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教育普惠的實驗:從178歲的英國皇家化學會到8歲的快手

2021-01-21 中國網科學頻道

8月18日,在北京昌平區的一所學校教室中,一場特別的化學課堂正在舉行。20位高一學生12位老師被分成了8個小組,在完成一個個化學小挑戰。其中的一個挑戰是用代表化學元素的彩色小球,排列出象徵化學反應的新的元素組合。

兩位穿梭在課堂中間的授課老師,都是外國人。白髮的「聖誕老人」戴了一條中文化學元素周期表的領帶,另一位金髮碧眼的女士,穿了一條英文元素周期表的裙子。

按照日程安排,在接下來的四天內,32名師生會在這裡體驗一次他們從來沒有經歷過的化學課堂。

第一次來北京,牛津化學博士給我們上化學課

原來,這是由英國皇家化學會發起,快手聯合主辦,ASDAN協辦,北京王府學校承辦的英國皇家化學會暑期公益項目。

這些學生和老師,來自湖北英山縣、竹谿縣、蘄春縣,雲南宣威、廣西桂林和遼寧朝陽國家級或省級貧困縣,而所有孩子們都是第一次來北京。

課堂上的兩位外國人是牛津的化學博士戴偉教授與 Susan Schamp博士。戴偉教授是英國皇家化學學會北京分會創始人及上任北京分會主席、北京化工大學特聘教授,1996年,戴偉來到北京化工大學,2011年開始為中小學生做化學科普,經常去到子弟學校和偏遠山區的學校。而Susan Schamp博士是英國皇家化學學會北京分會現任主席,現任曾經在一名藥企工作十年,此後一直從事化學教育事業。

這樣的遇見,會碰撞出什麼火花?

剛剛的課堂,其實是戴偉教授與 Susan博士設計的一個「破冰」活動。緊接著,這些孩子和老師,每個人都被分配了一件做化學實驗要用的白大褂和護目鏡,他們還被分配了一個任務,每人被要求在4天的課程結束後,可以拍出一段2-3分鐘的視頻,來描述自己最喜歡的化學元素。

在這次項目中,戴偉與 Susan為孩子和老師們設計了5次角度各異的化學實驗挑戰和一場酷炫的化學秀。通過這樣近距離地與化學親密接觸,他們希望希望孩子們能夠了解到化學之美,而老師們,也可以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開闊自己的教學思路。 

課程的每一個細節都被精心地安排。譬如,為什麼會選擇邀請學生和老師一起來北京,一是考慮安全問題,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做化學科普,除了要影響學生,如果能影響到老師,會是更高效的一件事情。因為一位老師,可以影響更多學生。在戴偉教授線下科普的過程中,他去當地學校授課的PPT,至今還被很多老師沿用。

另外,在去偏遠山區科普的過程中,戴偉教授發現了那裡的孩子一個很大的特點是比較內斂,不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他們需要更自信和開放一些。所以戴偉老師跟英國皇家化學會商量安排了一個心理學家的成長性思維講座,另外還有一個榜樣分享的環境,來自寶潔、快手等知名企業的學科專家,會來分享自身成長經歷。

孩子和老師們充滿好奇地經歷著這個全新的課堂,從他們認真地完成第一個小挑戰的表現來看,他們越來越投入和活躍了。

一次教育普惠的實驗:從178歲的英國皇家化學會到快手

其實,就在「破冰」正在進行的同時,在快手「戴博士實驗室」的直播間裡,這個有趣的課堂也正在被戴偉教授280多萬粉絲看到。

戴偉教授也是一位科普「大V」。去年年初以來,戴偉教授因為開創了用短視頻做科普的模式,而受到廣泛的關注。戴偉教授的快手號「戴博士實驗室」最高的一條化學科普視頻,播放量達到1500萬,一年多的時間,戴博士做化學實驗的視頻,在快手上獲得了3.3億次播放,日均PV超過61萬。僅從流量的角度講,戴博士個人的影響力,已經絲毫不差於一個科普網站。

作為這次活動的發起方,英國皇家化學會至今有 178年歷史,是全球最古老的一個專業化學團體,一直從事跟化學學術推廣、學術出版和科普相關的工作。而快手,是一個面向普通人的記錄和分享生活的短視頻社交平臺。截至目前,快手日活已經超過2億,這樣的全民平臺天然地具有科普和教育普惠的優勢。歷史悠久的英國皇家化學會和年輕快手找到了他們的契合點。

