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學基本概念與原理複習:物質的組成與結構
主要考點:
1. 常識:核外電子排布,原子結構示意圖,原子團的概念
① 核外電子的分層排布,能量低的靠近原子核;第一層(K層)最多排2個電子,第二層(L層)最多排8個電子,最外層最多排8個電子;先排滿內層,在排外層;
原子團在化學變化中,有可能改變
② 硝酸根離子NO3-;氯酸根離子ClO3-;氫氧根離子OH-;碳酸氫根離子HCO3-;碳酸根離子CO32-;硫酸根離子SO42-;錳酸根離子MnO42-;高錳酸根離子MnO4-;磷酸根離子PO43-;銨根離子NH4+
③ 注意原子結構示意圖與離子結構示意圖之間的區別:判斷元素種類,根據核內質子數;判斷是離子還是原子,根據核外電子總數與核內質子數
④ 地殼中含量前四位:氧(O)矽(Si)鋁(Al)鐵(Fe);空氣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氮(N);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O)
⑤ 原子的最外層的電子數決定了:元素的化學性質,元素的分類,元素的化合價
2. 了解:分子、原子、離子、元素的概念、區別、聯繫;原子的構成;相對原子(分子)質量
① 分子、原子、離子都是構成物質的粒子。
分子構成的物質:共價化合物(如:水、酒精、二氧化碳等);大部分非金屬單質(如:氫氣、氧氣、氮氣、硫等)
原子構成的物質:金剛石、石墨、單晶矽;稀有氣體;金屬單質
離子構成的物質:離子化合物(如氯化鈉、氫氧化鈣等)
註:(1)單一的離子是不能夠形成物質的。例如:氯化鈉是由氯離子與鈉離子形成的,千萬不能說是由氯化鈉離子形成的
(2)離子化合物是通過陰陽離子相互吸引而形成的,共價化合物是通過共用電子對形成的
(3)判斷方法:由金屬元素(或銨根)與非金屬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都是離子化合物,完全由非金屬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共價化合物
簡單的判別方法:看其化合物的名稱中是否有「釒」字旁,如有則是離子化合物,沒有則是共價化合物
② 原子是由質子、中子、電子構成的,但並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含有三種粒子(如:氫原子中沒有中子)
③ 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僅是數值關係)
相對分子質量=Σ(各原子相對原子質量)
④ 分子、原子、離子為微觀概念;物質、元素為宏觀概念
在做選擇題、填空題中應注意概念的微觀宏觀匹配性
3. 應用:根據粒子示意圖判斷陰陽離子和原子,化合價,化學式
① 原子:質子數=核外電子數;陰離子:質子數<核外電子數;陽離子: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② 化合價是元素的性質;單質的化合價為零;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化合價原理不同
離子化合物中化合價與得失電子有關,得電子為負,失電子為正,數目與得失電子數目相同;
共價化合物中化合價與共用電子對有關,偏向為負,偏離為正,數目與共用電子對數目有關;
化合價規則:化合物中,元素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
③ 在寫化學式的同時,特別要注意化合價與元素符號的下表是否匹配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訪問中考網,2020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