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我就入了充電器的坑。
算算手裡的氮化鎵充電器,已經有三個了,但是為何還是購買了電友這個X21呢?好吧,上次那個65W 1C1A的充電器讓基友搶去了,而且1C1A我還是有點不甘心,還是想入一個2C1A的頭子。
目前市面上2C1A的氮化鎵充電器不少,倍思那個風評不好,聯想不是氮化鎵,360等一種坤興的頭子,插頭和主體有非常嚴重的割裂感,直接pass,關鍵是電友X21 的2C口支持盲插,沒錯,諷刺的就是倍思那個。
產品開箱
電友X21這個包裝是真的簡潔,看看隔壁的那個包裝,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勝在便宜啊。白綠配色,非常簡約的包裝。
包裝正面標註重要的產品關鍵信息,65W 氮化鎵 PD充電頭,支持筆記本、平板和手機等設備充電。
包裝內就是充電器和一本說明書,充電器說明書有啥好看的,咱們直接來看充電頭,這就是我喜歡X21的原因,非常簡潔的設計,一體性非常強,且表面是磨砂設計,手感也不錯,不易產生劃痕。正面是ELECJET電友的英文標示。
2C1A的多口設計,2C口支持65W最大功率盲插,A口舌片和外包裝一樣採用定製綠色舌片,雖然2C口支持盲插,但是下面兩個口最大輸出是65W。
底部腳插採用目前流行的可摺疊設計,都說可摺疊腳插壽命不行,但是我也沒用壞過啊,摺疊腳插還是方便,裝包裡不怕劃傷其他設備。底部同時標註輸出信息:
輸入:100-240V 50/60Hz 1.5A
USB-C1:3.3-11V5A(PPS)5V3A / 9V3A / 12V3A / 15V3A / 20V3.25A(65W Max)
USB-C2:3.3-11V5A(PPS)5V3A / 9V3A / 12V3A / 15V3A / 20V3.25A(65W Max)
USB-A:4.5V5A / 5V4.5A / 9V3A / 12V3A / 20V3A(60W)
USBC1 + USB-C2:45W + 18W (63W)
USBC1 + USB-A:45W + 18W (63W)
USBC2 + USB-A:5V4.8A (24W)
USBC1 + USB-C2 + USB-A:45W + 15W(60W)
另外重要一點,A口支持QC外,還支持apple 2.4、AFC、FCP、SCP、MTK PE快充協議,除了OPPO系的VOOC,基本支持全了手機快充協議,這一點非常棒。
電友 X21的體積控制不錯,數據分別是72.5cm、37cm、32cm,這種口紅形設計,在插排上優勢明顯,橫向面積佔用少,不會出現一個充電器佔倆口的情況,也是市面上大部分氮化鎵充電器設計。
和其他充電器對比
為了對比,我又去基友那把上次的充電器借了回來,旁邊的京造18W PD充電器屬於陪跑。
從正面看,Ravpower採用正方形,電友X21是長條形,視覺上電友X21更小一些,實際兩者體積差不多,就是矮胖和高瘦的區別,但是都喜歡高瘦不是。
相同的體積,電友X21多出一個65W的C口,意味著多一路獨立電路,Ravpower好像至今沒有出2C1A的充電器,等出來再來對比一下。
充電實測
目前氮化鎵充電器雖然把體積和功率做到了很好的均衡,但是多口直接功率分配和發熱一直是各家在鑽研的問題。
下面用我目前常用的設備進行測試一下。
首先是筆記本,目前手裡的XPS 13,更高功耗的 Envy 13 在女朋友那裡,由於疫情關係,我倆不在一起,所以無法測試了。
充電頭與電流表使用雷電3連接,電流表與筆記本用USB3.2 Gen 1線連接。待機負載筆記本在20W左右,輸出19V-1A,無壓力。
進行重負載運行,最高輸出在40W左右,沒有抓拍下來,只抓拍到36W,對於筆記本高負載運行沒有問題,當前65W氮化鎵充電器對於單口設備充電幾乎沒有任何問題。
1C口和2C口都可以最高輸出65W,實測都可以達到筆記本最高負載,這裡不單獨列出來,忘了拍了。
使用MFI 線材給iPhone 11充電,達到18W PD功率,可能由於我電量不是特別少原因,沒用達到22W最大功率,但是上到了20W。
使用A口給iPhone 11充電,激活apple 2.4充電協議,達到10W功率,這個口可以給iPhone7一下的設備充電沒問題,比5V1A強太多。
給紅米Note7充電,支持QC3.0快充協議,也成功激活,達到17W,達到最高充電功率,沒有問題。其他充電協議由於沒有相應手機測試,就不再測試,連apple 2.4都有,其他更不是問題了。
最後充電器滿載測試,3口全部插滿,筆記本還能有37W的的功率,iPhone11和紅米Note7合起來也有30W,達到充電頭全功率輸出。
使用總結
ELECJET電友 X21 65W氮化鎵充電器,目前在我眼中,是顏值最高的充電器了。
在多口測試中,同樣存在斷開連接重新分配充電協議的情況,目前是多口充電器不可避免的問題。
更加一體化的造型,磨砂的UV處理工藝,C口支持65W盲插,A口更全面的快充協議,這就是我眼中完美的氮化鎵充電器。
同時看到網上對它的質疑也挺多,可能我這個改良工藝了,目前還沒遇到任何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