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其他哺乳動物相比,為何人類分娩如此痛苦,原因很簡單

2020-12-04 福林媽咪

文丨福林媽咪

分娩時有多痛苦,媽媽們一定都深有體會,那種撕心裂肺的疼痛,媽媽們一定不想再經歷一次。

網上看到個段子:「說自己老媽生自己時有點難產,老媽直接說不生了不生了!」足可說明,分娩是多麼痛苦的一件事。不自覺就想,為什麼人類分娩時會這麼痛苦,但是其他哺乳動物仿佛就沒有這個煩擾。

人類的母親在分娩時,都會經歷疼痛,分娩的時間也會比其他哺乳動物長很多,首次懷孕的媽媽,平均的分娩時間竟然有9個小時。再對比一下猴子2個小時分娩完畢,簡直不要太痛苦了。

在網上看到過很滑稽的解釋,那就是人類嬰兒出生時大腦佔比很大,但是四肢看起來卻很是脆弱,所以人類可能不是地球上的土著生物,是從外星來到地球的。

這個說法顯然不是特別科學。那麼究其原因,其實也比較簡單了。

這是為了直立行走做出的犧牲。

從進化的角度來看,人類開始直立行走後,骨骼也有了很大的變化,骨骼重新確定了結構,影響到了骨盆。大多數靈長類動物,骨盆中的產道都是比較直的,比如說猿和猴子,但是因為直立行走後,骨盆的位置會產生變化,所以產道就變得比較彎曲了。

在進化的過程中,人類開始進化的更加高大,更短的手臂以及更大的大腦,而腦袋變大讓分娩更加困難了。

在原始社會中,原始人類有更大的大腦成為了生存競爭的優勢,所以胎兒的腦袋也會發育的越來越大,但是女性卻必須保持直立行走,於是有了狹窄的產道。從此,分娩變成了十分痛苦,甚至會失去生命的事情,現在依然如此。

另外,偶然看到網友的觀點,說這和醫療條件的改善可能也有關係。

因為在進化的過程中,可能會淘汰分娩十分痛苦的媽媽和嬰兒,只有易於生產的才可以活下來,正是醫療條件的改善,讓本來會淘汰的母嬰也生存了下來,所以進化而來的,就是分娩愈發痛苦。

這麼一想仿佛也有那麼點道理,經過研究表明,分娩的過程更可以解釋為一個能量的假說。相比於猩猩懷孕時間(37周左右),人類懷孕時間(38-40周)要長很多,所以人類的身體發育也是比較完全的。

隨著胎兒的發育和生長,如果需要的能量母體已經不能再供應的時候,就開始了分娩。可是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媽媽在懷孕後所攝入的營養也會增加,從而導致了胎兒發育太好,不管是體重還是腦袋,都會增加,也就增大了順產的難度。

突然想起了《駱駝祥子》裡的虎妞,正是因為懷孕期間很少運動,導致胎兒體型過大,難產死亡。或許人類的進化,讓女性已經適應了胎兒腦袋的大小,但是因為後天原因,才導致了新生兒體型過大,使得分娩變得更加困難了。

所以懷孕的準媽媽們,增加營養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也要適當的運動,千萬不要因為懷孕了,就直接放棄了運動,可能到生孩子的時候,就要多受罪了。

