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若不曾失去,也就不懂得珍惜。所以後來,我們學到的珍惜,不僅僅是對已擁有的感恩和知足,還包含著我們對已失去的彌補和虧欠。
有能力的人也有脾氣,沒能力的人也沒脾氣。最怕是沒能力卻有脾氣,最好是有能力卻沒脾氣。前兩種是自然的常態,第三種是怪,後一種是聖。
「在英國,奶奶們會開心地逛情趣用品店」
一切的故事,要從逗豆鳥的產品顧問——吳小飄身上說起。
小飄本人就受到過各種輿論攻擊,因為她從事的職業有點「特殊」,是一名「情趣玩具測評師」。
具體的工作,就是親自體驗每一款情趣玩具,把它的特點、功能和用途寫成報告發布在網上,讓女生們看完能選到適合自己的玩具、了解怎樣更好地使用。
< 吳小飄測評過的一部分情趣玩具 >
在吳小飄之前,國內甚至沒有這個職業存在。可想而知,當時她面對的輿論壓力有多大。
很多人在網上罵她是「蕩婦」,說她傷風敗俗、不知羞恥,還有更難聽的人身攻擊,她都收到過。
但這些輿論壓力沒有嚇壞小飄,相反她更堅定了自己的想法:要為性去除汙名化,為女性爭取自我愉悅的權利。
< 北京姑娘吳小飄 >
小飄的勇敢和堅定讓我佩服。
當我問起她為什麼會辭掉自己工資優渥的公關工作,來從事這個飽受爭議的職業時,她給我講了這麼一個故事:
2001年,小飄在英國留學。有次逛街的時候,遇到幾個打扮時髦的英國奶奶,她們走進一家連鎖情趣內衣店,但並不是去買內衣的。
事實上,這家情趣內衣店,還會賣各種情趣玩具。
於是,小飄看到了這樣的一幕:幾個奶奶在店裡開心地挑選情趣玩具,嘴上還討論著哪個更好用,是不是尺寸越大越好,而絲毫沒有從她們臉上看到「害羞」和「遮掩」的神態。
小飄說,她很難形容當時內心的震驚。
即使是6、70歲的老婦人,有享受性愉悅的權利,也有談論性的自由;而在當時的國內,女生卻會因為私下「自慰」而感到羞恥,更別提開誠布公地討論這件事。
小飄看到了對「性」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態度:開放、自如,仿佛家常便飯。
而且,那些玩具都做得非常精緻,和國內情趣用品店裡又醜又大的器具不一樣:
「我第一次意識到性可以如此有趣、優雅和美。」
於是,吳小飄想,為什麼不把這些新奇玩具帶回國內,讓大家開開眼界,轉轉思維呢?
一開始,小飄只是收集不同種類的情趣玩具,並把其中一些當禮物送給國內的好朋友。她滿腔熱情,一心期待朋友們收到這特殊禮物時的樣子。
但很快,朋友們的反應也讓小飄大跌眼鏡。
有些朋友很生氣:「我又不是單身,你送我這個幹嘛!」
有些則很「懵懂」:「這個要怎麼用?」
有些更是一臉尷尬地看著我,這之後見我面的次數都減少了。
相比看到老奶奶逛情趣店,朋友們的反應更令小飄覺得不可思議。
她發現,其實很多女生並不是沒有需求,而是因為需求長期被壓抑,大家都只能私底下悄悄進行,不敢放在檯面上講。當她們想了解更多知識時,也完全沒有途徑。
於是,她走上了這條漫長的科普道路:從情趣玩具測評,到分享兩性知識,再到線下的潮玩社群。
在小飄看來,女性的欲望,和吃飯睡覺一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我們不僅不能否定、壓抑它,還要學習怎麼更好地滿足它。
使用情趣玩具就是一個學習的開始。玩具能幫助女生探索自己的身體,了解身體構造、敏感點、高潮點…每一次探索,都是一個新的積累。
慢慢地,你會越來越接納自己、尊重自己,進而獲得一種性關係中的自信。
「這種自信會讓你在遇到深愛的人時,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彼此磨合,甚至引導對方來配合你,最終達到靈肉合一的美妙境界。」
而身心結合的親密關係,比單純的生理愉悅更重要。
"想做一款讓女生都敢用和愛用的情趣玩具"
不過,在做了12年情趣玩具測評師,看過無數美的、醜的、獵奇的、奇形怪狀的、功能各異的玩具後,小飄卻發現,國內沒有一款真正懂女生的情趣產品。
於是,她決定自己做一款玩具,要讓每個拿到它的女生,敢用,愛用。
她說:「在這12年的從業經歷中,我不僅懂玩具,更懂女性。我了解她們的身體,更了解她們的內心,我比所有人都更清楚,她們需要什麼樣的玩具。」
就這樣,一款完全顛覆傳統的女性情趣玩具——逗豆鳥誕生了。
光看外觀,你應該想像不到這是一件情趣用品吧?
優雅可愛的小鳥造型,清新的顏色,再搭配一個精緻的「鳥籠」,光擺在桌上就讓人心情愉悅。
當你把它從鳥籠裡拿出來時,寓意著「掙脫束縛,放飛自我」。
這隻逗豆鳥的設計,出自國內工業設計屆的大神inDare。產品剛面市,就斬獲了2019年最新的工業設計大獎——德國紅點獎。
<普通設計師能拿一個設計大獎就夠炫耀幾年了,而indare拿過的設計獎堆起來有兩層樓高>
每個用過逗豆鳥的女生(甚至男生,情侶之間也可以一起玩),都對它給出了一致的好評。這些用戶中有已婚的、有未婚的,有「老司機」、也有「小萌新」。
如何充電?續航有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