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人類,世界屬於大貓

2021-01-16 澎湃新聞
如果沒有人類,世界屬於大貓

2019-03-14 17: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在吸貓成癮的當下

我們必須認清現實

現實就是

並非人類馴化了貓

而是貓馴化了人類

酷似人類嬰兒的臉龐

楚楚動人的大眼

和充滿「磁性」的嗓音

讓人類甘願「奉貓為主」

自稱「貓奴」

▼(家貓,圖片源自@VCG)

然而

這些靠賣萌統治地球的貓

只是貓族中的「小字輩」

即小型貓科動物

與之相對應的大型貓科動物

才是真正的王者

它們沒有喵喵的輕語

只有低沉的吼聲

亞歐、非洲、美洲大陸都是它們的領土

人類在它們眼中也不過是獵物

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

如果沒有人類

世界屬於大貓

▼(本文中的大貓專指已經滅絕的劍齒虎亞科和現生的豹亞科豹屬的大型貓科動物,不包括屬於貓亞科的小型貓科動物,如家貓、獵豹、美洲獅;注意:大型小型並非按體型劃分;下圖為豹,圖片源自@VCG)

Ⅰ 食肉者的黎明

6600萬年前

恐龍時代結束了

地球上曾經最「恐怖」的掠食者

大部分消亡殆盡

留下了一片「無主之地」

哺乳動物

抓住時機向全球擴散

它們體表覆蓋皮毛

體內流淌熱血

通過哺乳餵養幼崽

種種「措施」大大提高了種群的適應性

▼(母獅哺乳幼崽,圖片源自@VCG)

哺乳動物迎來了大爆發

演化出形態各異、食性各異的眾多種類

▼(請將手機橫屏觀看,哺乳動物演化樹,其中食肉目、有袋類和肉齒目均有大型食肉動物,但肉齒目食肉動物和有袋類的大型食肉動物已經滅絕,只有食肉目的大型食肉猛獸存續至今,製圖@張靖/星球研究所)

它們之中

既有獵物,也有獵手

作為獵物的有蹄類哺乳動物數量

爆發式增長

為獵手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來源

獵手捕殺獵物

能量層層傳遞

直到食物鏈最頂端的獵手

頂級食肉動物

食肉類哺乳動物的黎明開始了

▼(生態系統能量金字塔,製圖@張靖/星球研究所)

肉齒目的鬣(liè)齒獸

具有類似鬣狗的外表

體型碩大

體重可達500kg

堪比現今的成年北極熊

▼(鬣齒獸標準側面,製圖@張靖/星球研究所)

南美洲和澳洲的特殊類群有袋類

甚至演化出大如獅虎的

袋劍齒虎

▼(袋劍齒虎標準側面,雖然長相酷似劍齒虎,但其實兩者親緣關係較遠,製圖@張靖/星球研究所)

在相似的環境壓力下

鬣齒獸和袋劍齒虎演化出相似的習性和外形

如強大的頜部、鋒利的牙齒

以及有力的爪子

這一過程被稱為

趨同演化

但它們最終走向滅絕

真正存續至今的是

一群以蟲子、蜥蜴為食的小型哺乳動物的後代

食肉目

它們的腕部多塊骨骼緊密融合

在奔跑追逐中

可以獲得更高的穩定性

▼(食肉目和靈長目腕骨比較;穩定性和靈活性似乎永遠是一對矛盾,食肉目動物腕骨融合為一整塊,提高穩定性的同時喪失了一部分靈活性,而靈長目相反,放棄了穩定性而獲得了靈活性,所以人類有著更加靈活的雙手,製圖@張靖/星球研究所)

發達的咬合肌

可以提供強大的咬力

▼(食肉動物咬合肌示意,以家貓為例,製圖@張靖/星球研究所)

一對「切割機」般的裂齒

和一對巨大的犬齒

可以將獵物的皮肉撕裂、刺穿

▼(裂齒和犬齒示意,以家貓為例,製圖@張靖/星球研究所)

