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段子,不知大家有沒有印象?↓↓
說起霍金的《時間簡史》,大部分人第一反應是難懂。環環隨便一搜,就發現很多人在面對這本大作時不得不哀悼自己的智商……
文科生……環環躺槍中……
甚至表示比大學課程都難……
想了解點兒科學就這麼難麼?
別急,環環最近發現一個人,簡直是咱們文科生學科學的福音!他是法國職業作家、科學家克里斯多福·加爾法德,寫了一本通俗科普化的《極簡宇宙史》。與《時間簡史》相比,這本書不僅包含了物理學和宇宙的許多知識,還寫得非常曼妙有趣。
在他的筆下,恆星的膨脹與爆炸是寂靜的,因為聲音不能在宇宙真空中傳播;太陽將在「50億年後的某個星期四爆炸」,前後誤差為3天;量子場對人來說,就如大海對魚一樣,生活在其中而不自知;當你遇到你的反物質時,千萬不要握手,否則會發生爆炸;而太陽相對於銀河系,就如同300箱沙子裡的一粒。
是不是很有趣?而且你們又將收穫一枚高海拔、高學歷、高顏值的「三高男神」。
加爾法德身上有很多亮眼的標籤,比如劍橋大學理論物理學博士。最閃瞎眼的來了,他居然還是霍金的親傳弟子!
作為霍金弟子,他常常親睹霍金熱舞。當年他和霍金一起去美國參加了一個舞會,看到霍金在輪椅上跳得起勁,不由讚嘆大師「真的熱愛生活」。
加爾法德與老師霍金、霍金女兒露西
無數人豔羨的同時,一定也很好奇,加爾法德究竟是如何讓世界上最著名的物理學家為他打開師門的?
環環告訴你,還真不是霍大師收他為徒,準確來說,應該是加爾法德收了霍金為師……
1999年,加爾法德畢業於巴黎中央理工學院,在這一階段他確立了對理論物理學的極致熱愛。為了更好地學習,畢業後,他選擇繼續到劍橋大學深造,學習高等數學。因為具有極好的專業素養,他在一次考試中取得了前十名的好成績,獲得了劍橋的博士獎學金以及與每一位博士生導師面談的機會。
當時的加爾法德並沒有想好要跟隨哪一位導師,每天都在與不同的導師會面。
忽然有一天,一位白鬍子老爺爺問他:「你與霍金教授談話了嗎?」加爾法德回答說還沒有見過霍金。於是老爺爺開始了仙人指路:「那你去見他一下吧。」
加爾法德最先見到的是霍金教授的秘書。他一說明來意,秘書便表明霍金教授早已看中了加爾法德,已經計劃要與他會面了。第二天中午,他見到了霍金,並一起共進午餐,整整談了6個小時。
談話結束時,霍金主動邀請加爾法德與他一起工作,然而大佬之所以是大佬,就在於他們懂得適時而不造作的傲嬌——加爾法德給霍金的回覆是:「我可以考慮一下嗎?」
當然,加爾法德嘴上雖然矜持,身體卻很誠實。他接受了霍金的邀請,跟他一起開始了新的物理學奇幻旅行。
2000年,加爾法德正式成為了霍金的博士生,自此在博士界這片苦海裡漂了6年。
霍金對學生的要求非常嚴格,所以加爾法德總是用一百二十分的努力來完成老師交待的科研任務。一年當中,除了聖誕節和自己的生日,他每天都要工作18個小時,這樣的努力也讓加爾法德在專業領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比你優秀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比你優秀的人還比你努力……
博士畢業後,加爾法德勇敢地轉向現代科學傳播領域,力圖「用愉快的方式,向普通人介紹現代科學知識」,這是他給自己的又一個重大挑戰,不過在完成這個挑戰的過程中,他同樣成績斐然:
2007年,加爾法德剛剛畢業一年便與霍金、霍金的女兒露西合著了給孩子們的科普讀物——《喬治的宇宙秘密鑰匙》,這本書被翻譯成超過45種語言在全世界發行,讓孩子也可以了解神秘的宇宙。
加爾法德說:「小孩子害怕晚上的房間,因為他害怕黑暗的房屋裡藏著怪物,但是如果你打開燈,就會發現並沒有可怕的東西,科學就像這樣的燈光,有了它,你會發現並沒有怪物,有的只是神秘和美。」
2009年,加爾法德出版了《雲彩王子與藍莓》三部曲;
2012年,他創作並出版《三個太陽的早晨》;
2013年,出版了《天與風的怒火》。
不同於一門心思做實驗搞研究的科學家,加爾法德對科學的熱愛體現在他更看重科學之於生活的普世意義,他希望每一個人都能了解物理,了解宇宙。可是物理學和宇宙的知識太過於高精專,不管以何種方式呈現,在表達上似乎總有力所不逮的地方,因此加爾法德總結了他這15年來的研究成果,又費了大力氣將科學化繁為簡,創作出了一本廣受歡迎的科普讀物《極簡宇宙史》。
在這本書裡,他避免使用那些艱難晦澀的專業術語,力圖生動零門檻地寫給看不懂《時間簡史》的你(還有我)。一眾讀者在讀完之後給出的評價是「拿得起放不下」「對物理和宇宙的探索欲罷不能」……
當宇宙、物理和讀者之間的連接詞變為「通俗易懂」「生動有趣」,我們不禁要好奇,加爾法德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首先,物理學博士的身份並沒有給他帶來隔絕人間的疏離感,加爾法德不僅知識淵博而且親和有禮,言談中還處處流露出熨帖的人文關懷。
此外,他還有意識地將電影手法運用到書的創作當中,讓這本書充滿著好萊塢式的鏡頭語言,也難怪他在創作完成後自信滿滿地表示文科生也能看懂。
憑藉著淵博的知識、出色的外表和幽默的性格,加爾法德還長期做客法國的電視臺和廣播節目。
他的演講也很有趣。他講牛頓發現的引力規律:扔出去的東西一定會掉下來,無論扔的是石頭、房子還是一座山;而這個規律到了水星上,有小小的變化。多小呢?把手錶盤上每秒間的小空隙分成60份,一份的一半就是水星軌道的微小變化。他講引力波時,讓聽眾把時空想像成一種液體,當液體裡的東西晃動時,出現了一波波的漣漪,這就是引力波了。
加爾法德生動演繹了什麼叫明明可以靠臉,卻偏偏要靠才華。
可加爾法德的腳步還沒有停下,關於宇宙的盡頭在哪裡這個問題,他在《極簡宇宙史》中指出:那是一道時間與空間的牆,光穿不過去的地方,這道光線無法透過的牆被稱為「臨界最後散射面」。
這道牆也好,黑洞、蟲洞也好,這些都不是終結,加爾法德花了15年讓更多的人愛上了物理,將來必定會有更多的人陪他「穿牆打洞」,繼續旅行。
作者:苗蕾
環球人物新媒體原創文章,
歡迎轉發朋友圈,
公號轉載須經授權,
並不得用於第三方平臺。
2018年《環球人物》雜誌訂閱:
季度訂閱共6期;
半年訂閱共12期;
全年訂閱共24期;
自下單之日起每期寄發,
郵政掛號信包郵。
點擊下方圖片↓即可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