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買顯卡你得帶上秤,這看似非常荒謬的說法,似乎也並不是毫無依據。大家都清楚,隨著顯卡性能的提升,顯卡的體積也是越做越大,從最早的散熱片設計,到目前全「封閉式」裝修,顯卡體積可以說有了質的變化,以前單純的卡狀已經逐漸演變成現在的盒狀,難怪顯卡市面上出現了「遊戲盒子」的雅號。
顯卡體積的突變,歸根到底也是顯卡發熱量跟功耗的不斷上升造成的。大家都清楚,要想在原架構下提升產品的性能,只有不斷的提升產品的性能指標,而性能指標的提升也是建立在電晶體數量的增加,更多的電晶體數量也就意味著更高的功耗,同樣也會帶來更大的發熱量。為了解決高性能帶來的高發熱量,廠商不得已搭配一些重量級的散熱設備,最終造成了顯卡體積跟重量上的增加,所以高「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其實也反映出高性能。
大塊頭高重量,自然就會佔用更多的空間,也對主板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都是用戶所不想面臨的。為了給大家在購買顯卡之間就能了解目前顯卡「底細」,本次,我們就針對目前市售的公版顯卡做了一次全面的稱重對比評測。一來做參考之用,二來也能分析下目前顯卡「孰重孰輕」。
現在的顯卡都是大塊頭
說明:為了增加內容的實用性及趣味性,我們在當中添加了一個性能指數,按照3D Mark 基準測試得分依次為顯卡評分(性能取大概範圍)。當中我們還添加了一個含「金」量得分(價格/重量),即多少克/每元。由於,顯卡大部分重量來自散熱設備,本次評測僅作趣味觀賞。
立於單晶片顯卡之巔:GTX280
2008年6月16日,nVIDIA發布了新一代旗艦晶片GT200,基於GT200打造的最高端顯卡GeForce GTX280也在同日登場亮相,採用了 65nm技術,全新的第二代統一架構,顯卡集成14億電晶體電路,集成512bit的顯存位寬控制器,擁有高達141.7GB/s的顯存帶寬,流處理器的數量更高達240個。在規格上,GTX280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性能上GTX280也表現出王者風範。
作為目前最頂級的顯卡,GTX280在體重上也有著「王者風範」,單晶片的顯卡公版淨重達到了驚人的931克,輕鬆的破下單晶片最重顯卡的記錄。不過跟其目前4999元左右的身價來說,GTX280顯卡仍然擁有傲人的含「金」量。
性能指數 ★★★★★
實際體重 931g
市場報價 4999元
含「金」量 5.36元/g
開始發福:HD4870體重有所增加
AMD於6月25日正式發布的RV770晶片組顯卡Radeon HD 4850和Radeon HD 4870,面向高端市場的HD4870顯卡同樣是當今AMD陣營最強的但晶片顯卡,內置的流處理器單元(stream processing units)高達800個,是RV670的2.5倍,全面支持Microsoft DirectX 10.1和Shader Model 4.1,能同時兼容DirectX 10.1、DirectX 10、DirectX 9以及OpenGL等引擎開發的3D遊戲。更令人震驚的,就是Radeon HD 4870的浮點運算能力已經達到1.2T Flops,要知道nVIDIA的最新旗艦顯卡GeForce GTX 280的浮點運算能力也就是在1T Flops附近。採用第二代的55nm工藝顯示核心了。新的RV770核心面積260m㎡,而電晶體數量已經達到9.56億,接近10億的數量。從參數上來看,HD4870顯卡確實要落後於目前的GTX280顯卡,但性能上卻也有著前者80%的性能表現。
外形上,這款HD4870顯卡並沒有GTX280那麼誇張,23CM的PCB長度看起來也比較中規中矩,不過散熱器方面已經升級,添加了類似HD3870x2一樣的金屬散熱器支架,重量直線上升,目前淨重達到了785克,也屬於重量級產品。
性能指數 ★★★★☆
實際體重 785g
市場報價 2399元