去年,248所貧困地區的中學,通過直播,與著名的成都七中同步上課的事情刷爆了朋友圈。也讓互聯帶來的教育變革刷新了大眾的認知。其實,在快手這樣的短視頻平臺上,已經有很多老師在傳道授業。

就在活動現場,也來了兩位在快手教化學的老師,他們有著從一萬到幾萬的粉絲。在他們的直播間裡,聚集了對化學特別感興趣的學生,也聚集了他們的同行一起探討教學經。他們也希望通過這次來北京的學習,把更好的教學方法應用到自己在學校和快手直播間的教學當中。

事實上,英國皇家化學會的化學新星項目已經持續了五年,有超過15000名學生參與,但今年是第一次把這樣的實操課程帶給貧困地區的孩子。就在這個線下的課堂進行的同時,快手百科全書聯合了英國皇家化學會皇家在線上也發起了一個「化學探秘之旅」的活動。除了來到北京的這32位師生,還有更多的網友也參與到這次化學探秘中來。

在這些參與到這次線下項目和線上學習的新生力量中間,誰又能夠預測,未來的某一位化學家會不會在這其中呢?

相關焦點

  • 科學小視頻大比拼,英國皇家化學會萬元獎金等你來贏
    在今年九月份召開的科學家座談會上,有一位白鬍子白頭髮的「外國人」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北京化工大學特聘教授、英國皇家化學會北京分會前主席▲ 戴偉教授作為授課教師之一,為「2019 英國皇家化學會暑期公益項目
  • 英國皇家化學會首屆中國會士論壇召開
    本報訊(記者丁佳)6月29日,英國皇家化學會在北京舉辦首屆中國會士論壇,對材料化學在助力解決全球挑戰性問題中發揮的作用進行了研討。本論壇為期一天,旨在為中國化學學科相關的學者和青年學生提供一個了解全球挑戰性議題的窗口,為科研人員提供一個探討化學學科如何應對全球性挑戰的平臺。
  • 英國皇家化學會與納米中心將聯合發行新期刊
    英國皇家化學會出版社和中國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將在今年秋季聯合推出新期刊——Nanoscale,該刊為月刊,旨在發表納米科學和納米技術範圍內理論性和實驗性的著作。Nanoscale的創辦豐富並充實了皇家化學會出版物在納米領域的內容,給這個快速發展領域中的作者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內容專業的期刊,該期刊也繼承了皇家化學會出版物素以聞名的高質、快速和創新的特徵。歐洲總編Markus Niederberger教授表示,皇家化學會一直是高品質的代表,也是發表納米科學中開拓型成果的代表。
  • 包信和院士被增選為英國皇家化學會榮譽會士
    中青在線上海4月28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周凱)今天,記者從復旦大學獲悉,復旦大學常務副校長包信和院士被增選為英國皇家化學會榮譽會士。  為了表彰在化學領域做出卓越貢獻的專家學者,英國皇家化學會設立榮譽會士制度。
  • 中國化學會和英國皇家化學會合作 擬推兩本期刊—新聞—科學網
    此次創辦的兩本國際期刊分別為《無機化學前沿》(In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和《有機化學前沿》(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由中國化學會(CCS)、英國皇家化學會(RSC)、北京大學(PKU)和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Scio)共同合作。
  • 英國皇家化學會中國地區出版人張大平主編應邀開講
    新聞網訊:11月1日,英國皇家化學會(RSC)中國區出版人張大平主編應化學化工與環境學院邀請前來進行學術訪問,並做了題為《如何在英國皇家化學會的刊物上發表文章》的精彩講座。化學化工與環境學院的教授、副教授、擁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共100多人認真聽取了張大平的報告。副院長唐建國主持了本次報告。
  • 澳大學者當選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
    澳門大學中華醫藥研究院副教授王瑞兵當選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Fellow,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彰顯他在化學和生物醫藥領域的卓越貢獻,是澳大第二位獲此榮銜的學者。
  • 丁飛課題組在英國皇家化學會再次發表封面文章
    丁飛課題組在英國皇家化學會再次發表封面文章 近日,青島農業大學植物醫學學院「農藥分子設計」課題組在英國皇家化學會期刊《Molecular BioSystems
  • 學校兩人入選英國皇家化學會期刊「Top 1%高被引中國作者」榜單
    西工大新聞網8月15日電 日前,英國皇家化學會(RSC)發布2016年度「Top 1% 高被引中國作者」榜單,西北工業大學理學院青年教師吳宏景副教授和博士生王雷同學(導師黃英教授)同時入選。據悉,為彰顯中國作者對國際化學研究領域的突出貢獻,英國皇家化學會將旗下四十多本期刊(分為八個領域:Materials, Organic&medicinal, General chemistry, Biological, Analytical, Energy&Sustainability, Inorganic, Physical)發表論文的引用情況進行統計,將2014,2015
