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美國《當代生物學》雜誌網絡版上發表論文說,他們在利用十字花科植物擬南芥進行的實驗中,首次發現催促植物開花的FT蛋白質還具有調整葉片氣孔開閉的作用,較多的FT蛋白質可促進植物「深呼吸」,從而吸收更多二氧化碳。
在通常狀態下,植物在感受到藍光以後,會為進行光合作用而打開氣孔,吸收二氧化碳。但日本名古屋大學教授木下俊則率領的研究小組發現了一株即使感受不到藍光,也會打開氣孔的擬南芥。經過分析,研究人員發現其遏制FT蛋白質生成的功能遭到了破壞。
研究人員猜測,有可能是生成的FT蛋白質過剩導致這株變異的擬南芥的氣孔一直張開。於是研究人員在野生擬南芥中的氣孔部分增加了FT蛋白質,結果發現氣孔大大張開,而減少FT蛋白質後,氣孔就會變得難以打開。
木下俊則等人說,如果操作FT蛋白質,就可以人為打開植物的氣孔,或許能使植物更多地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防止地球變暖。
但研究人員承認,FT蛋白質過剩也有一個副作用,會促使變異的擬南芥過早開花,導致它還沒有長到野生擬南芥的個頭時,就「早早死掉」了。(來源:新華網)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