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颱風「海神」概況和特點
今年第10號颱風「海神」(英文名稱:Haishen;名字來源:中國;名字意義:神話中的大海之神)9月1日晚上在西北太平洋上生成,4日加強為超強颱風級,7日早晨在韓國南部沿海登陸(颱風級,13級,40米/秒),8日凌晨移入我國吉林省和龍市境內(熱帶風暴級,8級,20米/秒),8時在吉林省敦化市境內停止編號。
颱風「海神」具有以下特點:
強度強,路徑穩定。「海神」最強時為超強颱風級,其最大強度達到60米/秒(17級),強度超過9號颱風「美莎克」(最強時為52米/秒,16級),是今年以來西北太平洋上最強颱風;「海神」生成後其北上路徑與9號颱風「美莎克」相似,在韓國的登陸點、進入我國吉林省的位置均與「美莎克」極為相近。
生命史長,但在我國境內僅5個小時。「海神」從9月1日20時生成到8日8時在我國吉林省境內停止編號,生命史達156小時,但在我國境內的生命史僅5個小時,是在強度減弱到熱帶風暴級時移入我國,移入後強度迅速減弱並變性為溫帶氣旋。
風雨較強,影響區域與「美莎克」疊加。受「海神」影響,黑龍江中東部、吉林、遼寧東部等地過程累計降雨量50~150毫米,吉林琿春市圈河口岸降雨有168毫米,黑龍江牡丹江市綏芬河152毫米;有14個國家氣象觀測站降雨量突破9月極值,黑龍江綏芬河日雨量突破歷史極值;上述地區伴有8~9級陣風,黑龍江牡丹江市東寧最大風速27.8米/秒(10級),吉林琿春市防川村24.6米/秒(10級)。風雨影響區域與「美莎克」影響區域高度疊加。
二、過去半個月接連三個颱風影響東北地區為歷史罕見
過去半個月內(8月26日至9月8日),東北地區連續遭受第8號颱風「巴威」、第9號颱風「美莎克」和第10號颱風「海神」影響,為有氣象記錄以來首次,比常年全年影響東北地區颱風個數(1.2個)偏多1.8個。三個颱風共性特點如下:
生命史較長,出現集中。「巴威」、「美莎克」、「海神」均在西北太平洋上生成,生成時間集中在8月下旬至9月初,生命史均在5天以上,其中,「美莎克」的生命史最長,達168小時(見附表)。
強度強,均是北上登陸颱風。三個颱風強度均是先增強,登陸前減弱,「巴威」鼎盛時期的強度為強颱風級,「美莎克」和「海神」達超強颱風級;三個颱風路徑穩定,均是北上登陸颱風,「巴威」和「海神」登陸強度為颱風級,「美莎克」為強颱風級。
三個颱風先後移入我國東北地區後,減弱停編。颱風「巴威」移入遼寧丹東後,繼續向北移入吉林後減弱停編;「美莎克」和「海神」移入吉林和龍市後,向西移入黑龍江,並逐漸變性為溫帶氣旋。其中 「美莎克」在東北地區滯留的時間最長,達27小時。
三個颱風給東北地區帶來較強風雨影響。颱風「巴威」、「美莎克」和「海神」影響期間,東北地區平均降雨量分別為35毫米、54毫米和45毫米,移入東北地區後,「巴威」以6~7級陣風為主,局地8~10級;「美莎克」以8~10級陣風為主,局地11~12級;「海神」以8~9級陣風為主,局地10級。其中 「美莎克」風雨影響最強,有49個國家站日雨量突破9月歷史極值。總體而言,三個颱風對東北地區的風雨影響,「美莎克」最強,「海神」次之,「巴威」相對最弱。
過去半個月(8月26日至9月8日),東北地區平均降水量170.1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3倍,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一多。其中,黑龍江省和吉林省的降水量分別為179.6毫米和228.3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3~4倍,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一多,遼寧省降水量106.5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1倍以上,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二多。截止目前,今年以來東北地區降水量(641.0毫米)較常年同期(503)偏多27.4%,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二多。
附表颱風「巴威」、「美莎克」、「海神」統計對比分析表
三、未來颱風趨勢和關注建議
預計9月10日至15日,東北地區大部將迎來晴好天氣,對農業生產有利。另外,預計9月中下旬,南海和西北太平洋面還將有3~4個颱風生成,其中,1~2個可能給南海海域帶來較大風雨天氣。秋季颱風路徑和強度多變且較容易出現超強颱風,公眾需保持關注以及時做好颱風各項防禦工作。颱風帶來的風雨影響較大,因此,還需防範颱風風雨對農業生產、漁業和沿海養殖業的不利影響及可能引發的城鄉積澇、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災害。
(文章來源:中央氣象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