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各國作為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中心,在完成之後順勢崛起,成為世界中心。但由於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致使歐洲元氣大傷,而大發戰爭財的美國成為了當下唯一一個超級大國,並始終執行著自己稱霸全球的計劃。在這個過程中,美國開啟了對包括自己盟友在內的一系列監控計劃,使其獲得一定利益的同時,對歐洲等同盟國政治上也造成巨大的影響。而近年來,隨著歐洲自我意識的加強以及各國科技的迅速發展,有關美國對盟國進行監控的案件頻發。近日,國際上又暴露了美國對丹麥進行監聽的事宜。
針對美國監控丹麥的事情,不知道是因為歐洲各國全部都習以為常,還是其他原因,似乎沒有什麼人在乎。在這種情況下,英國著名作家、政治和國際關係分析家湯姆·福迪發文警告全部歐洲國家,歐洲當下面臨的威脅並不是所謂的「華為安全威脅」,而是美國對於各國無處不在的監控事宜,這是對歐洲毀滅性的打擊。所以詆毀華為只是個「幌子」?這起間諜案揭示了歐洲真正的敵人。
在這裡,我們先來簡單介紹近期發生的丹麥間諜活動事宜。最近,丹麥準備要購入包括戰鬥機在內的一批軍事武器,眾所周知,軍事武器的利潤是驚人的,美國作為一個軍事大國,自然不會放過這次機會,於是進一步加強了對丹麥的監控活動,但卻不幸暴露。相關消息稱,美國此次間諜活動有美國國家安全局和其情報結構聯合開展合作,通過對丹麥財政部以及外交部的進一步監聽,獲得丹麥此次軍事交易的信息,從而促成洛馬公司F-35戰鬥機的交易事宜。而隨著這一消息的發出,人們驚訝發現,當下的美國監控,似乎已經無處不在了。
在幾年前,就有消息暴露了,美國國家安全局對德國總統府進行了長達數十年的監控,使得美國對德國許多事情了如指掌。還有1994年類似的軍工交易事件,為了使得沙烏地阿拉伯和美國波音公司順利展開軍事購買事宜,在進一步監控的情況下成功破壞了歐洲空客與其交易,從而波音公司拿下了這筆60億美元的訂單,獲利無數。
其實關於這樣的例子還數不勝數。而福迪分析稱,當下所暴露的丹麥間諜案表明,目前美國對歐洲,或者說是世界各國的監控不僅沒有得到阻止,反而更加猖狂,滲透得更加徹底。當下,他們的主要目的可能是為了幫助其軍工複合體獲得巨大的利益,但隨著監控的不斷滲透和升級,他們甚至會逐漸上升到幹擾各國的ZZ主權,從而不費一兵一卒完成自己的徵戰計劃。所以潑華為髒水只是煙霧彈?這起間諜案揭示了歐洲真正的敵人。
當然了,其實關於美國利用監控對歐洲及其他盟國產生政治影響已經出現了,當下以退出監控聯盟為威脅,令響應國家全面禁用華為其實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而關於美國為什麼要如此打壓華為,想要置華為於死地,福迪分析稱,這是因為華為動了他們蛋糕的同時,令美國的監控難度呈幾何倍數上升。
在文章中,福迪提到,此前美國國國務卿蓬佩奧所提出的「清潔網絡」計劃,要清楚所有存在「安全威脅」的「不可信供應商」,但實際上就是要清楚那些他們難以滲透進入的公司。為什麼美國能夠成功實現對歐洲以及其他同盟國的監控,不就是因為自網際網路誕生發展以來,美國始終掌控者其命脈,是網際網路通信中的絕對掌控者嗎?而華為的這一出現無疑直接動搖了他們這一地位。
而且作為一家外國企業,他們想要控制,或者說是滲透,難度無疑是巨大的。但如果任由華為發展的話,那麼他們此前所做的努力將會一步步消失,最終走向失敗,美國幾乎所有的軍工複合體都會遭受慘烈的損失,這是美國所不允許的。因此,美國盡全力打壓華為,不會僅僅只是像打壓其他企業那般。
而且美國為了順利達成自己打壓華為,從而繼續監控世界的目的,開始到處鼓吹「華為安全威脅論」,儘管各國都知道這不過是美國打壓華為的一個幌子,但還是有不少國家選擇配合。而其中的理由其實有一部分和美國差不多,那就是來自這家企業來自中國,與他們的國家性質存在直接對立,儘管沒有真正的安全威脅,也要繼續打壓。不過他們絕不會如同美國這般歇斯底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