含「金」量 3.05元/g
最短命的「重量」王:HD3870x2
2008年1月23日,AMD-ATi將發布一款代號為R680的新旗艦級顯卡,也就是Radeon HD 3870 X2,HD3870 X2每顆核心擁有320個流處理單元,分別擁有16個紋理單元和16個Render Back-Ends。支持DirectX 10.1和Shader Model4.1特效,支持PCIE-2.0接口規格,在高清回放能力上加入了RV630/610的UVD硬體解碼器以及支持ATI的PowerPlay自動節能技術。而R680的每顆顯示核心,都擁有512M/256bit的顯存規格,核心/顯存頻率更是高達825/1800Mhz,是至今為止,顯卡核心默認最高的運行頻率。HD 3870 X2顯卡雖然不是第一款採用多晶片設計的顯卡產品(早在VOODOO5時代即採用過雙晶片設計),但HD 3870 X2的出現仍然奪得了眾多第一,當時性能最強的單PCB顯卡,ATI首款官方雙晶片顯卡,史上最重的公版顯卡等等虛榮。
在重量上,這款顯卡在當時創下了新的「世界紀錄」,淨重達到1078克,公版顯卡首次突破1千克,重量直逼筆記本電腦。
性能指數 ★★★★
實際體重 1078g
市場報價 2999元
含「金」量 2.78元/g
史上最重公版:9800GX2
nVIDIA於2008年3月18日發布GeForce 9800GX2,這款類似於GeForce 7950GX2顯卡的產品,在性能上確實沒有令期待他的用戶失望,性能上一舉擊敗對手HD3870x2顯卡,重新奪得了性能桂冠。GeForce 9800GX2採用了兩個代號為G92-450的顯示晶片打造,從核心規格來看,基於G92核心衍生,G92-450和G92-400非常相像,同樣採用65nm工藝製程打造,具備128個統一渲染單元,而單個G92-450核心具備了16個ROPs,在運行頻率上,GeForce 9800GX2的默認頻率也比GeForce 8800GTS稍低,核心/顯存/Shader頻率為600/2000/SP:1500Mhz。而由於GeForce 9800GX2具備了兩個G92-450核心,因此它可以支持Quad SLI——四個G92-450核心同時實現3D圖型渲染。
重量上GeForce 9800GX2顯卡打破HD3870x2顯卡的記錄,直接跳升至1176克,相當於一個小型的機箱。
GeForce 7950GX2
性能指數 ★★★★★
實際體重 1176g
市場報價 3999元
含「金」量 3.40元/g
中流砥柱:9800GTX空有一幅架子
今年3月,NV隨9800GX2顯卡同步發布了一款新的單卡之王——Geforce 9800GTX,9800GTX核心頻率為675MHz,僅比G92 8800GTS高出25MHz,具有16個光柵處理器,128個流處理器,Shader頻率1688MHz。顯卡搭載512MB GDDR3,顯存位寬256-bit,顯存頻率上升到2200MHz,帶寬達到70.4 GB/s。值得注意的是,在ROPs單元方面,Geforce 9800GTX比 8800GTX還要少8個。而這樣的改進更加適應產品的性能需求,降低產品功耗與提高良率。
在體積上,9800GTX顯卡確實充滿霸氣,甚至與9800GX2顯卡相比也不逞多讓,但由於大部分骨架採用的是塑料材質,9800GTX顯卡在重量上並沒有「太好」的表現,705克的重量比上代8800U還要苗條一些。
性能指數 ★★★
實際體重 705
市場報價 1599元
含「金」量 2.26元/g
魔鬼般的身材:HD4850
HD4850顯卡是AMD近期推出的一款重量級產品,基於最新的RV770核心,擁有160x5個流處理器集合,性能直逼NV上代旗艦9800GTX顯卡,除此之外,HD4850可謂是擁有魔鬼般的身材,單插槽設計的HD4850顯卡,淨重僅419克,這個重量甚至與不少中端顯卡靠齊。不過,未來追求苗條身材,HD4850的散熱也同樣受用戶所詬病。
性能指數 ★★★☆
實際體重 419g
市場報價 1399元
含「金」量 3.33元/g
最受歡迎的輕量級產品:9600GT
