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啊……"
某天的早晨,承敏的哭聲震醒了全家。只見承敏手摸著耳朵疼得直打滾,可憐兮兮的樣子特讓人心疼,而且就在三天前,承敏還感冒了。
"情況不太好啊,承敏好像得中耳炎了!"
承敏的症狀不看也知道個十之八九。
於是就哄她說明天就去看醫院,今天先睡覺,可後來過了好久她才睡著。第二天早晨穿衣服時,老婆哄孩子道:
"承敏阿,不能穿那條裙子啦,你不就因為這個感冒的媽?"
我們的小公主,每天早晨都不願意穿長褲,而是固執地只想去穿那些花裙子。陷入灰姑娘和白雪公主誘惑的我們家承敏只熱愛公主裙,而且不光去幼兒園穿著,連去遊樂園都不放過。拜這份固執所賜,她是既得感冒又得中耳炎啊。
診斷結果不出我們所料,果真是感冒引起的急性中耳炎。
"左側耳膜好像要破了,右側有積水,情況很嚴重。"
老婆一聽耳膜要破,大驚失色。雖然耳膜要破並非意味著失去聽力,但也足以讓我們大吃一驚。
主治醫生勸我們早晚接受鼻涕吸入治療,因為只有趕緊醫好感冒才能不致使中耳炎惡化。
已經會說話的孩子可以通過他們耳疼、聽力減退等症狀判定得了中耳炎,不會說話的孩子則可以通過他們吃奶時哭鬧,或者在治療感冒時高燒一直不退等症狀判定得了中耳炎。
承敏在吃抗生素後1天,耳朵疼痛消逝,3天後耳中95%的積水消失,迅速好轉起來。
中耳炎是1周內完全好了,可承敏的公主病卻沒好。在中耳炎事件後,我們和承敏做了一個妥協,那就是在裙子裡面穿條褲子。
沒幾天,幼兒園老師的話讓我們很尷尬:
"承敏老是在擺弄她裙子裡的褲子,好像想把它藏起來。"
公主病是一時半會兒治不好了,為什麼童話裡沒有穿著裙子出來的公主呢?
醫生爸爸的醫學筆記:急性中耳炎
(1)85%的小孩都會經歷的病
中耳炎是一種大部分孩子都會經歷的疾病。其中70%都源自感冒,有的即使在進行感冒治療也會得。這個年齡段容易得中耳炎是因為連接小兒鼻耳的耳管相對成人寬而短,並且水平連接,這樣鼻子和喉嚨的炎症就很容易侵入耳朵。
(2)因為高燒,疼得厲害,哭得一塌糊塗
得中耳炎的話耳朵會很疼,如果是還不會說話的孩子就會哭鬧得很厲害。不僅吃不好,睡不好,還會伴隨頭痛、嘔吐、腹痛等症狀。鼓膜充血或慢性化的話,就有膿從耳朵流出。嚴重的話聽力都會減退,叫他名字可能都沒反應。
(3)流膿可以擦去,但不要去摳和挖
如果得了中耳炎,要讓孩子安靜和清涼。如果耳朵裡有膿液,就用棉花堵住或者將流出的膿液清理乾淨。睡覺的時候,側身的話,膿液會流出來。在醫院有這樣的治療,不要自己隨意地去摳、挖或者處理。
(4)即使看上去痊癒了,突然中斷吃藥的話就更難真正痊癒
因為中耳炎大部分是細菌感染,所以用抗生素治療是根本。如果得了中耳炎,治療時間就會相應加長。如果因為不流膿了或者感冒好了就中斷中耳炎的治療,即使好一些了也會再犯,甚至會發展成慢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的疼痛,如果吃藥的話一兩天就好了,到了第三天,中耳的炎症就開始消失。但至少還要吃7~10天的藥。所以最好是到大夫說不用再吃藥了再結束治療比較好。
Point
中耳炎70%的原因是感冒;
如果孩子感冒後,不停地摸耳朵,而且大聲哭鬧,那就該懷疑是中耳炎;
感冒哪怕好了,也還要堅持治療,直到大夫說不用再吃藥了再結束比較好。
藥劑師媽媽貼心提醒:
(1)所謂發燒
發燒本身不是病,而是由某種病引發的症狀,所以退燒也不意味著病好了。發燒是我們身體對抗外部惡性物質的一個防禦過程。溫度不過高的燒對人體防禦是必要的。不過如果溫度過高就不能等閒視之。肛門溫度或耳膜溫度達到38℃說明開始發燒,39℃以上可以看作是高燒。對孩子來說,發燒除感冒外還可能是肺炎、扁桃體炎的症狀,所以不能簡單放過。
(2)發燒時看護法
清涼處理
發燒時用被子包裹、添加更多衣服或把房間溫度調高是大忌。把房間溫度調到清涼宜人的18℃,給孩子儘量穿得輕便,這樣燒才能儘早退。熱天的話連尿布也應一併拿走。
發燒的時候為了防止脫水要先給孩子餵水
發燒的時候給孩子餵水比較好。因為為了退燒,汗水分泌增多,呼吸和脈搏加快,氧氣和水的需求量增多。多給孩子餵大麥茶或礦泉水,如果有脫水跡象的話要去醫院開取口服輸液劑。
