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德國高考中的中文考試:成績最佳者或非華裔

2020-11-29 中國新聞網

聚焦德國高考中的中文考試:成績最佳者或非華裔

2015-08-31 08:06:08來源:中國日報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葉攀

2015年08月31日 08:06 來源:中國日報網

參與互動 

  德國文理高中的學生可以自行選擇畢業考試科目。最近幾年,提供中文作為畢業考試外語科目的學校越來越多,選擇中文科目的學生人數也在增加。德國高中畢業考試的中文考試是怎樣的?德國學生為什麼想學中文?

  中文考試是怎麼考的?

  德國之聲中文網8月30日報導,德國波恩黑爾姆霍爾茨文理高級中學(Helmholtz Gymnasium)一間教室的黑板上寫著幾行漢字:「我的生日」、「中國人過生日」、「德國人過生日」,十來個學生在下面埋頭奮筆疾書。這是該校的一節中文課。

  該校自2009年開設漢語課程,兩年後將漢語加入到本校的高考外語科目,每年都有學生選擇。任課老師沈勇向介紹德國高中畢業考試中文考試的情況說:「作為德國高中畢業考試(Abitur)的科目,考生可以選擇筆試,也可以選擇口試。中文筆試持續約3小時,主要圍繞一篇200至300字的文章進行,共有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類似閱讀理解題,考生需要對文章內容進行總結;第二個問題是針對文章的中心話題進行討論,考察考生的分析能力;第三個問題最難,需要考生對中德兩國的國情進行比較。」

  沈老師還舉例說,「比如有一年的試題是兔兔到巴黎旅遊,那麼第一道題可能是兔兔是誰?他做了什麼?第二道題是兔兔做了一件什麼事,考生需要針對這個情況表達自己的觀點。第三道題可能就是中國人出外旅遊,三十年前是什麼樣,現在又是怎麼樣。」沈勇老師解釋說,老師在閱卷時都有統一標準,不單是字數上有限制,答題時也要答到點子上:「針對這個題目,考生要談到改革開放的內容,不然不得分。」所有這些中國國情教育的內容都由一個統一的教學大綱規定,網上可以查閱。

  相對於筆試,口試持續時間只有20至30分鐘,之前有半小時的準備時間,考試內容與筆試大同小異。「口試不但對語言能力要求比較高,同時還考驗考生的臨場反應能力,」沈老師說,「因此大部分學生還是選擇筆試。」

  德國高考怎麼考?

  雖然和中國的高考類似,德國高中畢業也有一次期末的大考。但相比於中國高考的「一考定終身」,德國的「高考」持續時間長達兩年,期間所有的期中、期末考試成績都會被記入總分。除了考試成績以外,平時成績同樣重要。學生日常的作業分數、課堂積極性、筆記是否工整、出勤等情況都是平時成績的一部分,與考試成績的比重各佔一半,最後通通計入畢業考試總分。

  沈勇曾在波恩大學任教,2009年起在黑爾姆霍爾茨文理高級中學(Helmholtz-Gymnasium)教授中文課。她說,是否選擇中文作為考試科目,學生們有充分的自主權利。「他們可以在參加畢業考試前的一年先試學,如果實在學不下來,他們還可以選擇其他科目。」 沈老師談到:「如果他們在大學繼續攻讀漢學專業的話,中學學的這些課甚至可以抵掉2個學期的課程。」

  為何要學中文?

  對於為什麼選擇漢語作為高考考試科目的問題,一名華裔男同學爽快地答道:「因為簡單!」出生成長都在德國、從未踏足過中國的他,普通話說得其實並不流利。儘管家裡的語言環境是溫州話而非普通話,這名同學還是認為他在中文科目能更容易獲得好成績。他的同班同學,一名非華裔的女同學也認為中文很簡單:「中文的語法太簡單了,比西班牙語都簡單!」她旁邊的小女孩,桌上一本筆記寫得工工整整:「我想學中文,是因為中文很特別!」她說道,「相比之下,其他外語都差不多。」

  沈勇老師說,每次開班時她都會問學生為什麼想學習中文,很多學生都是衝著中文的與眾不同而來的,主要是興趣:「一些華裔的學生因為有家庭語言環境的優勢,想選擇中文作為拉高分的科目,另外一些華裔學生則是想通過這門課加強漢語練習。」她特別提到,成績最好的不一定是華裔的學生:「我們這裡每年都會有一兩個『中國迷』,他們一筆一划都寫得特別認真,自己做很多練習,還用各種顏色做筆記。他們願意花很多時間來學習中文,因為覺得有意思。」 (信蓮)