這些特性

都讓食肉目變成了更加兇猛的掠食者

3000萬年前

食肉目已分化成多種不同的類型

▼(食肉目、肉齒目演化樹,根據形態,食肉目可分為貓形亞目和犬形亞目,貓形亞目中曾出現長相頗似劍齒虎的獵貓科動物和巴博劍齒虎科動物,但它們都不是真正的劍齒虎,也不是真正的貓科動物,而是與貓科動物平行演化的兩個類群,製圖@張靖/星球研究所)

其中一種尚不起眼的「小貓」

攀爬跳躍在樹叢之間

它們是已知最早的貓科動物

原貓

原貓體型較小

臼齒數目多達6顆

四肢相對身體的長度比例也較低

顯得有些粗短

▼(原貓標準側面,也稱始貓,製圖@陳瑜)

距今2000萬年前

原貓的後繼者假貓出現

它們更加進化

部分無用的臼齒退化

身體也變得修長

▼(假貓標準側面,製圖@陳瑜)

這些原始的「貓」並不知道

它們正處在演化鏈條上的關鍵一環

身體發生的這些微小變化

被一點點累積

其後代將因此擁有

更大的體型、更強的力量

和一對「超級武器」

▼(大型食肉哺乳動物演化樹,製圖@張靖/星球研究所)

Ⅱ 劍齒王朝

距今1000萬年前

歐亞和非洲大陸氣候炎熱乾燥

大片的稀樹草原廣布

三趾馬、大唇犀、古鹿類、古羚羊類

數量眾多的大型有蹄類肆意徜徉

捕食者在暗處潛伏

其中一種體型堪比現代非洲獅

一對利劍般的上犬齒異常醒目

這對超級武器清晰地宣示了它的大名

劍齒虎

劍齒虎正是假貓的後代

分為三大「家族」

鋸齒虎族、刃齒虎族和後貓族

▼(劍齒虎譜系示意,與鋸齒虎族和刃齒虎族相比,後貓族形態和習性更接近現代大型貓科動物,但在劍齒虎當道的時代,後貓的存在感較低,製圖@張靖/星球研究所)

漫長的地質歷史淘洗掉太多生命的痕跡

劍齒虎的演化細節已經不甚清晰

但一定是十分特別的環境

催生出了這種獨特的「劍齒」

即劍齒化特化

阿芬劍齒虎

即是最早出現的劍齒虎之一

▼(阿芬劍齒虎標準側面,點擊放大頭部可以看到上犬齒,製圖@陳瑜)

它屬於鋸齒虎族

劍齒較短

被稱為「彎刀形短劍」

▼(阿芬劍齒虎彎刀型短劍及頭骨示意,製圖@張靖/星球研究所)

阿芬劍齒虎的獵物

體型龐大、皮毛厚重、肌肉強健

一般的牙齒撕咬難以造成致命傷害

彎刀形短劍則無疑是一種高效的武器

其側面較扁

截面呈菱形

有的邊緣還有小鋸齒

用「切割」「撕裂」的方式

可以輕易突破皮毛的防禦

結束獵物的生命

▼(鋸齒虎族捕獵的藝術想像,圖片源自@VCG)

憑藉這對彎刀形短劍

鋸齒虎族所向披靡

迅速在歐亞大陸上擴散

而獵物巨大的體型

也促使劍齒虎身形的擴大

鼎盛時期

歐洲、亞洲、非洲、北美洲

都有鋸齒虎族的足跡

例如中國甘肅和政縣的

巴氏劍齒虎

▼(巴氏劍齒虎標準側面,點擊放大頭部可以看到上犬齒,製圖@陳瑜)

劍齒虎的另一族

刃齒虎族

在特化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主要生活在歐亞大陸上的巨頦虎

劍齒極度延長

成為「馬刀形長劍」

▼(巨頦虎馬刀形長劍及頭骨示意,製圖@張靖/星球研究所)

