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者蘇某某。
程式設計師之死
幾乎每一部美劇裡,都會有一個身懷絕技的計算機天才。《蝙蝠俠》中化身為「謎妖」的計算機天才愛德華·奈格曼,《復仇》中脾氣古怪的網際網路新貴諾蘭·羅斯,《犯罪心理》中FBI技術分析師加西亞……莫不如此。
更有意思的是,他們大都沉默寡言、獨來獨往、脾氣怪異,似乎與現實社會格格不入。這樣的人設,似乎也符合人們對天才理科生的想像。
現實中,隨著程式設計師蘇某某自殺事件的發生,理工男這樣的人設,恐怕更要深入人心。
程式設計師蘇某某之死,已然成為一起人人關注的熱點事件,其前妻是否涉嫌敲詐勒索,世紀佳緣將承擔何種法律責任等,都引發廣泛討論。
這當然都是關注的焦點。
不過,此事之所以引起廣泛的社會關注,也符合公眾對理工男「單純、不通世故、不懂感情」的基本人設。
人們在同情蘇某某的同時,也揭示了一個不可迴避的社會問題,為什麼那麼多的理工男會是這樣一種狀態——談技術別人是白痴,論感情自己是白痴。
遺憾的是,我們從小到大,很少會被教怎樣去面對愛,怎樣去跟異性相處。
▲家屬稱自殺創業者被團夥詐騙!前妻同學證實其確為學霸。新京報「動新聞」出品
不是因為善良就遇不到人渣
事實上,在愛情中遇到不合適的人,甚至被騙財騙色,並不鮮見。有的夫妻白手起家,一起熬過艱難歲月,創下偌大家業,老公卻開始在外包小三。有人省吃儉用,起早貪黑賺下一點積蓄,卻被自己最愛的人騙得傾家蕩產,半生辛勞付諸東流。
這樣的故事,幾乎每天都在上演。
每個人在愛情中都可能與背叛、欺騙甚至訛詐狹路相逢。遇到這種情況,及時止損、訴諸法律,是為上策,完全沒有必要尋死。愛情當然有甜蜜,有海誓山盟,愛情中當然也有拒絕、背叛,互相傷害。
遺憾的是,我們從小到大,很少會被教怎樣去面對愛,怎樣去跟異性相處。在一些學校,男女生連正常交流的環境都沒有。一說起早戀,家長簡直如臨大敵,老師更是驚恐萬分。及至長大成人,又著急催婚,你怎麼還不結婚,還不結婚。
但是一旦結婚,卻又所遇非人,遭遇種種不幸。
有些時候,我們經常會面對極端的問題:為什麼善良的人就會遇到「人渣」,為什麼受傷的偏偏是我?
從概率上來說,那是因為沒有經驗。
不消說中學,有些大學對戀愛的態度,就是一副看不慣的態度,禁止學生在校園拉手、接吻、擁抱,這樣的新聞少嗎?很多人在學校與到達適婚年齡、構建正常家庭生活之間,會有一大段的情感空白期。
大多數人是摸索著長大,及至愛情遭遇重創,才一夜之間忽然長大。而這種長大霸道決絕、不容分說,絲毫沒有任何緩衝期,震蕩之大可能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
有些心理素質好的,傷心、痛哭、絕望、大酒醉一場,過一段時間慢慢會好,但也有想不開的,由此得了抑鬱症,更有甚者會搭上一條命。有自殺的,還有殺了別人的。像前不久發生在杭州的那起命案,薛某表白一再被拒,一怒之下將自己喜歡的女孩扔下了19樓,導致女孩死亡。
▲前男友:我喜歡過的女人有那麼狠嗎?動畫揭翟某欣院花過往。新京報「動新聞」出品
能否有點愛的教育?
我不是說,任何人在愛情上受挫,就與教育環境有關,而是說,學校的教育可以加入一點點關於愛的教育。
我們的學校教育裡,有關於怎樣考高分的技巧,有怎樣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卻往往缺乏愛的教育,更不用說關於愛情的教育。很多男孩子,特別是成長在農村的男孩,直到上大學還一跟女同學說話,臉就紅。
我們辦公室一位才華橫溢的小編,中學時甚至將女生的表白當成了對自己的巨大冒犯,對女生的情書不屑一顧,因為他覺得這會妨礙自己的學習。
這不是傻,只是為了某個目標執拗地生活在單一空間,而不知道在學習之外還應有其他生活方式的可能性。
前幾天,一段由日本TBS電視臺製作的日本中學生「屋頂告白大會」視頻,在微信朋友圈上火了起來。在短短11分57秒的視頻裡,四名來自八街南中學的中學生,站在學校教學樓屋頂上,向自己喜歡的人大聲告白。
視頻選取了四名學生,四個人的表白分別代表了:表白的勇氣,擁有的珍惜,放下的覺悟,拒絕的自由和被拒絕的尊重。
視頻中,得到愛的學生,收穫了掌聲;被拒絕的學生,也收穫了祝福。如果每一個中學生,在中學時代就被進行這樣的情感教育,一些人在遇到感情、婚姻問題時,會不會有那麼一點點改變?
其實,這個視頻最讓我動容的是校長的態度。校長在宣布大會開始時就說,這裡開始的是愛,「害怕受傷,是不行的。」這讓我想起了中學時代無數次早操後的講話,校長的講話,大體千篇一律索然無味。
大S結婚前演過一部電影,叫做《愛的發聲練習》,內容我已記不太清,但這個名字卻印象深刻。愛,也需要練習,有時候,甚至需要說出來。多練習幾次,遇到關於愛的挫折,可能就不會一心尋死了。
文/ 二號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