中端顯卡自然是用戶關注最多的產品,能在這款區間成活的顯卡,不僅要有合適的性能也要有完美的身段,9600GT顯卡就是其中的佼佼者。GeForce 9600GT顯卡基於G94-300核心打造,依然採用65nm工藝製程,核心擁有64個Stream Processors,數量上剛好是G92核心GeForce 8800GTS的一半。GeForce 9600GT擁有32個紋理單元和16個ROPs光柵處理單元,公版9600GT的運行頻率為650/1800/SP:1625Mhz。
作為第一款256bit顯存位寬的中端顯卡,在體積上9600GT顯卡也突破了傳統中端顯卡的限制,尺寸大小几乎跟面上中高端市場的8800GT顯卡一致。重量方面,9600GT顯卡出色的保持了500克以下的「體重」,淨重為463克。
性能指數 ★☆
實際體重 463g
市場報價 999元
含「金」量 2.14元/g
令人羨慕的身材:HD3850
為了對抗NV推出的8800GT顯卡,AMD-ATi在2007年11月16日一次搬出了其基於最新RV670核心的兩款中高端武器——HD3850/HD3870顯卡,面向次級市場的HD3850顯卡。採用了目前業界最先進的55nm核心工藝製程,為首款55nm工藝製程的GPU,核心的電晶體數目達到6.66億個,RV670沿用了R600的統一超標量著色架構(Unified Superscalar Shader Architecture),內置高達320個流處理器單元(stream processing units),擁有16個紋理單元和16個Render Back-Ends。此外,RV670還是首款支持DirectX 10.1和Shader Model 4.1的顯示核心,前瞻性的技術使得這張顯卡更具潛在價值。
由於採用了最新的55nm工藝製程,HD3850顯卡在功耗方面的表現令人滿意,「身材」方面也是非常「傲人」。單插槽設計,以及421克的體重,都讓HD3850顯卡顯得小巧玲瓏。
性能指數 ★
實際體重 421g
市場報價 699元
含「金」量 1.66元/g
全場最輕:8800GT仍有優勢
2007年10月,NV推出了非常有重要意義的G92核心,首批基於G92核心的產品就是8800GT顯卡,G92工藝方面過渡到先進的65nm,並繼承了G80了所有特性,例如統一頂點著色架構(Unified Shader)帶來強勁的性能。G80完全硬體支持DirectX10的各項先進特性,例如Geometry Shaders、stream out、Improved instancing和Shader Modle4.0。
G92主要改進除了顯存位寬被改為更主流的256bit外,更重要的還是加入了PureVideo HD II視頻回放技術,以及PCI-E 2.0標準的支持。支持PCI-E 2.0標準的主板能夠為顯卡提供高達135w的電力供應,滿足功耗日益增大顯卡的需要。當然,大家不用擔心買了GeForce 8800GT就必須更換主板,因為這款產品能夠很好的運行在PCI-E 1.0/1.0a標準的主板之上。我們測試也表明,GeForce 8800GT 512MB能夠十分穩定的工作在P965、P35、i975X和nForce 680i等等這些PCI-E 1.0/1.0a的主板之上。
作為NV非常有意義的產品,8800GT顯卡在各方面都表現的非常出色,擁有單插槽設計,體重方面也成功的限制在500克以下,淨重417克。不過,上市當初,8800GT顯卡跟目前HD4850顯卡一樣受到了散熱的質疑。
性能指數 ★★☆
實際體重 417g
市場報價 1099元
含「金」量 2.63元/g
中規中矩:HD3870
在3D性能性能的競爭中,HD3870顯卡慘遭8800GT擊敗,這樣一來,使得HD3870顯卡的定位直接下滑。搭配的GDDR4顯存也沒有得到大家的認可,所以後來的非公版產品清一色的採用了GDDR3顯存。跟性能相比,HD3870在塊頭上卻比競爭對手要強勢不少,全封閉的雙插槽散熱設計,讓HD3870顯卡看上去更加彪悍。重量方面,HD3870也不逞多讓的保持在638克。可以說,跟定位更低的HD3850顯卡相比,HD3870表現的只能說中規中矩。