它們的後代進入美洲

演化成了著名的美洲劍齒虎

刃齒虎

▼(刃齒虎標準側面,製圖@陳瑜)

其上犬齒可長至近30㎝

是劍齒虎類之最

與極度發達的上犬齒對應的

是極度退化的下犬齒

▼(刃齒虎頭骨示意,製圖@張靖/星球研究所)

刃齒虎四肢短粗

不擅長快速奔跑

下頜力量薄弱、犬齒過長

無法通過咬的動作捕食

但其前肢力量巨大

能死死按住獵物

再用「馬刀形長劍」割殺

強有力的頭頸部肌肉

也讓這種切割快速而有力

▼(刃齒虎捕獵藝術想像,圖片源自@VCG)

憑藉這對長劍

刃齒虎從北美一路殺入南美

並在很大程度上

導致了南美洲本土大型食肉動物的滅絕

最終建立了一個橫跨歐亞美非的

劍齒王朝

然而隨著地球氣候的改變

和植物群落的更替

多種大型食草動物相繼滅絕

以及人類的逐漸壯大

過度特化的劍齒虎最終走向終結

不過

大貓的故事還遠未結束

因為繼任者

已經「虎」視眈眈

Ⅲ 現代大貓

在劍齒虎之外

原貓的另一批後代

現代貓科動物

走上了完全不同的演化道路

它們體型較小

四肢更加纖細修長

在體型與力量為王的巨獸時代

顯然不是劍齒虎的對手

▼(豹與劍齒虎骨骼對比,製圖@張靖/星球研究所)

最明顯的區別是

沒有大彎刀一般的劍齒

而是兩對均衡發展的上、下犬齒

牢牢嵌在有力的頜部

犬齒的截面橢圓,表面光滑

不似匕首而更像釘子

稱為圓錐形犬齒

這些特徵令犬齒割裂的功能減弱

咬合的能力卻大大增強

因此現代貓科動物又被統稱為

圓錐形犬齒貓

▼(犬齒對比示意,製圖@張靖/星球研究所)

劍齒虎滅絕的同時

現代貓科動物雖也慘遭打擊

但終究保留了少數倖存者

包括現今的41種貓科動物

其中豹亞科豹屬的5種

體型大、力量強

接替了「古代大貓」劍齒虎的「遺志」

成為當之無愧的「現代大貓」

繼續統治著世界

▼(「現代大貓」豹亞科豹屬的演化;雲豹屬於豹亞科,但體型較小;獵豹、美洲獅雖體型較大,卻是屬於貓亞科的小型貓科動物;製圖@張靖/星球研究所)

歐亞大陸是大貓的起源之地

也是它們演化的主戰場

約500萬年前

布氏豹

現身青藏高原

▼(布氏豹標準側面,製圖@陳瑜)

這種已知最古老的豹

高度適應了乾冷的環境

並發展出數量穩定的種群

它們的犬牙截面幾乎呈圓形

完美地詮釋了圓錐形犬齒的特點

它們的犬齒無一例外高度磨損

可見使用之頻繁

▼(布氏豹頭部復原,製圖@Mauricio Anton/曾志傑)

布氏豹的出現

宣告了大貓對高原的統治

它們的姊妹類群

雪豹

至今仍遊弋在亞洲中部的高原山地

▼(雪豹標準側面,製圖@陳瑜)

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雪豹種群

和最廣闊的雪豹棲息地

整個青藏高原

都有這種大貓的足跡

可以想像

500萬年前的布氏豹

也許正和今天的雪豹一樣

身披灰白色的皮毛

或隱伏於雪地之中

或穿梭在峭壁之上

伺機捕食巖羊、鼠兔等高原動物

▼(雪豹,圖片源自@VCG)

