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帶來一塊南奇場口的翡翠原石 ,而這種類型的南奇並不是老場口的料子,而是一種新場口。這種類型的原石在市場上是經常可以見到的。那先上圖讓大家看看。就下圖這種類型的料子,皮殼特徵是非常容易辨認的,皮殼上很明顯是白色與灰色相雜布滿整個皮殼。如果皮殼上泛白的點比較均勻地分布的話,就說明切開後,底子是有很多一點一點的棉。這個我們切得多,幾乎都是一個樣。所以,這個也是一個經驗之談。如下圖,紅圈圈起來的就是泛白的點,分布較均勻的,而這些也就是棉。
整塊皮殼看著還是較有油性,拿著也較壓手,這也就說明了,這塊原石的種水應該不會很差。特別是從第二張圖,可以看到皮殼的油性是有的。但是從第三張圖看,蒼蠅翅也較明顯,這也說明了這一塊原石的肉質會較粗。這種類型的南奇場口原石,砂粒感不強,整體感覺較鬆散,像一堆棉花擠壓形成的皮殼。所以,這樣的皮殼,它的種就不會很老。幾乎是沒有出現過冰種之類的,對於糯冰種來說,都是較少的。
再來看一下皮殼的打燈表現如何。看下圖,可以看到打燈下去,水頭極短。這裡要說明一下,這樣的皮殼打燈幾乎是沒有水頭的。而這一塊也是一樣,皮殼大部分打燈是沒有表現的。只有少部分打燈有一點點的水足,而且在光的照射下,可以明顯看到一些粗糙的晶體。再結合這個蒼蠅翅來判斷的話,這一塊翡翠原石的肉質粗是有很大的可能性。再來看一下光的顏色,偏黃。這種類型場口原石,打燈也是顯黃色的。那怎麼去判斷這個底色呢。根據我個人的經驗,如果這個黃色較濃的話,那就很可能是有底色的。那到底是什麼樣的底色呢?這樣類型的原石,一般底色都是青色較多。如果黃色較淺或是泛白,那麼很可能就是白肉,或是偏白。這些都是針對此場口原石的一些經驗之談。對於這類型原石打燈水頭的問題,我也有見過水頭長的。但是水頭長的,一般是有刷過的,把沙粒感刷出來再打燈的話,那麼水頭就較長了。這種類型的原石,切開以後,種水一般還是算不錯的。至少不是磚頭料。
再來看看切開以後的情況,看下圖,可以很明顯地看到這塊料子的底色是偏青色的,晶體顆粒也較粗,並不夠細膩,而且底子也較亂。但是整體來說,底子較均勻,不怎麼變種。再看看這個切面打燈的表現。雖然晶體顆粒粗了點,但是水頭較足,螢光感也不錯,這也是這種類型場口原石的特徵。雖然肉粗,但是水頭,起貨後不會特別差。對於這一塊來說,雖然肉粗,但是有點螢光感,做出手鐲後,還是可以的。至少有底色,而且這個底色也較均勻。但是這樣的做牌子的話,由於肉質粗,設計也不好設計,做出來價值也不高。當然,這一塊料子的價格也不是很高,問過老緬說了賣價。也就是在中千左右,但是老緬說的價格,還是可以談的。最後,這裡說一下,如果哪位翠友需要幫忙分析原石的,你可以把原石發過來,給你做一個全面的解析。寫成文章,你對著料子仔細觀看,這樣學習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