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8月31日 08:06 來源:中國日報網
參與互動德國文理高中的學生可以自行選擇畢業考試科目。最近幾年,提供中文作為畢業考試外語科目的學校越來越多,選擇中文科目的學生人數也在增加。德國高中畢業考試的中文考試是怎樣的?德國學生為什麼想學中文?
中文考試是怎麼考的?
德國之聲中文網8月30日報導,德國波恩黑爾姆霍爾茨文理高級中學(Helmholtz Gymnasium)一間教室的黑板上寫著幾行漢字:「我的生日」、「中國人過生日」、「德國人過生日」,十來個學生在下面埋頭奮筆疾書。這是該校的一節中文課。
該校自2009年開設漢語課程,兩年後將漢語加入到本校的高考外語科目,每年都有學生選擇。任課老師沈勇向介紹德國高中畢業考試中文考試的情況說:「作為德國高中畢業考試(Abitur)的科目,考生可以選擇筆試,也可以選擇口試。中文筆試持續約3小時,主要圍繞一篇200至300字的文章進行,共有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類似閱讀理解題,考生需要對文章內容進行總結;第二個問題是針對文章的中心話題進行討論,考察考生的分析能力;第三個問題最難,需要考生對中德兩國的國情進行比較。」
沈老師還舉例說,「比如有一年的試題是兔兔到巴黎旅遊,那麼第一道題可能是兔兔是誰?他做了什麼?第二道題是兔兔做了一件什麼事,考生需要針對這個情況表達自己的觀點。第三道題可能就是中國人出外旅遊,三十年前是什麼樣,現在又是怎麼樣。」沈勇老師解釋說,老師在閱卷時都有統一標準,不單是字數上有限制,答題時也要答到點子上:「針對這個題目,考生要談到改革開放的內容,不然不得分。」所有這些中國國情教育的內容都由一個統一的教學大綱規定,網上可以查閱。
相對於筆試,口試持續時間只有20至30分鐘,之前有半小時的準備時間,考試內容與筆試大同小異。「口試不但對語言能力要求比較高,同時還考驗考生的臨場反應能力,」沈老師說,「因此大部分學生還是選擇筆試。」
德國高考怎麼考?
雖然和中國的高考類似,德國高中畢業也有一次期末的大考。但相比於中國高考的「一考定終身」,德國的「高考」持續時間長達兩年,期間所有的期中、期末考試成績都會被記入總分。除了考試成績以外,平時成績同樣重要。學生日常的作業分數、課堂積極性、筆記是否工整、出勤等情況都是平時成績的一部分,與考試成績的比重各佔一半,最後通通計入畢業考試總分。
沈勇曾在波恩大學任教,2009年起在黑爾姆霍爾茨文理高級中學(Helmholtz-Gymnasium)教授中文課。她說,是否選擇中文作為考試科目,學生們有充分的自主權利。「他們可以在參加畢業考試前的一年先試學,如果實在學不下來,他們還可以選擇其他科目。」 沈老師談到:「如果他們在大學繼續攻讀漢學專業的話,中學學的這些課甚至可以抵掉2個學期的課程。」
為何要學中文?
對於為什麼選擇漢語作為高考考試科目的問題,一名華裔男同學爽快地答道:「因為簡單!」出生成長都在德國、從未踏足過中國的他,普通話說得其實並不流利。儘管家裡的語言環境是溫州話而非普通話,這名同學還是認為他在中文科目能更容易獲得好成績。他的同班同學,一名非華裔的女同學也認為中文很簡單:「中文的語法太簡單了,比西班牙語都簡單!」她旁邊的小女孩,桌上一本筆記寫得工工整整:「我想學中文,是因為中文很特別!」她說道,「相比之下,其他外語都差不多。」
沈勇老師說,每次開班時她都會問學生為什麼想學習中文,很多學生都是衝著中文的與眾不同而來的,主要是興趣:「一些華裔的學生因為有家庭語言環境的優勢,想選擇中文作為拉高分的科目,另外一些華裔學生則是想通過這門課加強漢語練習。」她特別提到,成績最好的不一定是華裔的學生:「我們這裡每年都會有一兩個『中國迷』,他們一筆一划都寫得特別認真,自己做很多練習,還用各種顏色做筆記。他們願意花很多時間來學習中文,因為覺得有意思。」 (信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