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北極星儲能網獲悉,11月22日,央視財經頻道《天下財經》欄目以「光伏催生新產業,儲能市場前景看好」為題,採訪報導了光伏儲能、北京用戶側儲能、以及儲能參與電網調峰調頻三個項目應用實例。
央視報導稱:光伏產業的快速發展,還拉動了儲能產業發展,目前各地儲能項目建設速度和規模空前。儲能究竟是什麼?它的盈利模式又如何呢?節目用三個不同應用場景的儲能項目實例做了介紹。
項目案例一:光伏+儲能
浙江省寧海縣的一個高山養殖基地,電力部門通過光伏發電加儲能技術,建設了微型電網為基地供電,也就是將光伏電站的電量儲存在一個大型電池裝置裡,將光伏發出的電量儲存起來,再通過電流轉換輸出使用。
國網浙江寧海縣供電公司副總經理 彭家從:我們正常的這個電網建設方式,從造價來說要一百多萬以上,光伏只要40多萬,就是正常的電網造價,相當於是我們光伏帶儲能的造價的2.5倍以上。
項目案例二:用戶側儲能
今年國內山東湖南等多地政府部門已經作出明確要求,新併網的光伏發電項目必須配備儲能站,而更多的儲能站還建在了商業樓宇。
北京的世貿天階大型商場剛剛安裝了一個容量為1.4MW/4.2MWh的儲能站。由於商場用電量大,這一儲能站能為商場節約不少錢。
北京倍思泰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 蘭雲彭:
(這個儲能電站)為用戶起到了一個削峰填谷的作用,每年大概節約100~200萬元的電費。
由於北京低谷電價只有0.3元左右,而峰值電價高達1.4元,儲能站運營方按照谷電價格買入電量在用電峰值期間以1.1元的價格賣給商場,這樣商場比用電網的1.4元的峰值電價每度電節省了0.3元。而儲能運營方除去運營成本可以獲取一定收益。
項目案例三:儲能參與電網調峰調頻
王野表示,今年以來國內湧現上百家儲能企業,他們公司剛剛在甘肅建成一個容量為720MW的大型儲能站,在用電高峰期間將多餘電量儲存起來,而在用電低谷期間再接入電網,以此來調節當地電網的用電峰谷和頻率,保證了電網的穩定性和安全性。而在超大容量的儲能中保證海量電池電芯的穩定性是我國剛剛突破的技術瓶頸。
北京天啟鴻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野:我要求我們每兩秒鐘能測兩千萬個(電池)電芯,保證哪個電芯出現問題,我們非常快的找到,及時的進行均衡,及時的把他那個電芯的一次性解決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