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原石的門道深不可測,專家鑑定一氣呵成,但是對於我們普通消費者來說,簡直就是一件頭疼的事。那麼我們如何從翡翠原石的表面,鑑定出翡翠原石的真假呢 如何辨別翡翠原石的對於翡翠玉石來說,鑑定真偽所需要考慮的問題大體包括以下幾點:
翡翠原石的鑑別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大玉石原料上擦小窗口,可口口見綠。但要想到,若綠很多,為什麼不切下一大片,看個明白,也好給一個好價錢呢。這樣的玉料最好不買,或以磚頭料的標準還價。
在強光或陽光下,用不透明的金屬卡片或燈來照,真翡翠原石色調豔麗自然,綠色走向清楚,光澤強,反光亮,與周圍部分呈漸變關係,假翡翠原石賭石則相反。
分量,用手測試,掂其重量,真翡翠原石重,密度3g/c以上,假原石輕,密度在3g/c以下
聲音,用硬物敲聽聲音,真翡翠原石,聲音清脆,與周圍上下的聲音相同,假翡翠原石,聲音沉悶,與周圍上下的聲音有別。
觸感,或者說摸,原裝翡翠原石手感柔滑,晶粒無剝離現象,假原石手感刺硬,晶粒有落砂現象。
2、有些玉石原料上有鎬的口、斷口或切口,用燈照射綠得可愛,但就是不拋光。這樣的玉料一定是裂紋太多,水不好,綠不正或綠內夾黑等原因。不敢拋光,一拋光缺點全部暴露出來。遇上這種情況。可指出部位讓他拋光後再出價。貨主決不敢去拋光的。曾見到一塊重5公斤的色料,有三分之一全是綠帶。全部扒皮看得清楚。但只在芝麻大小範圍內拋光,要價500萬元,我給最高價80萬元。談判破裂。最後廣東有人以300萬元買去。後香港有人願出500萬港元購買。廣東人覺得賺得太少,於是就自己加工首飾,結果因綠內夾黑只收回120萬元,虧了180萬元之多。
燈光下的翡翠玉石看起來很美!
翡翠玉石不適合看照片判斷,受燈光、皮殼玉質、經驗限制,很難判斷準確。
3、玉料,尤其是高檔玉料,在未進入我國邊境以前,貨主在玉料上找綠時,留下了許多磨挖擦的痕跡。這些痕跡處都是一些無綠處,又用同皮一樣顏色的砂和膠巧妙偽裝。若一塊玉料上到處可見人工凹凸痕跡時,就應見多少綠給多少錢(此綠做成品後的價值)。高檔玉料十有八九有人工打磨痕跡。
感覺很綠的感覺!
4.經驗豐富的業內人士,可以判斷出個範圍,但是,詳細的就比較難了, 翡翠的切口或一大片都是綠稱滿綠,對這樣的一片綠,一定要仔細觀察。民間言「不怕一條線,只怕一大片」(指綠)。這一片綠往往是沿著綠的走向即平行綠的方向切一刀所致。實際上綠的厚度只有薄薄的一層。有些高檔玉料,研究者認為內部有高翠,用刀一切,情況不好,就原封不動粘合起來再出售。這時購買者要仔細觀察欲購的每塊玉料,若發現疑點可用小刀在玉料上刻劃。找出粘合線,也可用前述的溫水法測試,若粘合線上有氣泡溢出,那麼這塊玉料一定粘合過。但那些在熱水中的玉料。若只是表皮粘附著一些處於靜止狀態的氣珠,不在此例,那是因為玉石放入熱水中時帶入的空氣所致。這種方法識別了許多粘合過的要價又很高的翡翠原料。
5.翡翠玉石分類比較複雜細緻,網上圖片判斷,不上手或者藉助器具,是不能準確判斷。
陽綠穩穩地,沒毛病!
曾經有說神仙難斷三寸玉,說的就是玉石原石,但是現在手機拍攝技術太厲害了!神仙圖,天仙照說的也有點這個意思。多學習,多提升吧。
然而,事實並沒有照片那麼美好............
網上看玉石圖片也只是能鑑別一部分真假而已,而且前提還要必須是實物的照片,通過拍照技巧能對翡翠玉石進行美化,但是真假是一定程度上多少是可以鑑別出來的,但是其價值就相對難以判斷了,因為你不知道這張圖片與實物是否能夠完全保持一致。
色差一層,價差十倍,這個估計兩者之間不止十倍的距離!
