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卡合體性能翻倍?雙路2070Super性能實測:你猜不到

2021-01-09 太平洋電腦網DIY硬體頻道

  [PConline 評測]要探究雙卡互聯技術的根源,就要追溯到04年NVIDIA推出的SLI(Scalable Link Interface)技術,對該項技術充滿自信的NVIDIA,稱在該項技術的支持下,雙卡的平均性能會是單卡的1.8倍。

  小修小改的SLI技術,終於在Tesla P100運算卡發布的時候迎來大革命:比SLI HB橋帶寬快50倍的NVLink成為了下一世代N卡顯卡之間互聯的新技術。

「下凡」到遊戲顯卡上的NVLink有何不同

  NVLink互聯接口在Tesla P100運算卡上首次登場。起初,NVLink技術是為了解決多個強力AI運算節點之間的互聯通信問題:運算節點之間的連接方式為PCIe Switch,可以直接理解為普通臺式機上的PCIe 3.0 X16,有32GB/s的雙向帶寬。

  但隨著AI訓練數據不斷增加,帶寬已經成為了通信中的瓶頸,想辦法解決GPU之間的通信效率顯得尤為重要。

  搭載了第一代NVLink的Tesla P100顯卡,擁有4條NVLink鏈路,使用NVLink技術與另一塊P100顯卡傳輸數據時可達到160GB/s的雙向帶寬。隨後的技術更新中,NVLink提高了傳輸帶寬,並加入了NVSwitch技術,該技術與GV100運算卡結合使用能夠設計出一套16路互聯無阻塞的GPU運算系統。

  然而RTX遊戲顯卡聽完後只想說:你專業卡的NVLink跟我遊戲卡有什麼關係?

  運算卡的NVLink,與遊戲卡的NVLink有著比較大的區別。

  頂級運算卡GV100搭載了兩個NVLink接口,其接口規格與搭配使用的NVLink橋可以看成是「滿血」版本,擁有以上提及到的多條NVLink鏈路連接能力,以及NVSwitch與顯存疊加功能,當然顯卡本體與NVLink橋的售價也不菲。

  而提供給RTX遊戲顯卡的NVLink,顯卡上則只有一個NVLink接口,削減掉了大部分遊戲用不到的功能,顯存疊加功能也沒了,可以理解為大號的SLI HB。不過有別於「滿血」的NVLink橋,「平民版」NVLink橋的售價也大跳水至79美刀,但換算一下也要500多軟妹幣,有點割肉。

  但割肉歸割肉,大家還記得當初帕斯卡核心的時代嗎?GTX 1060砍掉了SLI支持,目的自然是為了避免影響GTX 1080,因為兩塊GTX 1060的性能已經可以超過GTX 1080。

  而這一次RTX 2070不支持SLI,同樣是為了不影響兩位大哥:RTX 2080與RTX 2080 Ti,但如果要組雙卡的話,就要從RTX 2080起步,顯得不太划算。

  那麼,RTX 2070停產,輪到它的升級版RTX 2070 Super接班了,與RTX 2070首發售價差不多的 RTX 2070 Super還搭載了NVLink接口。所以這也滿足了我們這次測試的目的:兩張單價4000元的RTX 2070 Super通過NVLink技術連接後的遊戲性能可不可以翻倍?往下看就知道了。

