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男子用「草泥馬」為公司命名 工商說問題不大
日前,一家名為「草泥馬」的文化公司在株洲工商部門註冊成功。這個帶有諧音含義的名字一經註冊,就引發了公眾的關注。有人好奇它的經營範圍,有人則質疑其名稱是否合法、是否會造成人們觀感的不適。對此,株洲市工商局註冊登記局負責人介紹,以動物名稱註冊企業名稱,問題不大。(7月9日國際在線)
「草泥馬」作為一種動物,可謂歷史久遠;但近年來被人所熟知,顯然「得益於」它的名字與某個罵人詞彙存在諧音,至於具體是哪個罵人詞彙,相信「你懂的」。也正因如此,在網絡世界屏蔽一些低俗詞彙後,「草泥馬」因為可以暢通無阻地表達一些人的罵人情緒而廣泛使用。眼下,「草泥馬」居然光明正大地成了一個合法商標,確實讓人深感不安。
說到這裡,不免想起近年來各地頻出的類似招牌、雷人口號。從「宜春,一座叫春的城市」到「我靠重慶,涼城利川」,從某方便麵廣告詞「泡的就是你」到「最高發院」(髮廊)、「發新社」;「撿茶苑」(茶葉店),等等,這些廣告詞或宣傳語儘管還沒有到註冊商標的程度,但同樣無一不引起社會的極大關注,甚至可以說讓人反感。就在今年年初,南方某報紙就曾因刊出「小三逆襲宣言」的雷人化妝品廣告引發巨大爭議,其結果是被緊急叫停並受到相應處罰。應該說,這些看似創意的雷語最後都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名號沒叫響,反引一片口水,這種結局是令人欣慰的,它至少折射出了中國社會主流文化有著深厚基礎。
正因如此,在筆者看來,工商部門眼中的「草泥馬」註冊商標「問題不大」本身就很有問題。出於功利目的,企業利用「草泥馬」註冊商標表面上是用創意吸引眼球,但無形中傷害了公序良俗。作為職能部門,必須站在引導、弘揚社會主流文化的高度,對極可能產生消極影響的「草泥馬」註冊商標保持謹慎和約束,而非「推波助瀾」——若一些低俗、庸俗文化甚至腐朽文化及其價值觀不斷得到追捧、肯定,必然將模糊一個社會最基本的價值觀,甚至動搖和顛覆中國千百年的優秀文化。
當前的中國社會,正處在急劇轉型之中,各種價值觀念風起潮湧、碰撞激蕩,既有傳統觀念與新觀念之間的、也有中國與西方之間的、還有主流和非主流之間的,等等,既相互影響又相互融合,既對立排斥又兼收並蓄。但不管怎樣,縱容過度消費明顯低於「草泥馬」,在一個具有主流雅俗觀、文明觀和價值觀的社會,顯然是不成熟、非理性的表現。
更何況,根據《商標法》規定,有害於社會主義道德風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響的標誌不得作為商標使用;按照《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一些網絡用詞因可能涉嫌對公眾造成誤解或者有損社會公共利益等也不能被註冊使用。「草泥馬」雖然是一種動物名稱,但鑑於該詞在網絡上已作為罵人詞彙的諧音被廣泛應用,作為商標註冊顯然容易產生不良影響。那麼,株洲市工商部門「問題不大」的結論是怎麼得出來的呢?莫非認為「草泥馬」的歧義性以及粗俗性、侮辱性還不夠嚴重?
* 以上只是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