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公布,主要有這些特點……

2020-12-03 大眾日報

日前,教育部推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共計5118門。在推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後,教育部對認定課程有什麼後續要求?下一步還有哪些工作舉措?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負責人就有關問題進行了解讀,一起來看——

問: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的整體情況是怎麼樣的?

答:教育部此次推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共計5118門,包括1875門線上一流課程、728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1463門線下一流課程、868門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和184門社會實踐一流課程。其中不僅有經過兩個教學周期檢驗的新認定課程,而且把原2017年、2018年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和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也分別納入國家級線上一流本科課程和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本科課程中,因為這些課程在推進信息技術、人工智慧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特別是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間實施的大規模在線教學中做出了重要貢獻,讓它們繼續在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中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主要分為五類:

第一類是線上一流課程。即大家俗稱的「精品慕課」,這類課程面向高校和社會學習者開放。在精品慕課的示範帶動下,目前我國慕課數量和應用規模已居世界第一,在各大平臺上線課程已達3.2萬門,獲得慕課學分的在校生超過1.4億人次,社會學習者學習瀏覽量突破100億人次。在世界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的情況下,在線教學平臺愛課程(中國大學MOOC)和學堂在線國際版,免費向世界各國學習者提供英文課程資源並提供必要的教學服務,體現了中國高等教育的大愛和擔當。

第二類是線下一流課程。這類課程強調改革傳統線下課堂教學,突出以學生為中心,鼓勵增加體現多學科思維融合、產業技術與學科理論融合、跨專業能力融合、多學科項目實踐融合的教學內容,注重教學方法創新,深入開展師生、生生互動交流,煥發課堂生機活力。

第三類是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這類課程鼓勵全國各類高校教師廣泛參與,基於慕課等優質在線課程,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對校內課程進行創新性改造,開展線上學習與線下面授有機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既提升了教學質量,也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第四類是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這類課程是通過信息技術、智能技術與實驗教學的深度融合,實現「網上做實驗」和「虛擬做真實驗」,解決了高校實驗教學 「做不到」「做不了」「做不上」的老大難問題。同濟大學教授李曉軍的「巖石隧道防火體系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系統」課程近2年來全國已有超過3萬人次進行了線上學習,從教學質量和普及程度來說,對原先的隧道火災教學模式都有革命性的積極影響。

第五類是社會實踐一流課程。這是該類課程首次被納入課程建設計劃。課程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為目標,注重推動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有機融合,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融為一體,引導學生認識社會、研究社會、理解社會,培育學生專業知識運用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問: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有哪些重要意義、遴選流程和主要成效?

答:一流本科課程建設是教育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行動。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的認定,將示範帶動更多高校和教師積極參與,樹立課程建設新理念,點燃課堂革命的引擎,全面推動課程結構、課程內容和教學方式方法改革。營造改革創新的濃厚氛圍,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完善以質量為導向的課程建設激勵機制,帶動教材建設和專業發展,以「學習革命」推動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質量革命」,助推中國高等教育躍上新臺階。

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是貫徹落實《教育部關於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教育部關於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教高〔2019〕8號)精神,根據《「雙萬計劃」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推薦認定辦法》和遴選工作方案,由教育部高教司組織、相關司局給予積極配合下,經過網評、會評、公示等程序,堅持客觀、專業、公平、公正,經過嚴格遴選產生的。為鼓勵支持高校在服務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建設一流本科課程,強調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建設的線下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和社會實踐課程,採取了中央部門所屬高校、地方高校分「賽道」遴選方式。

自教育部在2018年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淘汰水課」「打造金課」,啟動一流本科課程建設「雙萬計劃」以來,這是國家級五大「金課」首次一併亮相。主要成效表現在如下方面:

1.覆蓋面廣。首批一流課程來自於639所本科院校,涉及中央高校、部省合建高校、其他地方高校、軍隊院校以及港澳地區高校,覆蓋全國全部省份(含兵團)和所有本科專業類。

2.體現最新高校課程改革要求。入選課程突出了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要求,符合「雙萬計劃」建設目標。入選的線上一流課程和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在課程質量、開放度和支持服務等方面要求更加規範,以保持我國高等教育在線教育的領先地位。對於首次遴選的線下、線上線下混合和社會實踐一流課程,大力倡導前期建設的網上優質慕課、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實驗課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優秀成果以及智慧教室新型教學工具在這三類課程中的共享和應用,鼓勵緊密結合本校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課制宜的改革創新,以實現高等教育質量的整體提升。

3.成功實施了一次課程改革的大宣傳和總動員。除此次納入的2017、2018年原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和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課程外,就有6700餘個課程團隊參與了課程申報推薦;參與課程評審專家也超過6000人,其中,既有院士、資深教授,也有校領導、一線教師和教務管理人員,專家的參評率和評審有效率之高前所未有。申報推薦和評審過程成為了高等教育戰線的一次提高認識、明確改革方向、深入探討課程改革的大討論、大實踐,起到了良好的宣傳和動員作用。

問:此次推出的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主要有哪些特點?

