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時不時就在想:公眾號的第一條消息該發什麼?要足夠吸引眼球?或者是介紹一種很罕見的蟲蟲?
想來想去似乎沒有結果,看著自己拍的照片也沒有什麼頭緒,但自己本身就是個隨性的人,開這個公眾號的目的也是希望能讓更多人認識到昆蟲和生命之美,哪怕今後只有一個人能因為我的努力而改變,不再把飛進家中的蟲蟲一腳踩死,而是把它們當成迷路的孩子,能打開窗戶讓它們回歸到大自然,那我的努力和辛苦就沒有白費。
想到這些,我便決定這個公眾號的第一條消息不如就講述一個發生在今年4月份而且讓我印象深刻的小故事:給竹節蟲做手術。
↑行走在山林中,偶爾會遇到一些演技精湛的小演員,它們是偽裝成枯枝的竹節蟲。這隻竹節蟲就是今天的主角,它還是若蟲,體長3釐米多一點,尚未長出翅膀。
↑給它拍了幾張照片,這種將一對前足與身體平行放置的姿勢是很多種類竹節蟲若蟲時期的標誌性動作,有時會讓人誤以為它只有4條腿,實際上則是6條腿。這種姿勢可以使它們牢牢固定在葉片或是枝條上而不易掉落。
↑我將上一張圖片在相機上放大來看,發現有不對勁的地方,這隻竹節蟲的左側中足上附著了一顆微小的暗紅色小點,這絕對不是什麼好事:它被蟎蟲寄生了!
↑在自然界,蟎蟲可謂無孔不入,除了行動遲緩的竹節蟲若蟲,甚至連行動迅捷的蠅類也不能倖免。蟎蟲的種類大約在50000種以上,小到看不見,大到幾毫米的都有。圖中蠅類和竹節蟲被不同種類的蟎蟲寄生,蟎蟲寄生時除了吸食寄主體液維生,還能依靠寄主的移動而起到「搭便車」遷移的目的。
↑竹節蟲是我非常喜歡的昆蟲,所以我決定要幫幫它,把這隻蟎蟲從它身上剔除。先把它放在手上,然後選一根柔軟的植物枝條,慢慢把這隻蟎蟲剔下來。由於只有兩隻手,也沒有帶三腳架,而用腳操作相機又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這一過程沒有記錄下來。紅箭頭所指即為蟎蟲所在位置,它咬得非常緊,我用樹枝挑了幾十次才把它挑下來。
↑在「手術」過程中,竹節蟲也許是因為疼痛而從我手上逃脫,掉落到地面,這是非常讓人頭大的事情,因為要從幾平方米的它有可能掉落的區域中找到一隻枯葉堆中的竹節蟲不比大海撈針簡單多少。現在我們把這一區域縮小到大約10CM*6CM,你能找到它在哪嗎?(提示:有一隻好奇的小螞蟻正爬在它身上)
↑從竹節蟲身上剔下來的蟎蟲(體長1mm)。蟎蟲屬於節肢動物門下的蛛形綱,理論上應該有8條腿,而這隻卻只有6條腿,也許是未成年的若蟎。從它細長的腿可以看出,它的身子已經不成比例地脹大,可見吸食了竹節蟲的不少體液。我將它拋到灌木叢中,不知它的下一個寄主又會是誰?
↑術後的竹節蟲,依然非常「敬業」,剛做完手術就投入到它熱愛的演藝事業當中去,它可能還要經歷幾個月的時間和種種的危險才能長大成蟲,希望它這精湛的表演技巧能帶給它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