如果拍的圖片把翡翠辨別的幾個細節拍出來的話,有可能會鑑別出品質的一定範圍,當然那只是外在表現得出的部分結論,但不一定會有100%的情況鑑別出來。因為眾多有經驗的老師傅,都是上手之後才能鑑別出品質範圍來,通過眾多細節一一分析,最後在綜合才得出最終的初步判斷結果出來。但是價值區間不好把握。畢竟具體的翡翠玉石沒看到,而且就算看到了,還要看每個鑑別人的鑑別能力,因為每個人的價值考量都不一樣!
再看看這個,陽綠手鐲,看起來穩穩地,而且鐲位眾多!
看圖看玉石是不靠譜的,首先自己必須要學習礦物知識來補充自己資庫能量,多以實物礦石去研究對比,另外對每一塊翡翠玉石外在表現都有其特點,表現風格各有不同。加以眼力知識記憶去熟悉搞懂,鑑別出來,才會真正認識到一門學問!
玉石一般真正決定的因素,不止是看照片,因為照片不管你怎怎麼樣照的,都無法詳盡看清他的真實面目,所以一般都不用照片去鑑別翡翠玉石,如果誰拿這照片跟你說這個怎樣怎樣,信了你個鬼,糟老頭子壞得很!基本上都是套路的多,想玩翡翠玉石自己先學習,掌握知識再去上手!
翡翠原石看料儘量多看自然光視頻,條件允許儘量看實物會更靠譜的多。
鑑別翡翠原石真假的方法
對於翡翠原石的作假和以其他玉石冒充翡翠的手法,消費者很難識別,即使是行家,也得仔細觀察,再認真識別。識別翡翠原料除熟知翡翠的主要物理和化學特徵外,還應特別注意以下的問題:
步驟/方法
1
注意在大塊原石上擦出小皮的現象。擦小塊皮又稱擦小口、開小窗,這樣的原料通常裂紋較多。毛病較多,或度子並,因此不敢開大窗,不敢擦去較多的皮。
注意觀察原石切口及蓋子的特徵。遇到有切口的原石,特別是切口上有綠的玉料時,務必看一看切口的蓋子,有時蓋子上顏色較多,而主體原石上的顏色卻十分稀少,這說明越靠近玉料的內部顏色越少,故賣主常將蓋子收起來,有意不讓威客看到。
注意翡翠原石上有敲口、斷口或切口,但不拋光的現象。隱真示假是不法商人的手法、不拋光敲口、斷口、切口、在這裡是不願讓人看到玉料的真實情況,很可能不是一塊好玉,不願拋光,拍拋光後讓人看出其質地等質量狀況並不佳。
注意火燒的新場玉。有些玉質差的新場玉,為了冒充老場玉,往往用火燒,或因敲口處綠不正,水不好,用火燒手後可使人看不清,以便高價出售。
注意作假的烏砂。內行的人知道,有烏砂狀黑皮的原料內部有高翠的可能性大,再擦出小口,從口上看得起來很綠,實際該原石並不是翡翠。
注意觀察無皮水石和皮殼厚的山石特徵。
注意原料切口處的滿綠。有清綠色的真偽。即使是真綠,也不能只看開口處,因此處為整塊玉料最好的部位。要對整塊玉石作祥細觀察,從工藝角度衡量其價值。
注意光照條件下顏色與透明度的關係。有的翡翠平放觀看時,顏色、透明度都不佳,但光照時透明度增加,顏色變美,這種翡翠價值不高;反之,有的翡翠平放著觀察時,顏色明度俱佳,在光照下透明度增加但顏色變談,這樣的翡翠價值高。
注意翡翠原料上找綠留下的痕跡。
了解、學習不同翡翠場口出產原石的特徵。
此外,還應該注意因原石中存在裂紋,黑點,殘損等問題,以及賣主故意在有問題處施行寫字、塗黑、貼膠布、貼紙條、抹泥等手斷,以掩蓋缺陷,分散買主或鑑定的注意力,從而達到銷售次品的目的,在觀察翡翠原石的過程中,不可輕信商家和中介人的話,要用自己的眼睛和大腦作出正確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