相關焦點

  • 德國課堂掀中文熱 「中國迷」稱想到中國生活
    中新網1月10日電 據法國歐洲時報網報導,越來越多的德國學校開漢語課。課程是怎麼設置的?學生們究竟為什麼要學這樣的一門外語呢?記者走訪了波恩的海爾姆霍爾茨(Helmholtz-Gymnasium)中學。有「中國迷」表示,今後打算到中國學習和生活。  波恩有兩所學校開設漢語課,海爾姆霍爾茨是其中一所。波恩所在的北威州目前共有20多所學校開漢語課。
  • 【留學新通道】國內高考成績逐漸被留學大國認可!
    當然,也有很多院校接受除高考成績外的其他標準化考試成績,建議您去院校的官網進行確認。 3、雅思成績:總分不低於6.5,單項不低於6 澳大利亞:名校高度認可高考成績 澳大利亞大學對中國高考的認可度很高,其中八大名校中除了墨爾本大學,其他學校都可以使用高考成績申請。如雪梨大學、新南威爾斯大學、蒙納士大學和阿德萊德大學一般要求一本線以上,其他學校一般要求二本線以上。
  • 聖湯瑪斯大學辦中文演講賽 吸引非華裔參加(圖)
    中新網11月17日電 據美國《華夏時報》報導,日前,首屆「華語杯」中文演講比賽在美國休斯敦聖湯瑪斯大學隆重舉行,旨在鼓勵及推廣海外外籍人士學習漢語,大力傳播中國文化。共計有30多位華裔和非華裔的高中生、大學生、研究生以及年滿18歲的非華裔社會人士參加了演講比賽。  首屆「華語杯」為獲獎選手準備了豐厚的獎金。高中生組的一、二、三名分別獲得了100美金、60美金和40美金的獎勵;大學生、研究生組的一、二、三名獲得了200美金、150美金和125美金的獎勵;非華裔社會人士組第一、二、三名獲得250美金、200美金、175美金的獎勵。
  • 北京首次高考外語非英語聽力考試安排來了
    記者從北京教育考試院獲悉,北京市2021年普通高考外語(非英語)聽力實行一年兩考,第一次考試將於2021年1月8日進行,第二次考試於6月8日進行。小語種聽力考試滿分30分,屆時將取兩次聽力考試的最高成績與其他部分試題成績一同組成外語科目成績計入高考總分。
  • 模擬考試成績如何預測高考?
    頻繁的模考與高考有什麼關係?模考成績真的能估算高考成績嗎?趁著鄭州一模考試尚未開始,姚老師就跟大家深度解讀一下如何運用模考成績預估高考成績,並深入分析其背後的關聯。姚老師通過分析近8年來服務過的學生大數據發現:高三一般會組織三次模擬考試,第一次模擬考試比較難,是在大家還沒有完全複習完的情況下考試,一般來說成績會比平時會差一點;通常二模的難易程度接近高考,大多數人將二模的成績作為高考參考;第三次模擬成績比較容易一點,要幫助大家樹立信心,所以如果高考要估分的話
  • 2021年普通高考外語(非英語)考試明年1月8日開考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北京教育考試院獲悉,北京市2021年普通高考外語(非英語)考試將於2021年1月8日開考。1月4日前,考生將從報名單位處收到此次考試的準考證。考試院高招辦有關負責人介紹,北京市2021年普通高考外語(非英語)聽力實行一年兩考。
  • 2017全國各地高考成績什麼時候能查詢?2017高考成績查詢時間(更新中)
    全省從上之下全力以赴備考組考,給了考生們良好的考試環境。  根據湖南省201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安排,考生高考答卷的評閱由省教育考試院統一組織實施。高考各類考試(含全國統考、職高對口招生考試)各科答卷評閱均採取計算機網上評閱方式。高考評卷將於6月12日開始,26日向社會公布高考成績,目前三個評卷點的相關準備已就緒。
  • 高考失利無緣大學?借高考成績也能讀國外大學
    有些學校明確表示,申請者的高考成績達到相應分數,無需語言成績就可申請。  學習能力較好、早準備語言考試的學生,可以申請第二年春季入學或第二年秋季入學,或者入讀橋梁課程;學習能力中等、沒有語言成績或成績較低的學生,可申請「雙錄取」,學生入學後完成語言學習並通過測試,可入讀大一,無需再次申請。
  • 高考英語聽說考試成績7月16日公布
    7月15日,記者從市教育局了解到:廣東省2020年普通高考英語聽說考試評卷工作已經結束,成績於7月16日由省教育考試院統一發布。高考英語聽說考試成績按考生卷面成績(滿分60分)×0.25,四捨五入取整數後計得。英語聽說考試成績與英語筆試成績合成考生高考英語科目的成績。
  • 華裔新生代頻現"被中文" 尋根之旅引身份認同
    中新社西安1月6日電 題:華裔新生代頻現「被中文」 尋根之旅引身份認同  中新社記者 冽瑋  紐西蘭惠靈頓新華人聯誼會會長宋琦一直有個困擾,出生於紐西蘭的兩個兒子各科優秀,中文成績則差強人意。「我在家裡逼著孩子必須說中文,每個星期去中文學校補習,但不見效果。」宋琦告訴中新社記者。  類似這樣的問題,正在西安參加「華裔青少年中國尋根之旅武術冬令營」的孩子們大多遭遇過。  海外華人家長對待教育子女方面有著共同的心理,希望孩子留住中國文化的根。一方面是來自父母的殷殷期許,一方面是中西方文化的撞擊,由此產生對自身身份認同的困惑。