相關焦點

  • 人類分娩史:為什麼分娩對人類來說如此痛苦和危險|懷孕|胎兒|產婦|...
    相比於1990年,這個數字已經下降了44%,但是依然是觸目驚心。在地球上所有哺乳動物中,母親因為繁衍分娩而付出如此高昂代價實屬罕見。人類在分娩時面臨的風險為何會如此之多?我們又該如何去進一步減少分娩死亡率?分娩困境理論20世紀中葉,科學家首次開始深入研究人類分娩問題。他們很快有針對分娩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個原因:這是原始人類在進化過程中遺留下來的麻煩問題。
  • 與其他動物相比,人類的生殖器官為何如此獨特?
    人類進化了十多萬年, 我們與很多靈長類動物都有很近的親緣關係,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和大猩猩、長臂猿這些靈長類動物相比,人類的性器官非常獨特,比如男人的陰莖明顯比其他靈長類動物大。再比如,女性的臀部也比其他動物豐滿。
  • 為什麼動物「生娃」都很輕鬆,人類卻很痛苦?建議成年人都看一看
    事實上,早有科學家對人類的痛感進行研究,他們將人類能夠承受的痛感劃分為十二級,隨著級數的遞增,痛感將顯著增強,而位於最頂端的痛感,正是分娩。由此可見,人類的分娩過程確實是非常痛苦的。但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通過觀察不難發現,其他動物在繁衍後代時,似乎承受的痛感遠遠低於人類,這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 最強止痛藥: 將VR加入分娩竟能減少產婦痛苦
    最強止痛藥: 將VR加入分娩竟能減少產婦痛苦 17173彤管有煒 | 2016-12-30 09:54
  • 這歸功於你媽媽生下你時的痛苦
    因此,要想變聰明,增加腦容量似乎就是最簡單的方式。而當腦容量增加時,承擔孕育後代任務的女性必須進化出更寬大的骨盆來生育這些大腦袋的孩子。問題在於,人類同時還存在著另一個進化方向——雙腿直立行走。促成人類直立行走的原因有多種,但是和大多基於生存優勢的假說一樣,這一理論也備受爭議。但是,顯然直立行走不需要太大的骨盆,由此可見,這兩種生存壓力下的進化趨勢截然相反。
  • 鴨嘴獸——地球上最怪異的哺乳動物:為什麼會變得如此怪異?
    現在,由中國和哥本哈根大學領導的國際科學家團隊,對鴨嘴獸基因組進行了獨特的定位研究,並找到了有關為什麼會變得如此怪異的答案。該最新研究結果論文發表在了最新一期的《自然》雜誌上。同時,對鴨嘴獸的基因組進行解碼對於增進我們對包括人類在內的其他哺乳動物如何進化的理解非常重要。 「這是為什麼我們和其他真獸下綱(學名:Eutheria)哺乳動物進化成能生幼動物而不是產卵動物的關鍵。」張教授說,「實際上,鴨嘴獸屬於哺乳動物類。但從基因上講,它是哺乳動物、鳥類和爬行動物的混合物。它保留了許多祖先的原始特徵,這可能有助於其成功適應生活環境。
  • 人類屁股是如何進化的?為何與其他靈長目動物差異如此之大!
    為什麼人類屁股不同於其他動物?隨便問10個人,可能會獲得10個不同的答案,人們提出了各種猜測,認為可能與人類相對較大的大腦有關、或者與人類使用複雜的語言的肢體語言有關、或者與人類能顯著改變周圍世界的能力有關。 讓我們看看動物王國吧!即使是人類近親物種,例如:黑猩猩、倭黑猩猩和大猩猩,也沒有像人類一樣的屁股。
  • 同是哺乳動物,為什麼唯有人類365天都是發情期?
    人類同樣需要將自己的基因延續下去,在其他生物選擇了發情期來確保種族延續時,人類卻在進化中拋棄了發情期,這是為何呢?人類已經獲得了進化發展的優勢,發情期的存在只會阻礙人類的生存,拋棄的發情期正是人類智慧的表現。那麼同是哺乳動物,為什麼唯有人類365天都是發情期呢?
  • 同是哺乳動物,為什麼唯有人類365天都是發情期?
    人類同樣需要將自己的基因延續下去,在其他生物選擇了發情期來確保種族延續時,人類卻在進化中拋棄了發情期,這是為何呢?人類已經獲得了進化發展的優勢,發情期的存在只會阻礙人類的生存,拋棄的發情期正是人類智慧的表現。那麼同是哺乳動物,為什麼唯有人類365天都是發情期呢?
  • 大鵬鳥實力如此強悍,為何甘願屈居第三?原因其實很簡單