答:一是課程質量高。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教授林毅夫的「中國經濟專題」,「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天津中醫藥大學教授張伯禮的「中醫內科學」,武漢大學7位院士前僕後繼堅持20餘年開設的「測繪學概論」等課程均在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榜單中。「用基於我國實踐的自主理論創新來建設哲學社會科學一流本科課程,有利於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合格的建設者。」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如是說。

二是課程類型多樣。既有專業基礎課、專業課,也有公共基礎課、通識課、思想政治課;既有理論課,也有實驗課、社會實踐課。

三是參與範圍廣。課程涵蓋所有本科專業類,既有「雙一流」高校課程,也有大量地方高校的特色課程,充分體現出高校教師廣泛參與一流課程建設,主動對接國家、行業、專業人才培養需求,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貴州理工學院教師陳燕秀深有感觸,「我們學校100餘名教師開展了混合式教學,積極探索課程建設,星星之火在貴州理工學院這所普通高校開始燎原。」

四是示範效應強。一流本科課程突出了教育教學與信息技術、人工智慧技術的結合,優質資源與本地區、本校的結合,課程建設新理念與各學科專業的結合,在推動優質資源和先進教育教學理念在更大範圍內共享推廣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問:在推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後,教育部對認定課程有什麼後續要求?下一步還有哪些工作舉措?

答:通過認定的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須繼續堅持高階性、創新性、挑戰度的標準,堅持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理念,示範帶動更多高校和教師參與教育教學改革。教育部將通過使用評價、定期檢查等方式,對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繼續建設進行跟蹤監督和管理,持續推進「學習革命」向「質量革命」縱深發展,助推邁入普及化的中國高等教育躍上新臺階。

近期,教育部高教司將對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評審遴選工作進行全面總結,制定第二批一流本科課程遴選方案,做好推薦申報準備工作。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桂利 報導)

