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了不起#
蟲洞、時空穿梭都是觀眾喜聞樂見的科幻題材,飛船進入蟲洞就自動開啟光速飛行模式,瞬間移動到一個遙遠的地方。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引出了20世紀早期的「蟲洞」設想,但是,這種「廣義相對論蟲洞」其實並不是「可穿越蟲洞」。
要形成穩定的「廣義相對論蟲洞」,必須用一種特殊的材料——「負能量」,這種材料目前沒有人見過,就連物理學家都想不出合適的理論來支持它。如果不用「負能量」,而是用我們已知範圍內的任何材料來構築「廣義相對論蟲洞」,得到的結構都極不穩定。這種不穩定的結構,提供的時空穿梭服務只是一張「單程票」——一旦有物體從不穩定的蟲洞穿越過去,蟲洞的結構就很快會崩塌。所以,「廣義相對論蟲洞」成為「可穿越蟲洞」的前提是要找到「負能量」,以現在的科技水平看來,這在理論上就行不通。
量子物理與廣義相對論並列近代物理學的兩大基石,它們在很多方面可以融會貫通。廣義相對論負責描述宏觀世界,而量子物理則主宰了微觀世界。在量子物理領域,也有 「量子黑洞」和「量子蟲洞」。
近日,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理論物理學家胡安·馬爾達塞納及其團隊發表了一篇題為《人類可穿越的蟲洞》的論文,不僅論證了「量子蟲洞」可能存在,還深入探討了人們怎樣才能安全地穿過蟲洞,實現穿越時空的夢想。
胡安·馬爾達塞納指出,儘管負能量在經典物理學中不可能存在,但是在量子物理學領域可能存在。有一個很好的例子是卡西米爾效應(Casimir Effect)——量子場如果沿著閉合圓環傳播,就能產生負能量。
不過,卡西米爾效應只是一種量子尺度下的效應,通常很微弱,所以產生的「量子蟲洞」非常微小,而且只能穿越非常短的距離。除此之外,穿越「量子蟲洞」需要的時間其實比人們想像得更長。對旅行者來說,穿越蟲洞只是須臾之間的事情,這是因為光速飛行會帶來「時間膨脹」效應;而作為觀察者,他們會感到飛船飛了很久。
結語
「量子蟲洞」距離實現載人穿越還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或許在未來,我們可以在科學家的實驗室裡見識到這種微小的「時空穿梭機」。
參考資料:Humanly traversable wormholes, by Juan Maldacena and Alexey Milekhin, researchgate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