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從白痴變成天才,他卻墜入了令人絕望的黑暗

2020-12-04 春希閱讀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書是《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

這本書是美國科幻作家丹尼爾·凱斯的處女作,初試啼聲即囊括「星雲獎」「雨果獎」兩項科幻大獎,全美銷售超過500萬冊。 這部作品曾三次被改編為電影,其中首次被改編的電影《查理》,令男主角克利夫·羅伯遜獲得了第4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後又數次被改編為電視劇。在2015年拍攝的同名日劇,也獲得了超高口碑。這本書不僅是優秀的科普著作,更是一本叩問人性,描寫入微的優秀文學作品。作者細緻入微的描寫會使得我們與主人公查理·高登感同身受,跟他一起,走完這段自我探尋的旅程。

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智障者查理·高登變為天才的故事。

故事的一開始,查理是一個智商只有68的智障者,因此被父母遺棄,在一個麵包店做點簡單的清潔工作。他雖然總是被嘲笑和欺負,但卻單純、樂觀、和善,並且非常熱愛學習,希望能通過學習變得聰明。有一天一個聲稱可以改造智能的科學實驗選中了他,他於是和白老鼠阿爾吉儂一起,成為了這次實驗的「實驗品」。

隨著實驗的進展,查理的智商從68升至185。但智力的提升並沒有他想像的那樣,使生活變得順利和光明,相反,智力的提高,仿佛失明的人重獲視力,雖然看到了光,卻也看到了令人作嘔的骯髒。

他回憶起小的時候,父母因為他的智力問題而發生過的爭吵,以及他們的打罵和嫌棄;回憶起在麵包店工作的時候,那些被他視為朋友的夥計,其實一直在嘲諷和捉弄他,這些之前並沒有給他帶來多少困擾的事情,現在卻令他極為痛苦。隨著智力的不斷提升,事情似乎變得更糟糕:麵包店裡的夥計們開始害怕和厭惡他,將他趕出了麵包店;他的智慧雖然增加了,但也成了他與愛人之間的一道高牆,令他愛而不得;他甚至發現,自己一直尊敬如神明的兩位科學家,學術水平也不過爾爾,而且還為名利問題而爭吵不休。

當他的智力還無法理解這些事情的時候,他只會為如挨打這樣具體的事情恐懼。而當他足夠聰明、足夠敏感之後,他卻為這些無法確定地描述出來的事情而感到痛苦和悲傷。

就在他的智力達到了天才的水平時,科學家召開了這次實驗的研討會,他作為實驗的「作品」,被帶到了發布會現場,並目睹他們將自己參與實驗的全過程搬上屏幕,好像他是一個像老鼠一樣的東西而不是人。在極度的痛苦之下,他決定帶上阿爾吉儂逃離。

就在逃亡的過程中,阿爾吉儂發生了明顯的退化現象。先是智力退化,然後是身體衰敗,沒過幾天就死去了。這是因實驗的錯誤所致:當一個人的智力因人為因素急速上升,也會以同樣甚至更快的速度衰退。在阿爾吉儂身上發生的一切,隨即也發生在了查理的身上。他的智力隨後急劇下降,在全書結束的時候,他變成了一個和以前一樣的白痴。

合上書頁,腦海中浮現出美國詩人狄金森的一首詩:

我本可以容忍黑暗

如果我不曾見過太陽

然而陽光已使我的荒涼

成為更新的荒涼

我們常常認為,煩惱來自於我們太過庸常,如果我們智力提高,地位提升,或者財富增加,就會消除一切煩惱,但事實上,越往高處走,你會看到更多的美好,但也會看到更多之前根本無法想像的醜陋。很多時候,看見和理解,恰恰才是痛苦的根源。

然而,從白痴到天才,又從天才到白痴,這個過程真的毫無意義嗎?

