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是春運第一天,距離除夕夜還有兩周,長沙火車站沒有想像中那樣擁擠,但當乘客拖著行李箱一路小跑,當他們不時將視線移向列車時刻表,通過這些對回家的盼望,你還是能感受到,春節的序曲已經奏響。
行李箱上的菠蘿蜜
黔張常鐵路開通之後,從長沙可以坐城際列車到常德。1月10日中午,43歲的朱建軍坐在城際列車候車室,和偶遇的常德老鄉聊著天。他的行李箱上放著一個20多斤的菠蘿蜜,這一年他都在海南打工,進火車站之前,特意買了這個菠蘿蜜,帶給家中的妻子和兩個女兒。
「我回來的前一天晚上,我小女兒跟我打電話的時候特意叮囑我,一定要給她們帶菠蘿蜜,」朱建軍笑著說,有些無奈,「她們才不會忘記這個事呢,我之前回家給她們帶過一個,說特別甜,之後就總想吃。」
「海南的菠蘿蜜特別便宜,兩三塊錢一斤,當時店裡還有四五十斤的,我搬不動,就買了一個小一點的。」朱建軍說,2018年3月,他在海南承包了一個工程,每年回家的次數不多,好在交通越來越方便,不忙的時候,如果正好買到特價機票,他就會回常德陪伴家人。這次回家之前,他的工程項目也終於結束了,過年之後不用再回海南,但又要去往下一個施工地。
朱建軍的兩個女兒,小的才6歲,還在上幼兒園。大女兒18歲,今年就要參加高考了,「她想學醫,怎麼勸她都不聽」,朱建軍不太希望女兒做醫生,「太辛苦了,你看好多醫生做完手術,累得都直接坐在地上」,朱建軍心疼女兒,可又沒辦法,「隨她吧。」
因為買不到臥鋪票,朱建軍通過候補搶票買到了一張硬座票,從海南坐了20多個小時到長沙。因為擔心列車晚點,朱建軍沒有提前買從長沙到常德的車票,好在這天運氣不錯,列車準時到站。他下車之後,買了一張到常德的城際列車票,雖然是無座,但「至少能回家了」。
帶著電扇回家的農民工:過完年還來長沙
1月10日這天飄著細雨,氣溫降到5℃以下,而51歲的陳書根卻在行李箱上放著一個電風扇。這是他2019年5月來長沙打工後買的,他是瓦工,平時就住在工地附近,入夏之後,氣溫越來越高,他幹完活更是滿頭大汗,只好去商場花210多元買了這颱風扇。他不確定年後還能不能找到在長沙的工作,便把能帶回家的物件都打包起來。
從長沙到泰州沒有直達列車,陳書根要先坐火車去株洲,再轉車回家。為了省錢,陳書根買票時就沒打算買臥鋪,但春運期間的車票難買,他只有一張無座票,從株洲到泰州要18個小時,他要在火車上度過一個夜晚。
陳書根的工地離湘江不遠,他隔著江水遠遠地看見過橘子洲,但來長沙8個月,他一直沒時間去和毛主席雕像合一張影。
在候車室門口,坐在行李箱上的老杜身旁也有一個麻袋,電風扇的保護罩和扇葉被拆開,和行李捆在一起,那是他的老鄉打算帶回家的。69歲的老杜原本買的是下午3點多的火車票,但因為害怕誤車,他早上10點多就到了火車站。和他一起等車的還有五六個老鄉,大家到了候車室找不到座位,便直接坐在行李箱上,等著一趟列車開始檢票,他們便可以空出來的座位。
他們同村十幾個人在2019年過年之後,從安徽淮北來湖南打工,他們都不是青壯年,家裡的孩子也擔心他們外出打工不安全,「不放心又能怎麼辦呢」,老杜說,種地的收成不好,出來打工一年還能賺到四五萬。「長沙發展得好呀,我們過完年還要過來。」雖然打工辛苦,但老杜還是憧憬著新年。
瀟湘晨報記者王佳箐 攝影記者楊旭 實習生易婷 長沙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