在主要的發熱部分上,Radeon HD 3870還提供了鋁質散熱貼片
性能指數 ★★
實際體重 638g
市場報價 899元
含「金」量 1.40元/g
成功減肥:8800GTS
由於上代產品G80核心採用了80nm工藝製程,所以在體積上自然也是達到了史無前例,為了一改G80核心「臃腫」的印象,NVDIA在2007年年末推出了新一臺的G92核心8800GTS顯卡。
GeForce 8800GTS 512MB 採用了65nm工藝的G92核心打造,核心代號為G92-400-A2,而8800GT的核心代號則為G92-270-A2。由於新版8800GTS同樣採用G92核心,因此它的核心特性基本和8800GT一樣,支持256bit的顯存位寬,加入了PureVideo HD II視頻回放技術,以及PCI-E 2.0標準的支持,但還不支持DirectX 10.1以及SM4.1特效。而為了正式區分開8800GT與8800GTS之間的級別,新版8800GTS的核心擁有128個Stream Processor,比起8800GT多出16個,另外,8800GTS的核心運行頻率達到650Mhz之高,而Shader頻率則為1625Mhz,是nVIDIA到目前為止,默認值最高的Shader單元頻率。
在體積上,由於採用了全新工藝製程的G92核心,8800GTS成功減肥,淨重為613克。性能更強了,體重卻輕了不少,可謂是成功減肥的典範。
性能指數 ★★☆
實際體重 613g
市場報價 1399元
含「金」量 2.28元/g
過氣的「皇族」:8800Ultra
GeFore 8800Ultra顯卡是NV推出來與MD-ATI的R600競爭的產品,另一個意義就是繼續延續著NVDIA沒半年更新一款產品的傳統。GeForce 8800 Ultra顯卡公版的核心頻率為默認612MHz,比GeForce 8800 GTX的575MHz提升了37MHz,但其128個流處理器的速度則由1.35GHz提升至1.50GHz。
GeForce 8800 Ultra所運行的核心及顯存頻率均高於前代旗艦的GeForce 8800 GTX,顯存頻率部分,由1.8GHz提升至2.16GHz,仍採用成熟的GDDR3顯存,這使得GeFroce 8800 Ultra的顯存帶寬由原來GeForce 8800 GTX的86.4GB/s提升到103.68GB/s,稍低於AMD-ATI Radeon HD 2900XT的105.60GB/s。
在性能上,GeFore 8800Ultra顯卡是曾經當之無愧的王者,即使在與當今的9800GTX顯卡相比也是贏多輸少。可惜目前這款顯卡早已停產。重量上,GeFore 8800Ultra顯卡也非常豪放的停留在756克。
性能指數 ★★★☆
實際體重 756g
市場報價 2999元/停產
含「金」量 3.96元/g
顯卡型號
體重:克
含「金」量
GTX280
931
5.36元/g
HD4870
785
3.05元/g
HD3870x2
1078
2.78元/g
9800GX2
1176
3.40元/g
9800GTX
705
2.26元/g
HD4850
419
3.33元/g
9600GT
463
2.14元/g
HD3850
421
1.66元/g
8800GT
417
2.63元/g
HD3870
638
1.40元/g
8800GTS
613
2.28元/g
8800Ultra
756
3.96元/g
說明:數據僅作參考,無實際指導意義總結:
隨著顯卡性能的提升,我們確實看到了目前顯卡越來越往高質量方向發展,目前最重的顯卡體重已經超過了1千克,這個質量令顯卡成為了目前最重的DIY硬體產品。而顯卡重量以及質量的增加,勢必會佔用機箱更多的空間,而且整機的體重無疑也會上升到一個檔次。這對一般用戶來說卻是有些難以接受,但對於追求高性能的用戶來講,可能選擇一款高「質量」的顯卡也就意味著擁有了更強的性能,說不定那天,我們真的可以直接跑到商店,跟老闆說:「老闆,給我來一款1千克以上重量的顯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