高燒,在餵完退燒藥30分鐘後用溫水擦洗
在突發39℃以上高燒的時候,作為應急措施,應先吃退燒藥;在體溫的基準點降下30分鐘後,用溫水清洗退燒比較好。如果體溫的基準點還沒降下就僅用水擦拭的話,孩子的身體為了配合升高的基準值反而降得更少。
肛門處溫度達到39℃的話,餵退燒藥後給孩子換上輕便的衣服。在退燒藥發揮效力的時候,脫光孩子上衣,然後用溫毛巾(不要摻加酒精或涼水)擦拭頭、胸、腹部、腋下。這樣以來,毛細血管擴張,皮膚上的血液通過時可以散卻熱量,蒸發水分,達到退燒的目的。但是體溫突然上升的時候此方法無效,特別是發汗的時候,不能用水擦拭,而應該蓋上被子,儘量讓孩子感到暖和。
(3)新生兒發燒的時候
出生不到一個月的新生兒腋下溫度達到37.2℃,可以判斷為發燒。這時再測試一次肛門體溫,如果判斷有燒,就脫掉衣服,補充水分。如果這樣還不退燒,應趕緊送醫院。對新生兒來說,有燒可能是致命性疾病的信號。出生6個月以前,不能隨意用退燒藥。
(4)退燒藥的使用方法
使用退燒藥前,一定要確認服用方法,餵一定的量。如果餵服了一定的量,還沒有退燒,不能因此就加大量或者改換其他的退燒藥。只有當時去不了醫院而孩子又發超過40℃的高燒,吃了一種退燒藥卻沒有降下來的情況下可以合用兩種退燒藥。當然也不是吃了退燒藥後,所有的燒都會退到正常體溫。退燒藥能降的溫度也不過是1℃~1.5℃,如果發燒到了40℃,也就能降到38.5℃。如果退燒藥用量過度,會帶來肝損傷或低溫兩種副作用。
(5)栓劑和口服藥的使用方法
退燒藥有外敷藥和內服藥兩種形態,吸收效果差不多。退燒藥先從服用內服藥開始比較好。如果內服藥吐了或者孩子沒有意識無法吃藥的情況下,可以用外敷藥。
成分相同的藥無論吃的藥還是外敷藥,都要用標準的量。在吃完藥後再外敷相當於用了兩倍的量。如果外敷內服並用,應先算好使用的量,不要濫用。
(6)由咳嗽聲看其他的呼吸疾病
毛細支氣管炎--呼吸時氣喘、咳嗽
不滿兩歲的孩子容易得毛細支氣管炎。毛細支氣管炎是指組成支氣管的微細的血管發生炎症,而且和感冒相比,症狀持續更久,不容易好。表現為嚴重的咳嗽、多痰、流鼻涕和氣喘,和哮喘症狀相同。如果經常患毛細支氣管炎可能會引發喘息。
哮喘--不停地咳嗽
喘息的代表症狀是不停地咳嗽。嚴重的時候,呼吸也會因此嚴重,甚至會進入肋骨間。作為誘發的原因可能反覆發作,引發的原因有冷空氣、煙氣、黴菌等。
扁桃體炎--發出狗叫的聲音
如果得了扁桃體炎,咳嗽聲會和犬吠特別相像。嗓子啞了就發出嘶啞的聲音,每次氣喘的時候就特別嚴重。白天可能安然無恙,到了晚上症狀通常加重。如果晚上咳嗽得突然厲害,吹吹涼氣或者使用出涼氣的加溼器會有助益。如果孩子突然氣喘得厲害,最好趕緊去醫院。
肺炎--孩子喘氣困難
如果孩子咳得非常嚴重甚至氣喘時,應趕緊送小兒科或急診室。如果咳嗽加重的同時,發高燒、胸疼、痰中帶血的話,應懷疑為是肺炎。
如果躺臥很困難,喘氣時胸部和腹部鼓鼓的,或者手指甲下發綠的話,是肺炎的可能性就更高了。
咳嗽--出生不到一個月的孩子
這個時期不容易感冒,但也有感冒的可能性。如果小孩咳嗽應趕緊送到小兒科或急診室。如果只是咳嗽一兩次,之後依舊玩得很好的話問題不大;但如果咳嗽得很頻繁,即使沒有其他症狀也要趕緊去醫院。只是咳嗽,沒有其他症狀也有已經發展成肺炎的可能。因為新生兒免疫不足,僅僅咳嗽也有可能是肺炎。
(7)咳嗽有痰的時候,多餵水
咳嗽嚴重的時候,從體內排出的水分增多,所以應多攝取水分。而且如果痰量過多、粘稠,堵住支氣管可能會誘發併發症,所以要及時清痰,讓痰順利流出。孩子好像痰多的時候要多餵水,並使用加溼器提高溼度。
手像握雞蛋一樣輕輕捶打孩子的背或胸,可以很容易地把痰吐出。輕輕敲打身體,緊貼在支氣管壁上的痰受到震動後會掉落流出。敲打孩子的時候要只用手腕輕輕敲打。這裡說的"背"不是指背的一部分,而是指胸後的全部。
Point
發燒不是病,而是由病引發的症狀;
退燒藥不要混合吃,一定要吃標準量;
發燒並咳嗽、有痰的時候要多餵水。
來源:《幼兒健康:醫生爸爸、藥劑師媽媽的育兒經》
編輯:樸樸
(責任編輯:芯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