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個稅預扣預繳計算方法

2020-11-30 廣州本地寶

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個人所得稅預扣預繳計算方法

  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時,按以下方法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並向主管稅務機關報送《個人所得稅扣繳申報表》。

  年度預扣預繳稅額與年度應納稅額不一致的,由居民個人於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綜合所得年度彙算清繳,稅款多退少補。

>>2019最新《個人所得稅扣繳申報表》下載(含填表說明)

  (一)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按次或者按月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

  具體預扣預繳方法如下: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費用後的餘額為收入額。其中,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

  減除費用: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按八百元計算;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減除費用按百分之二十計算。

  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適用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四十的超額累進預扣率(《個人所得稅預扣率表二》),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適用百分之二十的比例預扣率。

個人所得稅預扣率表二

(居民個人勞務報酬所得預扣預繳適用)

級數

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

預扣率(%)

速算扣除數

1

不超過20000元的

20

0

2

超過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

30

2000

3

超過50000元的部分

40

7000

  勞務報酬所得應預扣預繳稅額=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

  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預扣預繳稅額=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20%

  (二)預扣預繳方法的考慮

  居民個人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個人所得稅的預扣預繳方法,基本平移了現行稅法的扣繳方法,特別是平移了對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費用按八百元計算的規定。

  這種預扣預繳方法對扣繳義務人和納稅人來講既容易理解,也簡便易行,方便扣繳義務人和納稅人操作。

  溫馨提示:關注廣州本地寶(ID:bdbguangzhou),回復【個稅】,即可使用個稅計算器,計算應繳納多少個人所得稅。還可查詢怎麼開個人納稅證明、個稅申報入口等。

