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植物,大家的腦海中或許都會浮現出一片鬱鬱蔥蔥的綠色景象,絕大多數綠色開花植物都是名副其實的生產者,依靠光合作用而生存。
然而,植物界也有一些好吃懶做、不勞而獲的傢伙,就像螞蟥、蛔蟲一樣過著寄生生活,菟絲子就是其中的代表。它特殊的外表就像屢屢金線,剪不斷理還亂,纏繞著寄主植物來維持生計,讓寄主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春天萬物復甦,菟絲子也瘋狂起來,不少市民在天台都發現了它們的蹤影。今天,小谷就帶大家認識一下這個「植物吸血鬼」。
菟絲子食譜很廣不會放過任何植物
菟絲子成名甚早。《詩經·桑中》寫道:愛採唐矣? 沫之鄉矣。雲誰之思?美孟姜矣。
翻譯過來大概意思是:到哪裡去採菟絲子?要到沬邑的郊野啊。若問我心中惦念的是哪一位女子,她就是姜家美麗的大小姐啊。
這是一首熱烈活潑的情詩,是一封深情款款的情書,詩中的「唐」就是指菟絲子。想和姜家大小姐相會,為什麼要去採菟絲子呢?
原來,菟絲子是送給女孩子的禮物。古人認為這種植物的汁液可以去除臉上的黑色素,是純天然的去黑美白化妝品。而且如金絲般纏繞在寄主身上的菟絲子,很像一位溫柔體貼、繾綣纏綿、搖曳生姿的少女。
目前,全球寄生植物大約有4000多種,佔到被子植物的大約1%。菟絲子是非常常見的寄生植物之一,屬於旋花科,這個科裡有我們最熟悉的番薯、牽牛花。
如果仔細觀察這一坨坨理還亂剪不斷的金絲,可以發現菟絲子根葉已退化;大多數莖是淡黃色或者淡綠色,含有少量葉綠體,能進行微弱的光合作用。
「柔韌」的莖是菟絲子最有力的武器
但是菟絲子光合作用製造的養料不能滿足自身呼吸作用消耗,只有依靠其他植物才能夠生存下來。這個名副其實的饕餮,餐單上大約有一百多種寄主,分布於多個科,如豆科、菊科、禾本科、茄科、蓼科等,簡直「無所不吃」。
當菟絲子遇到合適的寄主,就會瘋狂生長纏繞,從寄主那裡獲取大量的營養,導致寄主營養不良、光合作用被影響,甚至死亡。
既然菟絲子這麼厲害,它是怎麼實現寄生的呢?
菟絲子寄生嚴重影響宿主生長
看著這番景象,十萬髮絲亂如麻的感覺
菟絲子無根無葉亦無毛,簡稱「三無植物」,但是它有獨門武器——吸器。
菟絲子的吸器跟章魚的吸盤高度相似
聞風喪膽的菟絲子吸盤
菟絲子主要以種子繁殖,還會邊開花、邊結果、邊成熟的絕活。一棵菟絲子最多有上千粒種子,儘管種子很多,但是種子個頭卻很小。
菟絲子的種子還具有休眠特性,因為種子外面有一層緊密不透水的防護衣。
實驗條件下想要萌發菟絲子,必須用具強腐蝕性的濃硫酸浸泡,或用針刺、銼刀等物理方法處理才能將防護衣去掉。
菟絲子種子萌發過程
在自然條件下,菟絲子種子遇到合適的條件就會發芽,萌發後的幼苗會迴旋掃動,若周圍有合適的寄主,便會纏繞寄主自行生成吸器。
吸器可以直接深入到寄主的韌皮部或木質部,這樣一來吸器便成了菟絲子和寄主間的營養通道,幫助菟絲子從寄主體內吸收各種營養物質。久而久之,菟絲子和寄主合二為一。
菟絲子建立寄生關係要花5~6天時間,同時下部分會自行乾枯,植株就與土壤分離了。寄生完成,YES!
若是不幸運的菟絲子,周邊沒有機會接觸寄主,幼苗便會在幾天後死去。
菟絲子生長流程圖
高溫高溼利於菟絲子生長,當天氣達到氣溫28℃相對溼度70%以上,菟絲子每天可瘋長接近30釐米,主莖分枝達500多個,蔓延面積達5平方米之多。
別看它的莖軟弱無力溫柔可人,菟絲子跟薇甘菊一樣,可以斷莖重生,有著超強的繁殖能力。
它們的莖異常脆弱,但斷掉的莖一旦重新遇上寄主,就會毫不留情地又生長出吸器,把寄主辛辛苦苦合成的營養物源源不斷地運走,繼續瘋長起來。
菟絲子那麼努力地「舍人求己」生存,讓它成為嚴重影響農林生產的一種惡性寄生植物,令農民伯伯非常頭疼。對於菟絲子的邪惡本性,南朝詩人謝眺有詩云:「安根不可知,縈心終不測」。
家裡種的小菜苗居然也被寄生了
若想清理正在生長中的菟絲子,記得要直接燒掉,或是在空曠的地上曬乾。因為即使將菟絲子的莖蔓從寄主上清理下來,一旦讓它遇到其它植物,它還是能纏繞上去,再次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