公技嘉GTX 1650 GAMING OC,下面就一起看看它能比公版強多少。
  • 風之力薪火相傳 技嘉GTX660Ti/660/650Ti顯卡評測
    下面跟隨我們的腳步,進入這三款顯卡的評測。顯卡核心頻率1033MHz,超出公版的頻率,性能更加給力。顯存方面,採用了2GB大容量的GDDR5規格,頻率5400MHz。為了更好的反映顯 卡散熱性能差距,我們在烤機完畢之後待機5分鐘,讓顯卡自然降溫,記錄此時的溫度和功耗(室內溫度保持在24攝氏度)。
  • 溫度驟降,兩款藍寶石RX 5700系列顯卡深度評測
    自非公版RX 5700系列顯卡上市之後,我們也對陸續對部分非公版RX 5700系列顯卡進行了測試,結果顯示採用更高效散熱設計的它們還是能夠在滿載核心溫度測試中交出令人滿意的答卷。因此,對於不久前抵達MC評測室的這兩款來自藍寶石的RX 5700白金系列顯卡,其散熱表現自然成了我們本次深度評測重點關注的焦點之一。
  • 2018年3月最新顯卡天梯圖 2017完整顯卡性能排行榜圖表
    顯卡與CPU一樣,是電腦最核心硬體,它雖然不決定電腦運算速度,但決定著遊戲圖形性能,對於遊戲玩家而言,顯得尤為重要。目前,獨立顯卡只剩下NVIDIA和AMD兩家,而集成顯卡主要包括AMD APU和Intel處理器集成顯卡,不過鑑於Intel核顯性能比較弱,因而不在本文討論之列。
  • 顯卡合體性能翻倍?雙路2070Super性能實測:你猜不到
    [PConline 評測]要探究雙卡互聯技術的根源,就要追溯到04年NVIDIA推出的SLI(Scalable Link Interface)技術,對該項技術充滿自信的NVIDIA,稱在該項技術的支持下,雙卡的平均性能會是單卡的1.8倍。
  • 重奪性能王座!NV新旗艦GTX 295全面評測_評測_太平洋電腦網PConline
    在同一個月裡,AMD也發布了新一代顯卡Radeon HD 4850和Radeon HD 4870,雖然它們的性能使用戶刮目相看,但仍也不能威脅到GTX 280的王者地位;當很多用戶認為GTX 280會長時間佔據性能王座時,AMD推出了旗艦級顯卡Radeon HD 4870 X2,由於集成了兩個RV770顯示核心,其性能大幅超過了GTX 280,奪取了NVIDIA佔據多時的性能王座。
  • 6999元配NV6600顯卡 神舟W370T專測_神舟 承運 W370T_筆記本評測...
    賽揚M處理器搭配NV6600顯卡到底如何,帶著這種疑問,本頻道將進行一系列的了解。由於在之前我們已經評測了8999元的神舟承運W740T(細節可以參見),所以此次評測將重點針對性能進行了解。電源系統4800毫安鋰離子電池體積358mm*262mm*28.7mm重量
  • 全新龍騎士出擊 華碩HD7850顯卡評測
    泡泡網顯卡頻道7月3日 今年華碩推出了一款新的產品線——龍騎士系列,以高規格做工用料和性能為主打,意圖在中高端產品線上有一番新突破。    為了搭配這塊中高端顯卡測試,平臺方面我們還是選用了比較接近會購買這類顯卡的玩家的機器配置的測試平臺,確保顯卡不會收到影響正常發揮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