顯卡介紹

  翻箱倒櫃從評測室翻出兩張技嘉RTX 2070 Super「小白」,和一塊技嘉定製的NVLink,兩張白卡說實話挺好看的,硬是被這塊黑色的橋給整壞了氣氛,不爽。

  這張「小白」我們之前也評測過,採用風之力散熱系統,正逆轉散熱風扇設計讓風力更加有效利用,散熱效果更優秀。


正面


背面

  技嘉的卡自然要用技嘉的橋來配,這塊技嘉定製的NVLink橋在國內電商要800多塊,NVIDIA自己的橋會便宜點,700塊左右,不過這就失去了技嘉大雕靈魂了。

  安裝好的效果,白色的顯卡,黑色的橋,emmmm……一言難盡啊。

平臺搭建

  考慮到英特爾一直擠牙膏,補丁各種負優化,我們這次選擇了AMD平臺目前最強的AM4處理器Ryzen 9 3900X,將主板BIOS更新到最新並打開PBO。

硬體平臺介紹CPUAMD Ryzen 9 3900X主板技嘉 X570 AORUS MASTER內存芝奇 TridentZ Royal 8GBx2 3600MHz硬碟浦科特 M9PeG 512GB電源鑫谷 崑崙 KL-1080W散熱器超頻三 偃月360 RGB顯卡技嘉 RTX 2070 Super GAMING OC WHITE X2軟體平臺介紹作業系統Windows 10 x64專業版1903顯卡驅動GeForce 436.30 WHQL理論性能測試項目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3DMark Time Spy
3DMark Port Royal遊戲測試項目《刺客信條:奧德賽》
《CS:GO》
《鬼泣5》
《DOTA2》
《GTA5》
《絕地求生大逃殺》
《古墓麗影:暗影》
《生化危機2重製版》
《Control》
《全面戰爭:三國》功耗溫度項目3DMark Fire Strike Ultra壓力測試

  Ryzen 9 3900X在此前首測我們已經領略過它的強勁性能了,多核碾壓9900K,單核性能緊跟其後,在經過多版本的BIOS優化後性能又提高了一點,比較適合作為本次測試的處理器。

  與Ryzen 9 3900X配套的主板是技嘉的X570 AORUS MASTER,在三代銳龍首測中它貢獻了不少力量,這次為了不翻車我們也會選擇它來搭建測試平臺。

  內存使用了芝奇的8Gx2皇家戟 3600MHz C16套條,理論上3733MHz是三代銳龍最合適的內存頻率,使用與之接近的3600MHz內存套條應該不會造成瓶頸。

  硬碟使用了浦科特M9PeG,保證遊戲載入速度快速,媽媽再也不怕我載入遊戲讀盤半天了。


安裝NVLink與兩張顯卡插上主板後的樣子


GPU-Z已經能識別出兩張規格一模一樣的顯卡,並且底部有Enabled(2 GPUs)的字樣


驅動控制面板也能識別出兩張卡,並有開啟SLI的選項

  NVLink的安裝方法非常傻瓜式,只需插上橋,將兩張顯卡的供電線纜都接上,接上顯示輸出線(接哪一張顯卡都可以),如無意外,開機裝完驅動就能直接識別出兩張顯卡並開啟SLI選項。(咦,為什麼是SLI)

3雙2070S 3DMark與遊戲實測:部分有提升回頂部
3DMark跑分測試:近乎於雙倍的性能提升幅度

  作為全球「最好玩」的遊戲大作,3DMark支持各種顯卡的新技術,跑遊戲之前我們先來跑個分看看。

  3DMark的首頁也能順利識別出顯卡數量,兩張RTX 2070 Super。

  3DMark部分小結:一表流,很直觀的能看出,無論是DX11、DX12還是光追性能,雙路RTX 2070 Super各項目跑分都能巨幅超越單路RTX 2070 Super,四項綜合平均性能提升為89%,基本接近單卡性能乘以2的性能提升了,且NVLink比之前的SLI HB橋提升幅度還要大。

遊戲實戰:爆肝10款新老大作,涵蓋網遊單機

  遊戲實測部分,超大陸選擇了10款時間線各不相同的人氣網遊與3A大作,由於事先並沒有專門調查哪款遊戲支持雙卡優化,相當於盲選,也能反饋出現在支持雙卡優化的遊戲大概佔多少比例。

  不過,看數據還是比較枯燥的,這裡超大陸給這些遊戲簡單分了兩部分:一部分是有雙卡加持,幀數提升明顯的遊戲,另一部分是幀數沒有明顯變化,甚至減少的遊戲,希望能多多少少優化下你們的觀看體驗:-)

  為了能將遊戲對硬體的壓力重心轉移到顯卡上,所有的測試遊戲畫質都會拉到最高。

有提升的遊戲

  《GTA5》已經是一款「當代元老級別」的3A大作了,不僅遊戲方式自由,還能線上32人戰局聯機或者執行各種差事,實屬消遣娛樂佳作。(求求你們別買了,GTA6都不打算出了)

  在測試之前超大陸發現了一個比較神奇的情況:本來SLI不疊加顯存的情況下應該是8G顯存,這裡顯存被識別成了16G,經過調查發現在幾年前都出現過這種情況,不知道是不是BUG一直沒修復。