手機訪問 廣州本地寶首頁

本地寶鄭重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地寶無關。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述內容未經本站證實,本地寶對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網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1月1日起,單位發工資個稅不再按月算!勞務報酬等預扣預繳正式明確!
    《個人所得稅扣繳申報表》填表說明本表適用於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的個人所得稅全員全額預扣預繳申報;向非居民個人支付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的個人所得稅全員全額扣繳申報
  • 個人所得稅退稅怎麼算計算公式 哪些情況可申請退稅
    個人所得稅退稅怎麼算  計算公式如下:  2019年度彙算應退或應補稅額=[(綜合所得收入額-60000元-「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子女教育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捐贈)×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2019年已預繳稅額  計算結果大於0,稅務局會給我們退稅,計算結果小於0,我們需要補稅給稅務局。
  • 2019年度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年度彙算辦稅指引
    通俗來說,年度彙算就是,居民個人將一個納稅年度內取得的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合併後按年計算全年最終應納的個人所得稅,再減除納稅年度已預繳的稅款後,計算應退或者應補稅額,向稅務機關辦理申報並進行稅款結算的行為。
  • 個稅調整最新消息2018:個稅起徵點2018稅率表 個稅計算公式器
    綜投網(www.zt5.com)11月02日訊  2018年個稅調整最新消息,2018年最新個稅調整大全?備受關注的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19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這是個稅法自1980年出臺以來第七次大修,也將迎來一次根本性變革:  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勞動性所得首次實行症候群稅;  個稅起徵點由每月3500元提高至每月5000元(每年6萬元);  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專項附加扣除
  • 個稅彙算你都清楚了嗎?掌握這圖的問題就夠了
    通俗來說,年度彙算就是,居民個人將一個納稅年度內取得的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合併後按年計算全年最終應納的個人所得稅,再減除納稅年度已預繳的稅款後,計算應退或者應補稅額,向稅務機關辦理申報並進行稅款結算的行為。
  • 2021年起,個稅扣繳有新調整!
    《公告》指出,對上一完整納稅年度內每月均在同一單位預扣預繳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且全年工資、薪金收入不超過6萬元的居民個人,扣繳義務人在預扣預繳本年度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時,累計減除費用自1月份起直接按照全年6萬元計算扣除。即,在納稅人累計收入不超過6萬元的月份,暫不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在其累計收入超過6萬元的當月及年內後續月份,再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
  • 最新個稅計算公式!快來用計算器算算少交多少個稅吧
    2018.10.1-2018.12.31先將工資薪金所得基本減除費用標準提高到每月5000元,並按新的稅率表計算納稅,不實行專項附加扣除。2019.1.1起將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三項所得與工資薪金合併起來計算納稅,並實行專項附加扣除。
  • 員工工資為零,單位只繳納社保,個稅如何處理?今天統一回復!
    需要提醒的是,退休人員如還取得返聘工資,不需要合併退休工資、離休工資和離休生活補助費計算繳納個稅;退休人員取得退休工資、離休工資和離休生活補助費不需要匯總到綜合所得計算繳納個稅。
  • 學會這20個公式,就會計算個人所得稅了!
    3、居民個人勞務報酬所得 (1)勞務報酬所得-保險營銷員、證券經紀人 保險營銷員、證券經紀人取得的佣金收入,屬於勞務報酬所得,以不含增值稅的收入減除20%的費用後的餘額為收入額,收入額減去展業成本以及附加稅費後,併入當年綜合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 ...國家重大宣布:累計收入不超6萬元月份,暫不預扣個稅!明年1月1日...
    》及其實施條例有關規定,現就進一步簡便優化部分納稅人個人所得稅預扣預繳方法有關事項公告如下:一、對上一完整納稅年度內每月均在同一單位預扣預繳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且全年工資、薪金收入不超過6萬元的居民個人,扣繳義務人在預扣預繳本年度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時,累計減除費用自1月份起直接按照全年6萬元計算扣除。
  • 個人所得稅App下載使用方法解答
    因此密切關注國家的個稅政策,熟悉個稅計算方法和了解專項附加扣除的常見「雷區」,也是每個納稅人的必備技能。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的消息,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從明年1月1日開始實行。許多人對新的個人所得稅App的使用和一些專項附加扣除還存在疑慮,現在國家稅務總局官方微信公眾號給出了詳細的個稅6項專項附加扣除常見疑問50答,我們來看一下吧。
  • 個稅年度彙算截止,退稅不領就打水漂了
    個稅年度彙算最後一天2019年度個稅綜合所得的年度彙算是在2020年3月1日至6月30日辦理。6月30日是辦理年度彙算的最後一天了。所謂個稅年度彙算,就是「合併全年收入,按年計算稅款」,然後多退少補。也就是將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4項所得合併為「綜合所得」,按年計算個稅。
  • 明年個稅有重大變化!務必在本月31日前確認,1月到手工資或能變多!
    但由於有些上班族每個月收入波動大,在當前個稅預扣預繳制度下,一些收入高的月份預扣預繳了個稅,第二年必須申請才能退稅。12月4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公告,自2021年1月1日起,對上一完整納稅年度內每月均在同一單位預扣預繳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且全年工資、薪金收入不超過6萬元的居民個人,扣繳義務人在預扣預繳本年度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時,累計減除費用自1月份起直接按照全年6萬元計算扣除。
  • 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2019
    應納稅所得額=工資收入金額-各項社會保險費-起徵點(5000元)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x稅率-速算扣除數說明:如果計算的是外籍人士(包括港、澳、臺),則個稅起徵點也設為5000元。個人所得稅預扣率表一(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預扣預繳適用)級數 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 預扣率(%) 速算扣除數1 不超過36,000元的部分預扣率(%)3  速算扣除數 02 超過36,000元至144,000元的部分預扣率(%)10  速算扣除數 2520   3 超過144,000
  • 【回望2019·決勝2020】個稅新政實施一年,聽納稅人自己算算減稅帳
    稱2019年為「減稅年」大概不為過。從個稅「起徵點」提高至每月5000元,到養老、租房、子女教育等6項專項附加扣除引入,一年來,諸多減稅措施紛紛落地,牽動著大眾的切身利益。進入12月份,個稅納稅人更是迎來第一次彙算清繳。一年下來,大家的納稅單和收入帳有何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