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號颱風「美莎克」已於9月3日凌晨01時30分前後在韓國慶尚南道沿海登陸(42米/秒,950百帕,強颱風級)。預計「美莎克」將以每小時60公裡左右的速度向偏北轉北偏西方向移動,強度逐漸減弱,於今天中午前後進入我國吉林省境內,今天夜間進入黑龍江,並逐漸變性為溫帶氣旋。
與颱風「巴威」相比,「美莎克」與冷空氣結合,影響範圍更廣、降雨更強,大風持續時間長、陣風風力大,黑龍江大部、吉林、遼寧東部、內蒙古東北部等地將出現大到暴雨。
在東北,颱風不算「常客」。颱風「巴威」和「美莎克」生成緯度略高,移動過程中副高東退,為颱風留出了一條北上通道。
專家指出,儘管這兩個颱風均未正面登陸我國,甚至登陸後級別降低,但風雨影響仍不可小覷,需要嚴密防範。
中央氣象臺9月3日06時繼續發布颱風藍色預警。
非登陸點但降雨強度大
颱風影響期間,雨下在哪兒、下多大,與颱風的強度、中心位置有一定關係,但它們之間並不是一一對應的。影響降雨的因素諸多,降雨落區並非局限於颱風中心或登陸點,在水汽輸送充足、上升運動強烈的區域,強降雨就有可能光顧。
一般來說,即便是結構完整的颱風,也並非整個覆蓋範圍內全是降水,更別提有些結構不對稱的颱風。因此也很可能出現登陸點無大礙,但其他側「遭殃」的情況。2006年的第4號颱風「碧利斯」就是一個典型例子,雖然「碧利斯」強度沒有達到颱風級,但是強降水主要集中在其南側,給福建、江西、廣東等地造成相當嚴重的洪澇災害。
對於「美莎克」來說,目前的研判是其降雨影響將明顯強於颱風「巴威」,具有影響範圍大、累計雨量大、強降雨落區重複、風雨交加等特點。而東北地區近期降雨頻繁,需防範降雨疊加效應,做好防汛工作,注意防範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質災害以及城鄉內澇。東海、黃海及華東沿海需防範大風對船舶航行、海上作業平臺、漁業和沿海養殖業等不利影響。
中央氣象臺9月3日06時繼續發布暴雨藍色預警。
登陸後颱風減弱變性但影響力依舊
據預報,颱風「美莎克」登陸後強度明顯減弱,3日夜間在黑龍江省境內變性為溫帶氣旋。這意味著風雨會減小嗎?
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張玲說,颱風登陸後,有可能與冷空氣打個配合,有利於對流天氣的發生發展。或在地形的作用下,產生更強烈的垂直運動,帶來更大的風雨。從統計上來看,颱風越強,確實往往會帶來更大的降水量。但有時候,那些看上去結構鬆散、不起眼的弱颱風,一旦遇上天時地利,也能帶來可怕的影響。
比如,颱風「美莎克」到東北後,雖然強度變弱,但在另一個系統高空低渦的助攻下,風雨絲毫未減。
颱風變性是指熱帶氣旋北移至溫帶地區,受西風槽影響而失去了熱帶氣旋的特性,轉變成溫帶氣旋。「冷空氣入侵颱風後,破壞了颱風暖心結構,導致其變性。」張玲說。許多颱風在變性之後呈現出減弱或移走的趨勢,但對於颱風「美莎克」來說,在9月3日至4日變性的過程中,恰逢風雨強烈的時段。
專家提醒,東北地區正處於玉米、大豆、水稻等作物產量形成關鍵階段,「美莎克」帶來的風雨天氣可能導致作物倒伏、農田積澇以及農業設施和經濟林果受損,建議提前採取防範措施,以避免或減輕損失。此外,受颱風影響期間,應停止室內外大型集會和高空等戶外危險作業;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風吹動的搭建物,人員切勿隨意外出,應儘可能待在防風安全的地方。
專家: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玲 中央氣象臺工程師孫舒悅
採訪人:中國氣象報記者王玫珏
(來源:中國氣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