  而論硬體優化方面,《GTA5》非常給力,在此次測試中,CPU成為了該平臺的性能瓶頸,1080P與2K畫質下雙卡比單卡沒有更大的優勢,而拉到4K後優勢一下子就顯現出來,雙卡的幀數比單卡要高40多幀

  來到《古墓麗影》系列的續作《古墓麗影:暗影》,雙卡優化同樣給力,在打開與關閉光追的情況下,雙卡的幀數比單卡都要高,在高解析度的情況下尤為明顯,接近翻倍的幀數提升。

提升幅度較少、沒提升甚至負優化的遊戲

  《刺客信條》系列都是偏向於A卡優化,在這次測試中雙卡就直接歇菜:各個解析度下幀數都有不同幅度的下滑,1080P解析度下雙卡幀數比單卡掉了快10幀。

  《全面戰爭:三國》也是最近比較火熱的一款策略型遊戲,但看樣子也是沒做雙卡優化,1080P解析度下幀數下滑的情況也比較明顯。

  隨後,《鬼泣5》、《CS:GO》、《DOTA2》和《生化危機2重製版》這幾款遊戲中雙卡對比單卡均沒有性能提升,也就是遊戲本身並沒有做雙卡支持的功能。

  最離譜的要數《絕地求生:大逃殺》了,單卡1080P解析度下有140fps左右,配個144Hz的電競屏可以比較快樂的玩耍。而雙卡後幀數就暴降了30多幀,本來單卡4K還有平均近60fps的幀數,雙卡後直接掉到37fps,已經是比較難玩下去了。這也是本次測試中負優化幅度最大的一款遊戲了。

  最近的光追大作《Control》也是沒有雙卡優化,遊戲添加了RTX與DLSS功能卻沒有雙卡優化,不知道未來會不會加入雙卡支持呢,畢竟這遊戲本身就屬於很吃配置的。

遊戲爆肝測試小結:

  本次測試的遊戲已經算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了,有硬核級的AAA單機大作,有人氣極高的FPS遊戲CS、MOBA遊戲DOTA2,還有吃雞等等,算是能代表各種類型的遊戲了。講多費力費口水,還是先把遊戲綜合性能對比丟出來看看吧。

  統計了10款遊戲,共12個測試項目,其中沒提升和負優化的遊戲佔大多數,雖然少數支持雙卡的遊戲幀數提升幅度較高,但奈何不支持雙卡的遊戲實在太多,吃雞更是直接來了個大幅度負優化,雙卡的幀數已經快要比單卡少一半了,直接就拉低了總體分數。

  那麼,如果只對比雙卡優化的遊戲呢?

  因為4K解析度能吃滿顯卡資源,所以這裡也能體現出雙卡優化吃滿顯卡的優勢之處,提升幅度最大的為4K解析度,達到了58%,1080P解析度下瓶頸在CPU,所以提升幅度不算很大,只有9%。

雙卡溫度、功耗、壓力測試通過率對比

  我們使用功率儀統計整個平臺的功耗,使用3DMark Fire Strike Ultra壓力測試對比溫度、滿載功耗、壓力測試通過率,遊戲功耗測試則使用了能吃滿雙卡的《古墓麗影:暗影》,4K解析度。


雙卡壓力測試結果


單卡壓力測試結果

  壓力測試穩定度是通過FPS來判斷的,FPS越穩定,頻率越穩定,通過率就越高。


可以看到GPU Clock右側紅色的區域有不連續的突起,代表頻率跳動

  在這次測試中雙卡交替出現了頻率跳動的情況,導致雙卡的頻率穩定度比單卡要低,不過這也在意料之內。

  壓力測試滿載溫度測試,由於顯卡1是靠近CPU的那塊,被顯卡2擋住了進風口,所以顯卡1由正面吸入的風都是顯卡2背板的熱風,所以理論上兩張卡都是滿載的情況下,顯卡1溫度會比顯卡2高,而顯卡2溫度由於顯卡1的輔助冷卻作用會比單卡低……比較有趣。

