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饑荒#
大家好,我是GW。
最近幾期講述遊戲《饑荒》中的遊戲機制似乎很受小飢友們喜愛,那麼這期我們講講饑荒中的『熱力學』(我是惡魔,玩遊戲不學習是不可能的)。
由於文章篇幅較長,內容含量較多,甚至有些小飢友還沒學到,此次《饑荒中的熱力學》將分為兩個部分發布,該篇為第一部分。
無論是遊戲《饑荒》,還是遊戲《我的世界》,這些優秀的沙盒遊戲都包括著許許多多的遊戲機制,像上期講述到的『植物生長機制』,上上期講述的『食材與料理機制』,官方通過不過完善和新增這些遊戲機制,讓我們玩家更好地體驗與真實生活相似的遊戲環境。
相信很多小飢友知道或即將知道《熱力學三大定律》。
第一定律:能量守恆定律,我們吃進肚子的食物所蘊含的能量,不是白白產生,是吸收日月精華,吃進去後,也不會白白消失,會為我們的遊戲操作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但是攝入的和使用掉的能量總和不變的。
第二定律:熵增定律,可以理解為高溫物體的熱量會傳輸到低溫物體的身上,直到兩個物體的溫度平衡,但不能反轉,這也是我們遊戲饑荒中重要的一個遊戲機制『溫度機制』所使用的定律。
第三定律:能斯特熱定律,目前還處於理論狀態,溫度是不可能一直下降至絕對零度(-273.15℃)。
Ps:GW很怕冷,我雪還沒見過,絕對零度也只在遊戲中用過(精靈寶可夢)。
如果說第一夜是萌新們的第一道門檻——知道每晚生成下去是一定需要光源(帶鼴鼠帽,吳迪變身,月圓除外),那麼第二道門檻就一定是第一個冬天。
遊戲《饑荒:巨人王朝DLC》擁有四季,春夏秋冬都擁有著不同的特殊氣候與特點,春天下雨潮溼,夏天高溫炎熱,秋天最適季節,冬天寒冷匱乏。
在第二道門檻中,冬天困擾萌新們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溫度』。相比於食物,冬天我們還是能去抓兔子,打怪物肉鳥籠換蛋,萌新們也知道這個遊戲是不要餓,但沒想過不明不白了幾次si過幾次後,明白天黑不能閉眼還得開燈以外,冬天還得保暖取暖,夏天明天再說。
這裡跟小飢友們講講饑荒中的熱力學第二定律——『溫度機制』。
科雷官方為了讓我們玩家充分體驗到冬天的生存難度,特意設置該遊戲機制,除了在冬天之外,秋天最後一夜或春天第一夜都會受到低溫影響,必須時刻保持身上的溫度,儘可能離熱能近一些。
在遊戲中,如果開啟了狀態現實Mod,我們除了可以看見生命,飢餓,精神,月相和世界日之外,更重要的我們可以看到自己的溫度(在-20°至90°)。
原版無DLC中當玩家體溫低於5°時,遊戲人物角色便會感受到寒冷,聯機版中這個溫度則是設置在10°。處於該狀態時,玩家遊戲屏幕邊緣開始出現冰痕,若小飢友們不及時尋找到熱源來通過熱力學第二定律來提高自己身溫度的話。
溫度將會持續降低至危險溫度0°,屏幕冰痕持續擴大,並開始以每秒1.25的速度扣血,直到找到比人物角色目前溫度高的熱能旁(抱團取暖不可取,玩家之間和與生物擁抱並不能一起維持在一個穩定值,因為人體的熱能不單只給其他玩家吸收掉,也有一部分給空氣吸收掉了)。
我們知道營火、火坑或者喚星者法杖召出的矮人之星都可以給玩家帶來熱量甚至是過熱。但拿在手裡的火把是不可以為玩家提供熱量的,只能像『保暖物』那樣,延緩人物角色溫度的降低。
平常使用暖石我們只能通過觀察顏色來判斷是否不夠熱,穿戴冬帽貝雷帽,我們也只知道有耐久,而不能保證我們不能凍傷。那麼在遊戲中究竟是什麼控制住溫度的速度呢?
溫度的上升下降速度是由『環境差值』和『總隔溫值』這兩個因素影響的。
官方給出的數學函數為
溫度速度 = 取最大值(環境差值,-30/(30+總隔溫值))
看來一款沙盒遊戲,必不可缺數學函數的支撐,小飢友們真的玩到老學到老,假期優哉遊哉玩遊戲也能學習其中的數學函數,棒!
下篇具體分析『總隔溫值』和『環境差值』和的介紹和冬天選擇帶什麼帽子將視情況而發布(評論強烈要求就當天續杯,否則,我們明天見吧,嚶嚶嬰)
要續杯的小夥伴請評論,也歡迎小飢友們評論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哈。
我是GW,給你們帶來一個腦洞大開的遊戲資訊。
來都來了,不如點讚收藏,關注走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