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定要回來的,阿姨走了,我一定要回來送她一程!」在打回家的越洋電話裡,復旦教授費倫女兒路路已泣不成聲。
路路所說的阿姨,其實是跟她們家沒有絲毫血緣關係的保姆黃阿姨。
1947年,20多歲的黃金媛來到上海,在費倫先生家中做起了保姆。
59年後的2月11日凌晨,88歲的黃阿姨在費老一家人的關愛中平靜地去世。為了追念59年來與自己風雨同舟一路走過的黃媽媽,費老一家將於明天舉行追悼會,最後送老人一程。2月11日凌晨,費家的老保姆,88歲高齡的黃阿姨安詳地閉上了眼睛。從小被黃阿姨一手帶大的費路因為沒有見到黃阿姨最後一面在電話那頭痛哭失聲。遠在紐約的費路不顧工作繁忙,堅持趕回來給老人送行。對她來說,對費家來說,對黃阿姨的感情絕對不是一聲「阿姨」就能包含的。「在我們小輩心裡,她就是我們的親媽媽。」
本版除署名外撰文李剛
特別投緣
黃阿姨孤身一人到費家當保姆成了親人「黃阿姨走得很安詳。」已經75歲高齡的費倫教授談起黃阿姨,就像談起自己剛去世的一位親人。
黃阿姨初到費倫教授家的時候,費教授還是個十幾歲的孩子。費倫告訴記者,20多歲的黃阿姨的樣子已經記不得了,只記得黃阿姨來家裡前,自己家裡曾用過幾個保姆,但是都沒幹多久,後來黃阿姨來到家裡。「她和全家人都特別投緣。」但誰也沒想到,黃阿姨和費家的緣分一直延續了59年。
黃阿姨命不好,最疼愛的兒子在她到費家後不久就夭折了。而長年好逸惡勞、嗜好賭博的丈夫傷透了她的心,離婚後黃阿姨就一心一意留在費家,幫助費倫的媽媽照顧起全家的飲食起居。費倫父母收入不高,費家當時經濟也很拮据,而且孩子多負擔重,加上親戚寄養的孩子,有近10口人要養活。黃阿姨並未計較工資,反而全力承擔起繁重的家務勞動。
心直口快的黃阿姨和與性格相仿的費倫媽媽很快成了無話不談的好友。費倫媽媽負責燒菜做飯,黃阿姨主要負責洗衣服和收拾房間。費倫媽媽是一位知識女性,工作和做家務之餘,她幫助不識字的黃阿姨從頭學起,直到黃阿姨能夠輕鬆地看書讀報。
共渡難關
政治風暴中頂著壓力堅持留在費家
費倫的父親解放前是積極的民主愛國人士,解放後在南洋中學任語文教師,費倫媽媽個性豁達,善於持家,又有了精打細算的黃阿姨全心全意幫忙。「家裡的日子說不上富裕,但是其樂融融。」費倫告訴記者,父母和兄弟姐妹從來就沒有把黃阿姨當作外人,「家裡的鑰匙都是黃阿姨管著,從來沒有過不快。」
費家人與黃阿姨之間的信任與親情,經歷了多年風雨的考驗。1955年,費倫的父親被錯誤定為「潘漢年集團」成員,被逮捕入獄獲刑15年。1957年,在復旦大學留校工作的費倫為工作問題向學校領導提意見被定為反革命右派分子,58年秋被留黨察看,為期兩年。費家的遭遇沒有把黃阿姨嚇跑,她一直陪伴著費倫媽媽,和她一起撐起風雨飄搖的費家。
文革期間,因為家中有保姆,一些紅衛兵要求費家不能再僱保姆。費家人無奈只得表示:願意不僱保姆。但費家人提出,黃阿姨無依無靠,在她能解決自己生計之前,黃阿姨一定要留在費家。對此,紅衛兵也只得答應。黃阿姨早把費家當成自己的家,貧農出身的她不畏懼政治風暴,最後堅持留在費家。
解決溫飽
主持家政為全家「分粥」,到鄉下找糧
費倫父親入獄後,費家家境窘迫起來。為了渡過難關,善於精打細算的黃阿姨常常主持家政。「我媽媽是那種不太計較的人,黃阿姨常常糾正她的做法。」特別是在中國陷入糧食危機的1959年至1961年期間,正是黃阿姨的精打細算幫助費家渡過難關。
當時家裡的糧食根本不夠吃,黃阿姨只能每天煮粥,讓大家勉強填飽肚子。誰吃得多誰吃得少,費媽媽並不在意,而黃阿姨卻說「那不行」。根據每個人的飯量大小,黃阿姨每天把每個人粥的分量分好,這樣,家人都能維持基本的需要,全家平安度過困難的日子。費倫如今談起這件事仍感嘆不已。
當年,家裡也有沒米下鍋的時候。黃阿姨為了讓全家有飯吃,跑到鄉下弄來了一些豆腐渣吃。豆腐渣很難下咽,黃阿姨就把豆腐渣烙成小餅,分給大家吃。「味道真是不錯!」費家家人吃得很香,「那麼困難,黃阿姨幫我們一起挺了過來。」
幾代情深
把小輩當親生孩子養,阿姨就是媽媽
費倫結婚後,黃阿姨仍然和費家人住在一起。1960年,費倫的小女兒路路出生,黃阿姨一手把她帶大。小路路身體虛弱經常生病,而路路的媽媽因為工作關係只得把路路託付給黃阿姨。為了照顧路路,黃阿姨乾脆讓她和自己睡在一張床上,常常沒日沒夜地照顧,不是媽媽勝似媽媽。
2月11日黃阿姨去世後,費先生在她的箱子裡看到了一本護照,發現黃阿姨去美國的籤證已經辦好,原來這是如今在美國的小女兒路路給黃阿姨辦的,原本希望老人能到美國看看,盡一份孝道。
費倫的大女兒佳佳和費倫妹妹的女兒也都得到了黃阿姨無微不至的照顧。佳佳的丈夫蔡先生告訴記者,結婚後很長一段時間,黃阿姨和他們夫妻倆住在一起。「阿姨年紀大了,已經不能做家務,我們為她洗衣做飯。雖然沒有叫媽媽,但確實把她當作了媽媽。」蔡先生告訴記者,夫妻倆這麼做出於感恩。「她年紀大了,我們照顧她,天經地義。」
絕不分開
為做一家人費家放棄政府給予黃阿姨的孤老補助
在戶籍記錄上,黃阿姨一直被登記為費家人。後來,有朋友提醒費倫,像黃阿姨這種情況屬孤老,可享政府補助。費倫向有關部門諮詢後發現,如果要享受孤老待遇,黃阿姨的戶籍登記就要從家裡「分離」出去。早已把黃阿姨當作家人的費家人認為,這樣不妥當。「況且我們有能力照顧她。」就這樣,黃阿姨一直是費家成員,一直被費家人當作長輩看待。
記者一提起費家,長青敬老院劉院長讚不絕口。1998年10月,費倫已經年邁,而且經常出國。留在國內、工作同樣繁忙的大女兒大女婿實在無力照顧黃阿姨。此時,黃阿姨無法自理。經過幾天的考慮和商議,費家把老人送到了精心挑選的敬老院。每到節日和假期,家人總要一起來看望黃阿姨,並送上衣物、水果,食品等。偶爾,黃阿姨生病了,費家人接到通知馬上趕到醫院。「從來沒見過這麼好的東家。」劉院長感嘆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