事實上,在這個短暫的旅程中,查理完成了別人哪怕用盡一生也無法完成的自我成長。在阿爾吉儂死後,他知道自己時日無多,於是拼盡全力去了解那些生命中的困惑。他最終克服了那些憤怒、悲傷、自怨自艾的情感,全身心投入自己實驗的分析和研究工作中,完成了一項偉大而永恆的事業;他找到了父母和妹妹,嘗試理解他們,最終與自己的原生家庭達成了和解,也讓自己得到了真正的解脫;他找到並真正領悟了愛情,在智力的電梯又下降到愛人的樓層的短暫時光裡,他終於克服了對愛的恐懼,與她水乳交融,盡情相愛。

哪怕是查理最終沒有能對抗變回智障的命運,但他終於在厄運降臨之前,與世界達成了和解。在不平凡的經歷之後,他終於獲得了真正的心靈的平靜。從他最後一頁錯字連篇的日記裡,我們也可以發現這種超脫的智慧:

「請告訴尼姆教受(授)當別人朝(嘲)笑他時皮(脾)氣不要那麼暴躁(,)這樣他就會有更多的朋友。如果你讓別人朝(嘲)笑你你就比叫(較)容易有朋友。我要去的地方我將會有很多的朋友。還有:如果你有機會請放一些花在後院的阿爾吉儂墳上。」

查理的對世界的失望和困惑,其實也正是我們每一個人對世界的失望和困惑的縮影。而他與世界達成的和解,也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出的選擇。

不管是誰,都無可避免地遭遇來自他人的輕視或敵意。與其把精力消耗在這些情緒上,不如專注於一項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業上;我們或許有不盡如人意的原生家庭,與其因為原生家庭對自己造成的痛苦而耿耿於懷,不如試著去理解他們,也讓自己得到解脫;我們或許總是無法擁有盡如人意的親密關係,與其逃避,不如找出恐懼的原因,迎難而上,赤誠相愛。

作為普通人的我們,跟隨主人公高登,共同完成了從弱智到天才的完整的心路歷程,也藉由這段旅程,看清了世界和人性的真相:它既沒有那麼壞,也沒有那麼好。我們可以選擇怨恨世界,也可以選擇拯救自己。在跳出個人情緒的局限之後,逐漸走到開闊、光明之地。