當大貓走下高原

其中一支來到東亞

從西伯利亞、中國東北的林海雪原

到東南亞植物茂盛的熱帶雨林

都是它們偏愛的環境

它們是亞洲人心中的森林之王

虎是「重量級選手」

它們是體型最大的大貓

爪哇虎重達140kg

是雪豹的兩倍多

▼(爪哇虎標準側面,製圖@陳瑜)

而東北虎則可達200kg

▼(東北虎標準側面,製圖@陳瑜)

為了適應森林中的生活

虎還極為擅長攀爬、遊泳

堪稱「全能選手」

▼(虎,圖片源自@VCG)

虎頭頂的「王」字

也成了力量與威嚴的最好象徵

▼(虎,攝影師@雷雨)

鴻蒙初開的人類

懷著恐懼與崇拜的雙重心理

與虎同行

他們既是大貓的獵物

也是最大的敵人

▼(印度人的虎文化,圖片源自@VCG)

另一支大貓則是用更強的適應能力

徵服了更多樣的生態環境

並成為了世界上分布最廣泛的大貓

除沙漠或極高緯度的環境外

豹幾乎遍布亞洲和非洲的每個角落

也正因為如此多樣的生境

豹擁有數量眾多的亞種

和各不相同的體型、習性

大者如非洲豹

雄性體重可達60kg

適宜捕捉非洲草原上的大型有蹄類

▼(非洲豹標準側面,製圖@陳瑜)

生活在高緯度地區的遠東豹

為適應寒冷環境

減少身體熱量流失

同樣擁有較大的體型

▼(遠東豹,圖片源自@VCG)

小者則如阿拉伯豹

雄性體重僅約30kg

多以草兔、瞪羚為食

▼(阿拉伯豹,圖片源自@VCG)

分布廣泛的豹

也成為了人類共同的記憶

它們獨特的斑塊狀皮毛

令人類印象深刻

以至於所有具有類似皮毛的貓科動物

都被稱為「豹」

雪豹、虎和豹都是獨行而神秘的生物

但有一種大貓採用了完全不同的策略

這讓它們成了「非洲之王」

唯一群居的大貓

▼(非洲獅標準側面,製圖@陳瑜)

它們的祖先面對強悍的非洲水牛

或是高大的長頸鹿

以及速度越來越快的小型有蹄類

是加大自身的體型,正面硬上?

還是加快速度,與豹、獵豹競爭?

在這樣的難題下

獅沒有選擇特化的老路

而是走向了合作

獅群會精心布置捕獵陷阱

獵物通常被幾隻母獅驅趕

慌忙之中進入包圍圈

最終成為獅群的美餐

▼(進食的獅群,圖片源自@VCG)

憑藉集體的力量

它們甚至曾遠達南亞和地中海沿岸

而獅子的文化則傳播更遠

是中國人門前最威嚴的猛獸

▼(清華園的石獅,圖片源自@VCG)

至此

舊大陸已經完全是大貓的領地

它們站在陸地食物鏈的頂端

用睥睨一切的目光掃視著自己的疆土

一些大貓則將目光望向一片新大陸

當時北美和歐亞大陸通過白令陸橋相連

南、北美洲之間通過巴拿馬地峽相通

現代大貓踏上和劍齒虎一樣的遷徙路線

來到美洲

▼(美洲豹遷徙路線,製圖@張靖/星球研究所)

經過一次次演化「歷練」

現代大貓適應新環境的能力更強

憑藉自身優勢

它們在美洲站穩腳跟

牢牢佔據著食物鏈頂端的位置

這便是如今唯一的美洲大貓

美洲豹

▼(美洲豹標準側面,製圖@陳瑜)

美洲豹的足跡曾遍布北美和南美

貓科動物所獨有的生理結構

對於適應新大陸的環境格外有利

它們四肢骨骼延長

並「踮起腳尖」

從全部腳掌落地的蹠(zhí)行式行走

改為腳尖點地的趾行式行走

▼(行走方式對比示意,製圖@張靖/星球研究所)