  雙卡的平臺功耗比單卡平臺功耗應該就正好多了一張顯卡的功耗,單卡300多W的平臺使用500W的電源能輕鬆應付,但雙卡的功耗就直飈500W,快到600W關頭了。

總結:SLI生態尚未成熟 亟待遊戲廠商跟進

  測試至此,各位觀眾姥爺心裡應該也有個結論了:在支持雙卡的遊戲中,處理器不會造成瓶頸的情況下,雙卡帶來的性能提升是非常可觀的。

  但很可惜,在10款測試遊戲中,只有《古墓麗影:暗影》與《GTA5》支持雙卡優化,其他的遊戲不是沒有提升,就是比單卡性能更低,最離譜的應該就是《絕地求生》了,在雙卡模式下幀數比單卡低了30幀不止。本來我還期待支持光線追蹤的新遊戲《Control》會有效果,現在看來,過了那麼多年,支持雙卡的遊戲數目還是太少。

  《古墓麗影》應該是對N卡優化最友好的一款遊戲了,這次測試我們不僅看到在關閉光追下雙卡帶來的性能提升,就算打開了光追,性能提升幅度依然巨大,平均提升幅度達到了60%,這麼看的話,如果遊戲支持雙卡的話,雙路RTX顯卡對解決光線追蹤的效能問題的確有些幫助。

  但並不是所有遊戲都像《古墓麗影》這樣有能力去做優化,畢竟現在單卡玩家佔了絕大多數,「能單不雙」的理論在今年依然成立,綜合測試結果與顯卡的價格,RTX 2070 Super雙路的性價比其實並不如一張RTX 2080 Ti,所以如果你本來就追求高性能的話,更推薦是直接單路高端卡,例如RTX 2080/ RTX 2080 Ti,不推薦一開始就考慮雙路RTX 2070 Super之類的騷操作。

  不過如果你對遊戲不感冒,安裝雙卡是為了高效的工作性能,那倒是可以嘗試一下英偉達的NVIDIA STUDIO驅動,該驅動專門針對於創作人士而設,在很多工作軟體上都有比較出眾的性能,如Adobe、Autodesk、達文西之類,如果你正發愁雙卡的工作效能比預期想像的要差,可能你就是缺了這一款「雞血」驅動。