這,就是作為普通人的我們,閱讀《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的意義。

相關焦點

  •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 Flowers for Algernon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 Flowers for Algernon 丹尼爾·凱斯Daniel Keyes
  • 天才和白痴的心理之隔
    核心提示:常說天才和白痴只有一線之隔,這到底是怎麼會事呢?答案是:因為天才常把他人當白痴,而白痴常把自己當天才。心理學上不乏「智力低下」的人擁有超越常人能力的個案,今天介紹的英國男子丹尼爾就是一例。他擁有驚人的「記憶數字」能力,能將圓周率背誦到小數點後面第22514位。他不僅精通多種語言,還創立了一家記憶技巧公司,但他同時又是一位白痴。
  • 《蝙蝠俠:黑暗騎士》,小丑的可怕令人絕望
    始終記得他的那句話:「why so serious?」仿佛就是小丑這個角色本身的質問在我接觸過的所有影視作品中出現的反派角色當中,希斯萊傑飾演的小丑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他的壞是令人感到絕望的。他的惡是毫無底線的。
  • 諾貝爾獎史上最大的悲劇,他讓無數人變成了白痴,最終被一部經典...
    說起諾貝爾獎,相信國內的朋友應該都不會陌生,並且,諾貝爾獎在全世界來說,都是一個非常具有權威性的獎項,不過,再權威的東西,偶爾也會有失誤的時候,畢竟這個世界上也並不存在完美的東西,接下來,我們就說一下諾貝爾獎史上最大的悲劇,他讓無數人變成了白痴,最終被一部經典大片諷刺。
  • 程式設計師之死:為什麼很多理工男是「技術天才,感情白痴」?| 沸騰
    程式設計師之死幾乎每一部美劇裡,都會有一個身懷絕技的計算機天才。《蝙蝠俠》中化身為「謎妖」的計算機天才愛德華·奈格曼,《復仇》中脾氣古怪的網際網路新貴諾蘭·羅斯,《犯罪心理》中FBI技術分析師加西亞……莫不如此。更有意思的是,他們大都沉默寡言、獨來獨往、脾氣怪異,似乎與現實社會格格不入。這樣的人設,似乎也符合人們對天才理科生的想像。
  • 諾貝爾獎史上最大恥辱:獲獎者讓數萬病人變成白痴,卻被奉為神醫
    然而1949年的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卻成為諾貝爾獎史上最大的恥辱,因為他們將獎頒給了一個導致無數人變成白痴的醫生他是誰?究竟發明了怎樣的手術?最後結局如何?直到1950年以後,一些早年接受手術的病患,開始出現了各種問題,其中最明顯的,便是「腦力退化、智力低下」,說白了就是患者變成了白痴
  • 諾貝爾獎史上最大恥辱:獲獎者讓數萬病人變成白痴,卻被奉為神醫
    然而1949年的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卻成為諾貝爾獎史上最大的恥辱,因為他們將獎頒給了一個導致無數人變成白痴的醫生,於是1920年,他選擇了辭職,回歸醫學研究。
  • 比阿特麗斯公主的花束是淡粉色的,與凱特、梅根的傳統花束不同
    但公主的這場婚禮仍然保留了傳統儀式的一些元素,包括增加許多令人驚嘆的花卉布置。結婚花束多年來一直是王室新娘手中的一個突出的亮點。比阿特麗斯公主選擇的這束花束裡有茉莉花、淡粉色和奶油甜白豌豆花、皇家象牙瓷白玫瑰、粉色奧哈拉花園玫瑰、粉色蠟花和淡粉色落新婦屬花。整個花束與婚禮教堂門口為紀念這一重要日子而建造的花拱門相映襯。
  • 奧特曼:他們曾經都是兄弟,但都有一方墜入黑暗,原因:頭上長角
    奧特曼:他們曾經都是兄弟,但都有一方墜入黑暗,原因:頭上長角 大家都知道在奧特曼當中,除了一些正義的奧特們以外,還有一些黑暗的奧特曼,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無論是親情還是愛情,還有師徒,包括一些摯友,特別是摯友,如果有一方變成黑暗,那麼這個奧特曼的頭上一定都是有角的
  • 他是世界「四大殿堂級數學家」之一,一生獻給了數學,終身未娶
    牛頓被譽為「百科全書式」的全才,世界「四大殿堂級數學家」之一,著名數學家「拉格朗日」經常說牛頓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天才。在數學、物理學等領域作出了偉大的貢獻,使人類真正地走出了黑暗,走向了輝煌的現代文明。牛頓將一生都獻給了科學,終身未娶。
  • 男子頭部受傷後變成數學天才 患「後天學者症候群」
    男子頭部受傷後變成數學天才 患「後天學者症候群」 news.wehefei.com   發布時間:2014-04-21 16:32:31    來源:國際在線   資訊標籤: 後天學者症候群 男子腦部受傷變天才
  • 在黑暗中吶喊,一起墜入進弗朗西斯·培根的扭曲世界
    從教皇、著名的藝術人物,到朋友和戀人,他的油畫作品中充斥著肉感、尖叫著的扭曲人像。在他犀利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戰後時期文化的焦慮不安,以及培根如同魔鬼般的內心和對黑暗文化的痴迷。但我強烈地感到,藝術家必須學會從自己的激情和絕望中汲取營養。這些東西改變了一個藝術家,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這一定會改變他。對藝術家來說,絕望和不快樂的感覺比滿足的感覺更有用,因為絕望和不快樂會拉伸你的整個情感。」
  • 一個在演繹他生命的藝術家是偉大的,可是餘生卻無奈終於獄中
    他以對待藝術之心對待生活。他是生活的主人公,因此值得我們細細欣賞。他是悖論的愛好者、荒謬的鑑賞家,不費吹灰之力刺破那個時代的一切虛偽、偏見與偽善。社會吹捧他,隨後又毀了他,而這恰是他所探索的主題充滿悲劇色彩的迴響。王爾德的劇作,諸如《無足輕重的女人》《認真的重要性》是舞臺上的常青樹。他耀眼的才智常化作連篇妙語,令人拍案叫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