這大大提高了奔跑速度和靈活性

美洲豹雖然體表花紋似豹

但體型、力量、技能和虎不相上下

它們的咬合力和前肢力量巨大

同時由於南美叢林河流縱橫

美洲豹也十分擅長遊泳

它們甚至會潛入水中

從水下突然躥出伏擊岸上的鱷魚

用前爪按住獵物的同時

犬齒精準地穿透鱷魚的頭骨

如此強悍的大貓

令爬行動物顏面掃地

▼(美洲豹獵捕鱷魚,圖片源自@VCG)

美洲豹在中美洲和南美洲文化中

是十分常見的符號

它代表著勇氣和力量

甚至以神的形象出現

▼(阿茲特克文明中的美洲豹戰士形象,圖片源自@維基百科)

Ⅳ 總結

這就是我們所知的大貓

威嚴、優雅,又充滿力量

在數千萬年與自然共處和抗爭中

它們用尖牙利爪開闢出一條條道路

從中亞的高原高山

到東亞的廣袤森林

從非洲大草原

到南美洲熱帶雨林

都印上了它們的足跡

在人類空前強大的今天

多數大貓已經成為瀕危物種

珍惜它們

保護它們

愛護它們

希望它們的吼聲

時常迴響在遼闊的山野

永遠激蕩在我們的內心

吼!吼!吼!

▼(請將手機橫屏觀看,與大貓同行,製圖@陳瑜&張靖/星球研究所)

製作團隊

撰稿:張照

設計:張靖

學術審校:Arctodus的傳說

責任編輯:GentleGeGe

P.S. 本文主要參考文獻:胡杰等《哺乳動物學》、Mauricio Anton等 The Big Cats, Mauricio Anton Sabertooth、IUCN《中國貓科動物》、黃驥等《劍齒王朝》、富田幸光《滅絕的哺乳動物圖鑑》

P.P.S.  星球研究所長期招聘地理、地質、城市規劃、天文、歷史、考古、生物、建築等各領域撰稿人,以及視頻編輯、設計師、圖書策劃、商務策劃等,請在微信公眾號後臺回復「招聘」即可查看

