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汽車媒體人,葫蘆俠經常會接到幫朋友看車、推薦車的「任務」。前不久,葫蘆俠的一位朋友打算買一輛全新上市的豐田凱美瑞。通過一個多月的比較,優惠、配置、內飾什麼的原本都定好了,但提車時銷售的一句話讓他有些不解——白色車,要加價2000元。
這是什麼情況?
一個未經證實的說法是這樣的——多年前,豐田在推出白色車型後,普遍收到來自日本民眾的反饋:白色車漆太容易被弄髒了!這是因為,車主的手在與漆面接觸時容易留下指紋。
就這樣,在有著「重度潔癖」的日本民眾的呼籲下,豐田汽車研發人員發現將雲母粉加入到白色漆中,能夠在陽光下產生更好的視覺效果,此外添加了珍珠粉的白色漆還比一般的白色漆亮度更持久、更不容易發黃變色。最終豐田汽車開始在他們的車型中推廣這種名叫「珍珠白」的車型。再後來,又被其他廠商學習借鑑。
雖然名字和「珍珠」沾邊兒,但這種車漆裡面其實並沒有珍珠粉。它在普通車漆的基礎上增加入了塗有二氧化鈦和氧化鐵的雲母顏料。雲母是一種呈六方形片狀晶形的造巖礦物,它具有雙折射能力,所以它也是製造偏振光片的光學儀器材料。
雲母成分的加入能夠大大增加漆面顏色的炫彩性,同時還能夠增加車漆表面的抗氧化能力。和金屬漆比起來,雲母的成本高出許多,因此這就是大多數珍珠白或是珠光白車型需要加價的重要原因之一。除了製造成本外,較為複雜的補漆修復工序還帶來了它較高的後期維修費用。
在阿里巴巴上,葫蘆俠也找到了一家車漆生產廠家的價目表。確實,白色車漆比其他顏色要貴了很多。但一個事實是,一輛轎車全車噴漆也只需要2L左右,這樣算下來,白色車漆的差價顯然也就幾十塊錢。
幾十塊錢的成本差價、兩三千元的加價幅度……似乎珠光漆的成本還不足以完整解釋白色車的加價原因。
珍珠白是否像說得那麼閃閃發光、不容易變黃有待考證,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也是由市場所決定的。隨著中國市場汽車消費年輕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大部分車型的白色銷量都是佔比最大的,而且很多中國消費者普遍有著「黑色顯小、白色顯大」的觀念,白色當然也是喜歡寬大車型的中國消費者最愛。
白色顯大有著科學依據,這兩個盒子大小完全相同,但白色的視覺上確實要大一些
還不僅僅在中國,始建於1883年的PPG是世界領先的塗料和特殊材料供應商,也是世界首屈一指的汽車漆供應商。每年,PPG都會對車漆顏色進行數據統計分析。根據前不久PPG發布的2017年調查顯示,全球車主最愛的顏色,還是白色!
37%!也就是說,全世界每賣出10輛車,就有差不多4輛都是白色的。這點不管是美洲、歐洲、還是亞洲地區,都是如此。在咱們中國所處的亞洲,白色的優勢更明顯。
全球分區市場車主最愛車色:
北美市場:白(25%)、黑(21%)、灰(17%)、銀(13%)、紅(10%)
南美市場:白(38%)、銀(31%)、黑(10%)、灰(9%)、紅(8%)
歐洲市場:白(32%)、灰(18%)、黑(17%)、銀(9%)、藍(9%)
亞洲市場:白(44%)、黑(15%)、銀(10%)
在這樣的前提下,車廠和經銷商自然會對白色車型進行一定的價格或資源配比的傾斜。從這一點來看,白色車漆賣得更貴,原因或許很簡單:消費者更喜歡白色——
就像土豪金、玫瑰金和亮黑色的iPhone。蘋果公司每為iPhone新推出一個顏色,都會讓這個配色的iPhone在短時間內賣得更貴,也是同樣的道理。
▼
大家看懂了嗎?白色的車更貴,其實只是車廠的「套路」罷了。同樣,同樣一款車的五座和七座型號,在其他配置完全相同的情況下,差價從幾千到上萬不等。但實際上呢,一個第三排座椅(不帶電動調節、加熱等功能)的成本,只有不到千元……
就這樣,還是擋不住大家對七座車趨之若鶩。
自古低價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