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長假將至,在傳統假日經濟中擔當重要角色的黃金珠寶類商品已經啟動展銷活動。記者走訪市場發現,儘管一些採用新工藝的黃金珠寶飾品款式受到人們喜愛,但佩戴時易損壞,甚至難以修復,讓消費者頭疼。
變形斷裂難修復
市民王小姐新買了一件造型新穎的3D黃金手鐲,但是有次佩戴時不慎被硬物擠壓了一下,手鐲竟然被壓扁了。她找到商家諮詢後才得知這款空心的手鐲變形後難以修復。眼看手鐲成為難以佩戴的「殘品」,她有點憤懣地指出商品設計有缺陷,但是商家否認產品質量有問題,認為是顧客使用不當所致。
王小姐的遭遇並不是個例。記者近日走訪市場了解到,本市黃金珠寶飾品鑑定和維修服務機構接待了一些市民針對新款飾品的維修諮詢問題。業內人士指出,隨著「80後」「90後」群體成為珠寶消費市場主力,很多商家為迎合年輕顧客口味,突出飾品的立體造型以及鏤空工藝。而傳統足金是硬度很低的金屬,經不住擠壓,其實不適合做成空心造型,一些新款的3D黃金飾品儘管硬度提高,但是遇到擠壓就很難修復。同樣因為黃金質地軟,追求美感的鏤空雕花設計實際降低了飾品的整體抗衝擊力,此類黃金吊墜一旦在擠壓下變形、斷裂,由於工藝複雜因而特別難復原。
買前做好功課
記者採訪了解到,黃金飾品佩戴後出現損壞問題時,糾紛很難處理。
業內人士指出,根據《天津市貴金屬、珠寶及鑲嵌製品售後服務辦法》(俗稱的「三包規定」),消費者購買貴金屬、珠寶及其鑲嵌製品,自銷售之日起七日內發現含量不足或飾品籤標註存在問題,可選擇退貨、換貨或維修。如果貴金屬、珠寶及其鑲嵌製品,經市黃金珠寶行業協會授權的檢測部門檢測為合格產品,就不屬於質量問題。經過檢測商品質量合格,屬於消費者佩戴造成的汙損問題,商家沒有退換貨責任。
「為了減少售後糾紛,一定要把售前工作做好」。天津市黃金珠寶行業協會專業人士接受採訪時指出:根據《貴金屬及珠寶玉石飾品經營服務規範》,營業員要主動正確地向顧客介紹飾品的名稱、性能、質量特點、使用方法及使用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例如主動提示黃金飾品在佩戴過程中避免與尖銳硬物碰撞,以及一些珠寶玉石的日常保養問題,避免人為造成汙損。
各方呼籲商家落實該服務規範,對新品工藝不能一味說好,必須指出薄弱環節,讓人們正確選擇購買。
本報記者 劉英潮
來源: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