相關焦點

  • 影馳RTX 2070 Super Gamer OC評測:Super Gamer ,Super性能
    ,顯卡默認設置最高BOOST頻率達到了1905MHz,比公版高了135MHz,理論上顯卡性能也比公版強得多,不過顯卡實際性能還是要看實測成績。  那麼顯卡貴600值不值?上機實測一波就知道了。性能實測-摸2080屁股  顯卡頻率這麼高,那我們就先來看看顯卡有多強。
  • 耕升RTX 2080 super G魂OC評測:這麼拉風的顯卡你確定不來一塊?
    [PConline 評測]說到各品牌顯卡的頂級非公系列,耕升的G魂自然不能缺席。這一系列的產品無論是散熱還是用料都下足了的功夫,因此也樹下了良好的口碑。今天我們帶來的就是G魂系列的新成員,耕升RTX 2080 super G魂OC。  話不多少,這就給各位看官奉上詳細評測。
  • AMD 7nm Navi顯卡架構變了:GCN重組 後端性能翻倍
    AMD在臺北電腦展上展示7nm Navi顯卡的消息基本上定了,根據洩露的消息,Navi至少有兩個版本,其一是完整的Navi XT,性能超過RTX 2070,定價499美元,其二是精簡的Navi PRO,性能介於RTX 2070、RTX 2060之間,定價399美元。
  • 4599元體驗RTX2080的性能!七彩虹iGame RTX 2070 Super Vulcan X...
    二、外觀:3風扇7熱管散熱系統+可自定義的LCD屏幕顯卡正面為銀黑配色的X造型,三風扇設計,風扇直徑92mm,為雙滾珠Saw Sickle風扇,鋸型鐮刀扇葉,支持智能啟停技術。在風扇下面,外甲中部、GPU核心處、供電區域各有一個溫度感應晶片,能感知顯卡溫度實時反饋給玩家以及控制顯卡風扇的轉速。Saw Sickle風扇特寫。
  • Nvidia GeForce RTX 2070 Super簡評:依舊「煤氣灶」外形 但性能更強
    導語:早在2018年10月,NvidiaTuring(圖靈)架構首次亮相的時候,Nvidia就承諾它會提高遊戲的性能,並且支持光線跟蹤功能。緊接著,Nvidia對外發布了一系列基於圖靈架構的顯卡,例如Nvidia Geforce RTX2080 Ti以及RTX 2070。顯然,面對市場中的一系列高端顯卡,RTX 2070這樣的中檔顯卡會有些「不知所措」。
  • RTX SUPER和Navi誰更值得?RTX 2060/2070 Super VS RX 5700/5700XT...
    在人類進入實時光追即將滿一年的時候,NVIDIA又推出了升級版的RTX顯卡,也就是RTX 20 Super系列,首批上市的顯卡主要是RTX 2070 Super及RTX 2060 Super,它們的架構、工藝沒有變化,但是規格全面升級,性能更加強大。
  • AMD也學會擠牙膏了,銳龍R5-3600XT處理器裝機實測
    正好入手了一片3600XT處理器,搭配RTX2070super顯卡給朋友們來裝機實測一番。老規矩,先上配置清單:銳龍R5 3600XT處理器,影馳B550M 幻影主板,影馳RTX2070super HOF classic顯卡,星曜D4-3600 16G*2內存,HOF Pro 1T M.2固態硬碟,酷冷至尊MB400L(智瞳)機箱,安鈦克HCG650金牌全模組電源,超頻三凌鏡240水冷...
  • 耕升GTX 1650 SUPER 追風評測:超公版的性能,極致的性價比
    [PConline 評測]話不多說今天我們直接進入主題,這次要測的產品是來自耕升的GTX 1650 SUPER 追風,熟悉的小夥伴應該知道這是一個主打性價比的系列,但並不清楚具體產品的性能和散熱效果,下面就奉上詳細的測試來告訴你答案。
  • 圖靈架構性能大爆發 暢玩遊戲就選這些顯卡
    發布近一年的時間裡,圖靈架構顯卡在電競領域已經完成了入門級到發燒級的完整布局。在老黃精湛刀法下,圖靈顯卡們都有自己的定位和性能區間。那麼哪些型號的圖靈架構顯卡值得推薦呢?圖靈架構顯卡,熱度較高的,是甜品級的GTX 1660、光追入門卡RTX 2060以及更進階的RTX 2070。這些型號的顯卡,又有哪些優質選擇呢?接下來就推薦幾款給大家。
  • 顯卡應該怎麼選?A卡和N卡都有什麼區別?
    核芯顯卡是集成在CPU內的,英特爾酷睿系列裡不帶F的都內置核顯,AMD銳龍系列後綴帶G的有內置核顯。就核顯性能來說,AMD是強於英特爾的。R5-3400G可以30幀吃雞,組雙內存通道LOL能有80多90幀左右(2x8G DDR4 3200Mhz 1080P),I5-10400核顯組雙內存通道玩LOL大概有70多80幀左右。在個別遊戲中,R5-3400G遙遙領先i5-10400。
  • 3500元的映眾RTX2070 Super開箱,頂配超級冰龍,性價比太高了!