相關焦點

  • 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公布:武大《測繪學概論》入選
    日前,教育部發布《教育部關於公布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根據《通知》,經專家評議與公示,認定5118門課程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含1559門在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特別是在應對新冠肺炎期間實施的大規模在線教學中作出了重要貢獻的原2017年、2018年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和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
  • 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公布!同濟54門課程上榜!
    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公布!同濟54門課程上榜!·政務 11月30日,教育部發布了《關於公布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的通知
  • 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公布 在京高校457門課程上榜
    原標題: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公布,在京高校457門課程上榜   鈦媒體12月2日消息,據「首都教育」微信
  • 南開大學31門課程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日前,教育部印發《教育部關於公布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推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了來自639所本科院校的5118門課程為首批國家級「金課」,南開大學此次共有31門課程入選,其中新認定課程22門,2017年、2018年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和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課程9門。
  • 北京大學102門課程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北京大學在五類一流本科課程中均有課程獲得認定,總共有102門課程入選,其中線上一流課程72門(含2017年、2018年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51門),線下一流課程20門,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4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5門(含2017年、2018年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2項),社會實踐一流課程1門。
  • 首都師範大學七門課程獲評「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名單,我校有7門課程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2019年,在學校領導的直接帶領下,教務處提前部署、充分準備,組織相關院系積極申報。歷經申報動員,申報培訓,專家針對性輔導、一對一打磨申報文本等多輪工作,學校推薦的7門課程全部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其中線上一流課程1門,線下一流課程2門,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3門,社會實踐一流課程1門。入選數量位居北京市屬高校第一。
  • 天津大學45門課程獲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
    本站訊(通訊員 成雷鳴)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公布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的通知》(教高函〔2020〕8號)正式公布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天津大學共有45門課程獲得認定,其中,新認定課程37門,原2017年、2018年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和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8門。從類型看,五類一流課程均有入選,從數量看,新認定課程數居全國高校第八、天津市高校第一。
  • 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山西取得優異成績
    1月11日,山西省教育廳消息,我省在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中取得優異成績,全省共有10所高校的45門課程入選,入選率達42.86%。最近,教育部公布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我省在首批認定中取得優異成績,入選課程質量高、範圍廣、示範效應強,涵蓋全部類型,其中線上一流課程2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7門,線下一流課程16門,線上線下混合一流課程17門,社會實踐課程3門。我省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排前三的高校為:山西醫科大學11門排第一,太原理工大學9門排第二,山西大學、中北大學各7門排第三。
  • 中國海洋大學26門課程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中國海洋大學26門課程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http://www.huaue.com  2020年12月2日  來源:華禹教育網   11月30日,教育部官網發布了《關於公布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的通知
  • 重慶高校84門"金課"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重慶各高校有哪些「金課」?近日,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名單,共計5118門,其中,重慶高校85門課程入選。據了解,這是教育部明確提出 「淘汰水課」「打造金課」,啟動一流本科課程建設「雙萬計劃」以來,國家級五大「金課」首次一併亮相。
  • 江蘇大學18門課程獲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我校共有18門課程被認定為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江蘇大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名單1.線上一流課程課程名稱課程負責人課程團隊其他主要成員工程熱力學王謙、吉恆松劉濤、柏金、
  • 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國科大這些「金課」入選啦
    日前,教育部公布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國家級五大「金課」首次亮相中國科學院大學5門線下一流課程獲得認定線下一流課程主要通過教學方法創新實現對傳統課堂教學的改革
  • 《口腔外科學》獲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教育部近期公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我院口腔外科楊馳、張志願教授領銜、張善勇、陳敏潔、鄭凌豔等骨幹教師參與的《口腔外科學》,在九院、口腔醫學院分管領導和相關人員共同努力下,入選「線下一流課程」,是我院唯一入選的專業課程。
  • 山東大學70門課程獲評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11月30日,教育部官網發布了《教育部關於公布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的通知》。山東大學70門課程在列,被認定課程總數居全國高校第六位。通知稱,根據《教育部關於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教高〔2019〕8號)精神和有關通知要求,經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部屬高等學校申報推薦,並經專家評議與公示,認定5118門課程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含1559門在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特別是在應對新冠肺炎期間實施的大規模在線教學中作出了重要貢獻的原2017年、2018
  • 河南財政金融學院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建設取得首次突破
    近日,《河南省教育廳辦公室轉發教育部關於公布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的通知》(教辦高〔2021〕1 號 )公布,認定教育部首批5118 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其中河南財政金融學院劉筠教授負責的《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應用型)》線上課程被認定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實現了河南財政金融學院國家級課程建設的首次突破
  • 東莞理工學院2門課程入選國家級本科一流課程
    東莞理工學院2門課程入選國家級本科一流課程!日前,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東莞理工學院《工程力學》、《微機原理與單片機技術》2門本科課程入選。這是教育部在2018年新時代中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 「淘汰水課」「打造金課」,啟動一流本科課程建設「雙萬計劃」以來,國家級五大「金課」首次一併亮相。
  • 航海學院「流體力學(雙語)」課程被認定為國家級線下一流本科課程
    西工大新聞網12月9日電(李婭)近期,教育部發布了《教育部關於公布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的通知》。認定5118門課程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西北工業大學有40門課程被認定為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航海學院「流體力學(雙語)」課程被認定為國家級線下一流本科課程。
  • 東軟44門課程獲批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2021年1月8日,遼寧省教育廳辦公室發布了《關於公布2020 年省級一流本科課程名單的通知》(遼教辦〔2021〕5號),大連東軟信息學院44門課程獲批省級一流本科課程,其中線上一流課程1門、社會實踐一流課程1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6門、線下一流課程20門、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16門,
  • 優秀:西南交通大學50門課程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全國第17!
    11月30日,教育部正式公布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西南交通大學50門課程入選,入選總數位列全國第17位。西南交通大學入選的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包含線上一流課程26門(全國並列第16位),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7門(全國並列第14位),線下一流課程10門(全國並列第23位),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5門(全國並列第23位),社會實踐一流課程2門(全國並列第5位)。
  • 中南大學商學院兩門課程獲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中南大學商學院任勝鋼教授主講的課程《企業競爭模擬》和熊勇清教授主講的課程《管理素質與能力五項修煉——跟我學「管理學」》入選國家級一流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