  • 華裔作家的困惑:應該用中文,還是用英語寫作?
    用中文,還是用英語寫作?這是今日中國作家必須面對的選擇嗎?   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引燃了世界對中國主題英語小說的巨大興趣,並使得多位以英語寫作的中國作家在海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功。比起絕大多數用中文寫作,再將作品交由譯者翻譯的作家們來說,少數英文原創作家由於可以理解的原因,得到了海外市場更多的承認。
  • 2020年起,日本高考取消英語考試,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你想錯了,日本的改革是,考試生可以出具託福、託業等7種民間英語測驗成績單。也就是說,日本高中生要參加託福、託業等考試。這些考試的詞彙量要求在8000--10000左右,比原來的日本高考英語要求的5000多了至少3000個。
  • 英語難學,考試成績不理想?當你看完外國人的中文試卷就淡定了
    2020年的高考還有22天就開考了,相信在這個時期不僅是考生們緊張,就連不用參加高考的其他年級的學生們同樣開始興奮起來。正在這個緊張時期,有一位高二的學生在留言裡問我,怎麼樣才能學好英語?為什麼每次考試英語時,自己考得都不理想。不要慌,相信筆者,當你看完外國人的中文試卷就淡定了。
  • 美華裔作家寫小說聚焦跨種族家庭 暢銷歐美
    美華裔作家寫小說聚焦跨種族家庭 暢銷歐美 2015年07月01日 15:09   來源:金陵晚報   參與互動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首次在山東舉辦綜合評價考試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2018年在山東省總招生計劃數由去年40名增加至74名,採用普通高考成績和綜合評價兩種錄取模式。其中通過綜合評價錄取53人,還會通過純憑高考模式錄取21人。綜合評價錄取模式,即高考成績佔60%,入學測試成績佔30%,高中學業水平測試成績佔10%。2018年,港中大(深圳)綜合評價考試分為筆試和面試兩個部分。
  • 韓家勳等:論新高考改革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的設計轉向
    在此次高考綜合改革方案中,學考選擇性考試成績是高校綜合評價錄取新生的重要依據之一,具有選拔功能。《普通高中課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訂)》規定:「選擇性必修課程」是學考選擇性考試的主要考查內容,也是獲得高中畢業總學分的重要教學內容。因此,學考選擇性考試也承擔對學生畢業總學分獲得的鑑定功能和相關教學質量的監測功能。
  • 德國「高考」英語科難到令人絕望 考生集體抗議
    海外網4月27日電20日,德國巴登符騰堡州數千名中學生參加了今年的Abitur英語考試(德國中學畢業考試)。Abitur作為所謂的德國「高考」,不像國內高考「一考定終身」,考生必須通過多場考試,最後獲得Abitur的綜合得分。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舉行綜合測評考試 題目難度不小
    原標題:港中大綜合測評考試題令人腦洞大開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廣東省631綜合測評考試筆試現場深圳特區報記者 劉羽潔 攝   經過嚴格的篩選與資格審查,6月12日,近1800名學生參加了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廣東省631綜合測評考試,競爭180個錄取席位(文科47人,理科133人),入圍學生名單將於6月21日左右對外公示。另外,港中大(深圳)今年繼續在廣東實行「雙軌制」招生,還會通過純憑高考模式錄取36人(文科11人,理科25人),即共在粵招生216人。
  • 三大洋高考
    SAT考試:對英語要求比託福高  SAT中文名稱為「學術能力評估測試」,由美國大學委員會(College Board)主辦,SAT 成績是世界各國高中生申請美國名校學習及獎學金的重要參考。  SAT考試包括 SAT I推理測驗和SAT II專項測驗兩個部分。
  • 駐德大使走訪德國中學並題詞 冀培養中文人才
    駐德大使走訪德國中學並題詞 冀培養中文人才     圖為華裔學生喜獲畢業證書圖為南非的一名警官接受畢業考試。中新社發 宋方燦 攝     中新網1月20日電 據中國駐德國大使館網站消息,近日,中國駐德國大使史明德在訪問北威州期間赴杜塞道夫孔子學院和埃森伯樂高級中學(Burg Gymnasium Essen)考察、看望漢語教師和志願者,並分別與孔院院長和學校校長座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