本文經星球研究所授權在澎湃湃客發布,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關鍵詞 >> 人類,貓,吸貓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劍齒王朝——如果沒有天災,這個世界就屬於大貓了!
    早時期的大型貓科動物可以說在恐龍滅絕後的自然生存環境中稱王,如果不是當時的氣候和一定的自然災害讓他們的自然生存環境惡劣,真指不定現在這個世界就是被「大貓」統治,不過「天災」讓他們隕落。而倖存下來的的貓科動物,在自然界中被後起之秀聰明的「類人猿」逐漸超越,這裡感嘆下,武力雖強,但智慧還是無敵啊!!
  • 紀錄片 | BBC 2018最新紀錄片《大貓》
    獅子是一種傳奇的動物,他們與其他貓科動物的不同之處在於,獅子們會生活在一起,屬於群居動物。在坦尚尼亞魯阿哈國家公園,有著大量的獅群。大型的獅群甚至可以擊敗非洲最強大的動物,它們會利用數量優勢,鼓起勇氣,攻擊最為兇猛的獵物。
  • 很遺憾,那是一種比東北虎還瀕危的大貓
    他們有時見到了一個大貓身影一閃而過,有時無意間拍攝到了不是很清晰的大貓照片。在2017年,爪哇島上馬戎格庫龍國家公園的一位護林員拍攝的一張大貓照片就引起了不少人的猜測:莫非,爪哇虎沒有滅絕?由於護林員的拍攝地點距離這隻大貓較遠,我們只能見到一個模糊的大貓身影。圖:左邊是爪哇虎,右邊是被懷疑是爪哇虎的大貓。
  • 貓咪為主人捕捉獵物,本質卻是將人類視為大貓,還是殘疾的弱者
    所以說,在貓咪的眼中,鏟屎官其實也只是一隻大貓,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其實和貓咪天生的視覺器官的構造也有關係!在人類的眼睛中有著600多萬個視錐細胞,它們使得我們能夠看到五彩斑斕的世界,但貓咪卻沒有我們那麼幸運,它們眼睛裡的視錐細胞只有人類的1%,所以在貓咪看來,動態的信息無比清晰,夜間的萬物也纖毫畢現。相信這時候很多人會覺得貓咪視力很好,但是實際上,貓咪的視力並不好,就和青蛙一樣!
  • 一群400公斤「大貓」,在野外橫行?還好獅虎獸不算一個物種
    但是現在幾乎所有人都知道有「獅虎獸」或者「虎獅獸」,但就和騾子一樣,它們都是人類幹預後的產物且沒有繼續繁殖能力,所以並不能算是一個物種。「物種定義」很重要的內容就是物種的生殖隔離,但在有著比較近的親緣關係,又屬於同一個科和屬的物種卻可以打破生殖隔離。
  • 非洲大貓
    一河兩岸,兩種大貓,兩位母親,兩條故事線索。河南岸是萊拉,經驗豐富的母獅,育有一子,瑪拉。尖牙是他們獅群的獅王。北岸是獵豹,獨自哺乳五隻幼崽的西塔。在肯亞草原上,BBC《大貓日記》裡早已有長達十二年的跟蹤拍攝這個獅群,馬莎獅群。
  • 哪種「大貓」是世界上體重最大的肉食性貓科動物?
    哪種「大貓」是世界上體重最大的肉食性貓科動物?這是螞蟻莊園10月28日今日課堂的題目,想必有不少的小夥伴們都想知道螞蟻莊園10月28日答案吧,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題目:哪種「大貓」是世界上體重最大的肉食性貓科動物?
  • 美洲獅的身份之謎:是大貓還是小貓,是獅子還是美洲金貓?
    美洲獅,又叫山獅,學名Puma concolor,美洲僅次於美洲虎的第二大貓科動物,也是世界第四大貓科動物。大多數讀者都認識這種動物,但對於其身份卻存在一些誤解。美洲獅是大貓還是小貓?國內低端科普書和網文中常見一句話:美洲獅雖然很大,但實際上不是「大貓」,而是「小貓」。這種說法是怎麼來的呢,有無科學依據?
  • 別幻想了,那只是一種比東北虎還瀕危的大貓
    他們有時見到了一個大貓身影一閃而過,有時無意間拍攝到了不是很清晰的大貓照片。在2017年,爪哇島上馬戎格庫龍國家公園的一位護林員拍攝的一張大貓照片就引起了不少人的猜測:莫非,爪哇虎沒有滅絕?由於護林員的拍攝地點距離這隻大貓較遠,我們只能見到一個模糊的大貓身影。
  • 如果人類變得更大,獅子和老虎會像貓一樣成為寵物嗎?