    高端的遊戲顯卡伴隨著高昂的價格,像RTX2070 Super這樣的遊戲顯卡一般都上了三千元價位,就算是乞丐版的影馳索泰七彩虹型號顯卡,市場價也會定位到3700元左右。不過運氣總是和努力連在一起,浩南用3500元的渠道價格就入手了一張RTX2070 Super顯卡,還是頂級的型號,映眾的超級冰龍,給大家帶來開箱上手體驗。
  • AMD Navi基於RDNA/GCN混合架構:2070六成面積 更高性能
    AMD在臺北電腦展期間正式公布了基於7nm新工藝、Navi新架構的RX 5700系列顯卡,號稱基於全新的RDNA架構,相比於現有的Vega架構同頻性能提升25%、能耗比提升50%,實際性能相比於RTX 2070高出約10%。
  • 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2070 Vulcan X OC評測:能玩光追能耍帥
    風扇下面還有一個叫做「嗅溫精靈」的黑科技,能感知顯卡溫度並實時自動調控風扇轉速實現降噪的功能。顯卡金手指上方沒有NVIDIA的標誌,說明顯卡使用的是非公PCB。雙8pin的供電接口,比公版多了一個8pin。Vulcan X系列顯卡特色頂部LCD屏幕,可以顯示顯卡頻率、溫度和負載等硬體信息。如公版一樣,NVLink接口被砍掉。
  • 2020最新CPU天梯圖_顯卡天梯圖【附最新CPU顯卡選購建議】-太平洋...
    RTX 20系列顯卡賣點就實時光線追蹤,能讓遊戲的畫面更加逼真酷炫,現下性價比較高的型號為RTX 2060 SUPER、RTX 2070 SUPER,而本代最強顯卡為RTX 2080 Ti。  使用7nm工藝的AMD顯卡同樣在今年展現了令人稱讚的市場潛力,功耗達到了與N卡同一水準,不少顯卡價格還更便宜,但是沒有實時光追。如果你對實時光追不感興趣的話,新的AMD顯卡性價比更高,其中熱門型號為RX 5700 XT和RX 5700。
  • 技嘉RTX 2070 SUPER GAMING OC 3X評測
    一、前言:技嘉RTX 2070 SUPER GAMING OC 3X到來 賣點就是噪音和散熱NVIDIA RTX 2070 Super發布至今已經過去3個多月了,這塊打著RTX 2070名號、實際上是RTX 2080馬甲的顯卡,在性能上比起RTX 2070提升了11%之多,基本可以和GTX
  • 顯卡天梯圖2018年9月最新版 9月桌面顯卡性能排行
    9月已經來臨了,本月RTX2080/2080Ti顯卡將會上市,對於新顯卡的面世無疑會給新的顯卡天梯圖進行更新。下面小編分享下顯卡天梯圖2018年9月最新版,看看9月桌面顯卡性能排行。  顯卡天梯圖2018年9月最新版 9月桌面顯卡性能排行    顯卡天梯圖2018年9月最新版  顯卡與CPU一樣,是電腦最核心硬體,它雖然不決定電腦運算速度,但決定著遊戲圖形性能,對於遊戲玩家而言,顯得尤為重要。
  • 暴力散熱就是這麼不講道理 映眾RTX 2070冰龍評測
    [PConline 評測]那個「賣散熱器送顯卡」的映眾又雙叒叕到來了,之前我們評測過映眾冰龍2080,各方面的表現都非常出色,酷媽黑科技加持的散熱器確實功不可沒。這次評測室拿到的這款映眾2070也被套上了冰龍的代號,天氣逐漸變熱,就讓我們看看這款顯卡能否對付即將到來的炎夏吧。
  • 2020最新CPU天梯圖 顯卡天梯圖「附最新CPU顯卡選購建議」
    使用7nm工藝的AMD顯卡同樣在今年展現了令人稱讚的市場潛力,功耗達到了與N卡同一水準,不少顯卡價格還更便宜,但是沒有實時光追。如果你對實時光追不感興趣的話,新的AMD顯卡性價比更高,其中熱門型號為RX 5700 XT和RX 5700。
  • 設計與科技的完美融合 性能怪獸ROG槍神3評測
    作為一款高端遊戲本,ROG槍神3的機身尺寸和重量控制的也非常不錯,實測機身厚度不到引擎可將顯卡核心超頻到1540MHz,進一步釋放性能。通過3DMARK測試性能,我們可以發現無論是哪項測試,RTX2070的性能相比於GTX1070都有很大進步,已經達到了GTX1080的水平。與此同時,相比於平衡模式,開啟Turbo模式後RTX2070的跑分也可進一步提高。
  • 性能提升近100% 史上最強雙GTX680實測(全文)_微星 N680GTX...
    所謂SLI,是指通過一種特殊的接口連接方式,在一塊支持雙PCI Express 16X的主板上,同時安裝兩塊相同型號的PCI-E顯卡。SLI最早出現在工作站中,目前已經廣泛應用在DIY市場。1998年初,3Dfx推出了其下第二代3D圖形加速卡——Voodoo 2,最令玩家瘋狂的是,Voodoo 2支持「SLI交錯互聯技術」,這項技術可以讓兩塊Voodoo 2顯卡連接起來並行運作,獲得近乎翻倍的3D性能,這在當時是非常前沿並且高端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