  • 湘潭大學王先友教授入選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
    日前,湘潭大學化學學院王先友教授收到英國皇家化學會賀信,祝賀他入選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據了解,英國皇家化學學會(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成立於1841年,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化學學術團體,國際上最有影響的學會之一,國際權威的學術機構。根據專家推薦,學會每年遴選英國及國際上在化學科學研究領域取得出色成就和為推動化學科學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為其會士。
  • 王舜校友當選為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
    近日,Carbon Energy主編王舜教授當選為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Fellow of the Royal
  • 馬軍教授獲英國皇家化學會「可持續發展水獎」
    哈工大報訊(肖克/文)日前,英國皇家化學會經過全球範圍的提名遴選,公布了2016年「可持續發展水獎」(Sustainable Water Prize)的獲獎人,我校市政學院馬軍教授榜上有名,成為首位獲得該獎項的中國學者。    馬軍教授致力於發展經濟低耗的高級水處理技術,以高效地獲取安全飲用水。
  • 英國皇家化學會中華區出版負責人宋冠群應邀來我校作報告
    日期:2019-09-06      來源:雜化材料研究院(青島高分子雜化材料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作者:王彥欣     閱讀:次 新聞網訊 9月5日上午,英國皇家化學會中華區出版負責人宋冠群博士應我校雜化材料研究院邀請在研究院作了題為
  • 六旬英國教授走紅!一則12秒化學實驗視頻,千萬次播放量
    這個名為「化學紅綠燈」的實驗,引發臺下孩子們陣陣驚呼。「如果你們想變成科學家,不能說完『哇,很神奇』就走了,科學家要提一個問題,就是why?為什麼會這樣?」David G. Evans,因科普為幾百萬中國人所熟知的英國人。做實驗的是60歲的英國皇家化學會北京分會主席David G.
  • 華東師大田陽教授被英國皇家化學會RSC聘任為ChemComm副主編
    導讀 近日,華東師範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院長田陽被英國皇家化學會旗艦期刊Chemical Communication是化學領域綜合類雜誌,隸屬國際最重要的化學學術團體之一—英國皇家化學會。
  • 英國皇家化學會發布重要名單,陝西這2位教師雙雙入選!
    近日,英國皇家化學會發布了2019 Top 1% 高被引中國作者名單,陝西科技大學馬建中教授、馬忠雷副教授入選材料類榜單,為學校教師首次入選。此次2019 Top 1% 高被引中國作者共有100個高校/科研單位的202名學者入選,其中材料類89人、化學類103人。
  • 張長生獲邀擔任英國皇家化學會期刊編委—新聞—科學網
    近日,應英國皇家化學會期刊《天然產物報告》(NPR)編輯委員會邀請,中國
  • 英國皇家天文學會相中二十三歲中國博士生(圖)
    正在牛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23歲杭州男生張維加,近日被英國皇家天文學會吸收為會士。張維加以興趣為驅動、不追求分數、自由發展的成長軌跡引人思考。張維加出生於杭州市一個普通人家,母親是中學老師,父親是電腦工程師。他沒上過幼兒園,小學、初中也沒有擇校,就在鎮上的普通公辦學校就讀。「從家裡走過去就五分鐘。」
  • 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王文新來安徽理工大學作學術報告
    1月8日上午,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王文新教授應學校邀請在國家重點實驗室報告廳作學術報告。報告會由安徽理工大學校黨委常委、副校長鄭明東主持。王文新,教授,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愛爾蘭科學基金會首席科學家。現就職於愛爾蘭都柏林大學醫學院查爾斯皮膚科學研究中心,兼任都柏林大學機械和材料工程學院教授、浙江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系教授。主要從事高分子可控聚合方法的研究,高分子新型生物醫用功能材料的設計與合成,及其在骨關節和皮膚疑難病方面的應用研究。(張雷)
  • 蘭州理工大研究成果登上英國皇家化學會雜誌封面
    中國甘肅網6月7日訊 據蘭州晨報報導 (記者 魏娟) 6月1日,由英國皇家化學會出版的最新一期《可持續能源和燃料》雜誌刊登了蘭州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孔令斌課題組「關於過渡金屬氮化物的固相合成及其儲能機理研究」的成果,並被選為第6期的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