    這種安全隱患似乎可以用「人類不夠強壯」來解釋,這就引出一個有趣的話題,如果人類變得更大,而獅子和老虎就像小貓一樣,那麼它們會成為寵物嗎? 但是當我們放眼動物世界,你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只有一部分動物被我們馴化,而他們的近親卻沒有被我們馴化。 比如,狗被我們很好的馴化了,而作為它們近親的狐狸卻沒有,同樣的,馬被我們馴化了,但是作為近親,甚至連體型都基本一樣的斑馬卻一直沒有被馴化。
  • 聞啼鳥薦影 | 多樣的貓科動物——BBC紀錄片《大貓》
    人類天生便對可愛沒有抵抗力,這個世界存在數不清的貓奴,因為貓咪實在是太可愛了。
  • 美國大貓熊罹患先天性心臟病 無藥可醫恐難治癒
    (圖片來自NBC推特)【環球網報導 記者 初曉慧】大貓熊老了也會得心血管疾病?據臺灣中時電子報6月18日消息,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動物園17日在推特上公布園區內老年大貓熊高高(Gao Gao)的最新健康檢查報告。26歲的高高罹患一種肺動脈瓣膜狹窄疾病,醫生分析是出生時就已經有的先天缺陷,目前已給予藥物控制,但是恐怕無法治癒。
  • 「大貓走丟後,我家的貓就失戀了」
    這隻長毛貓是英短藍高地,另外一隻是英短藍白;當初兩隻貓一起買回家,大貓比小貓大了差不多半歲;這兩隻貓感情特別好 記得有一次帶著小貓去打疫苗,大貓自己在家裡到處找,到處聞小貓的味道,顯得特別焦躁不安;小貓回家後,大貓第一時間靠近小貓,用身子蹭小貓,並且一直聞小貓身上的味道,它大概是想確定一下:這是我的貓嗎?
  • 一起來擼貓「燕玲大貓&歐拉好貓」兩車怎麼這麼歡樂?
    #老司機聊汽車品牌#2020年是汽車圈就像是「動物世界長城歐拉-好貓北汽集團-大貓(又稱燕玲大貓)咱們先來看一看大貓的水平:車身尺寸3239*1585*1541,軸距2240mm,尺寸標準應當屬於微型載客汽車,五門四座布局比較有意思。
  • 大貓熊翻滾全身蹭馬糞|原是冬季防寒秘招
    日本時事通信社報導,中國野生的大貓熊被觀察到一項謎樣行動,在冬天會去翻滾蹭馬糞,讓馬糞沾上全身。
  • 世界雪豹日,「美麗大貓」為什麼能成為雪山之王?
    有人說它是最美麗可愛的大貓!有人說它是雪域高原的一張名片!想必有小夥伴已經猜到知力君說的是什麼了沒錯!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雪豹10月23日也是世界雪豹日哦最美麗的貓科動物雪豹(拉丁學名:Panthera uncia),一種面臨瀕危的貓科動物
  • 遊歷肯亞之非洲大貓:豹影迷蹤
    在前一天和導遊的交談中,導遊告訴我,豹非常難見,不久前她帶了兩個攝影團,都是在馬賽馬拉國家公園轉了5天,也沒能見到豹的蹤影。這隻豹正在大樹的枝幹上休息,如果不是極有經驗,確實不易發現。那棵樹與我們的距離大概有40米,豹懶洋洋地趴在粗大的樹幹上,無視我們的存在。等待了約有5分鐘,它終於向我們車輛的方向抬起頭。
  • 哪種大貓是世界上體重最大的貓科動物 支付寶螞蟻莊園10月28日答案
    首頁 > 問答 > 關鍵詞 > 支付寶最新資訊 > 正文 哪種大貓是世界上體重最大的貓科動物 支付寶螞蟻莊園10月28日答案
  • 蛇打不過貓 那亞馬遜森蚺打得過老虎獅子等大貓嗎?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把貓咪和蛇都放大數百倍,它們之間的對決便成了大貓和森蚺的對決。那森蚺VS大貓,誰更厲害呢?亞馬遜森蚺是聞名世界的巨物,它們沒有毒液,但卻令許多動物望而生畏。森蚺強壯的肌肉,可以無壓力絞殺對手。只要森蚺一下水,河裡的凱門鱷都得乖乖逃上岸。大貓則是以老虎和獅子為代表的大型貓科動物。
  • 10種超稀有貓科動物,那麼可愛的大貓們,千萬別絕種啊
    身為一個資深貓奴,喵喵我對貓科動物都是比較偏心的,就連去動物園也比較喜歡看一些大貓,還特別喜歡看動物世界裡的那些瀕臨絕種的大貓。慢慢地喵喵我也搜集整理出10種稀有的貓科動物,幾乎都是瀕臨絕種的危機大貓咪,或許親眼看到這些大貓有些難度,不過今天喵喵我可以通過照片和大家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