    那麼大鵬鳥實力如此強悍,為何甘願屈居第三?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其實如果要看這三個妖怪,他們都是很大有來頭。也許正是因為他們很有背景,他們背後有人,所以說就算被孫悟空打敗之後,他們不用擔心自己被打死。不像那些沒有背景的小妖怪很少有較好的下場。就像是白骨精。而這個而在這個三個妖怪之中,老大青獅精的背後是文殊菩薩。老二白象的背後是普賢菩薩。
  • 鴨嘴獸為什麼如此奇怪-它們的基因是鳥類,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的一...
    除了尖銳的針ech蟲外,這兩隻澳大利亞動物還屬於高度專業化的哺乳動物群體,稱為monotremes,它們不僅產卵,而且還用乳汁餵養幼仔。 兩者的基因都是相對原始且不變的,揭示了幾種脊椎動物的奇異混合體,包括鳥類,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 乍一看鴨嘴獸似乎與眾不同,正是這些差異揭示了我們與地球其他脊椎動物的相似之處和共同的血統。
  • 世界上有那麼多哺乳動物,為何只有人類,全年都可以是發情期?
    世界上有那麼多哺乳動物,為何只有人類,全年都可以是發情期?當然,人類和動物在這一方面,還是存在著區別的,比如全世界有許許多多的哺乳動物,它們都存在這特定的發情期,但是很顯然,人類並不存在發情期,或者說,人類全年365天都可以是發情期,那麼這又是為什麼呢?
  • 自然分娩,媽媽的擔憂,側切還是撕裂?也許你有第三個選擇!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媽媽們如此多變呢?經過溝通才知道她們是害怕產床上的剪刀,也就是會陰側切。完整的身體,好好的組織,突然這麼一剪刀下去,想想就不寒而慄。據報導,我國剖宮產率居高不下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害怕分娩時側切。一些媽媽情願剖宮產,也不願意選擇側切。自然分娩,選側切?
  • 神奇的大自然:有蹄類動物為何生下就會跑?鴨嘴獸竟然沒有胃
    有蹄類動物生下就會跑人類一般要在出生後一年才具備行走的能力,但長頸鹿、大象和其他有蹄類哺乳動物在出生後幾分鐘就能行走了。這並不意味著人類比其他哺乳動物教養後代的能力差,實際上這和我們的大腦息息相關。相比我們的身材,人類大腦的尺寸非常大,我們顱骨(也就是頭骨)的尺寸也很大。
  • 人類胚胎,可以在豬或其他哺乳動物的子宮中,完成發育並生產嗎?
    為了讓已經滅絕的生物重見天日,最好的復活方式就是「克隆」技術,從已經死亡的組織中,提取出遺傳物質,和相應的去核卵細胞進行融合,發育成胚胎,最後將胚胎移植到母體子宮中進行發育和分娩。那麼問題就來了,既然已經滅絕了,胚胎勢必會被移植到不同種類的動物體內,那胚胎能存活嗎?
  • 人類心率夜間變慢的原因和機理
    長期以來,迷走神經(vagus nerve)被認為是導致夜間機體心率變慢的主要原因。迷走神經是心臟自主神經系統中的一種神經,其能供應包括心臟在內的多種內臟器官。文章中,研究人員通過對小鼠和大鼠進行研究後發現,迷走神經或許並不太可能直接參與其中。相反,心臟的天然起搏器—竇房結(sinus node)或許擁有自己的生物鐘。研究者指出,竇房結或許知道何時是晚上,並能相應地減慢心率。
  • 生物史上的謎案:恐龍滅絕的原因,為何如此匪夷所思
    在二疊紀滅絕發生前,海洋生物曾經統治著地球長達3億年,這次滅絕發生後90%的海洋生物消失,生態系統來了一次大規模格式化和重啟。 這一次滅絕後陸地上的爬行動物開始宣告,地球已經不屬於海洋生物了,爬行動物的時代已經到來。在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蓬勃發展的二疊紀,恐龍的雛形漸漸出現了。
  • 非人類雌性哺乳動物的壽命比雄性更長
    研究人員已經發現證據表明,除了人類以外,雌性哺乳動物的壽命也比雄性更長。該小組在分析了前所未有的動物種群的人口統計數據後得出了令人震驚的結論。科學家早就知道,女性比男性壽命更長。但是,確切的原因仍有待辯論。一些進化專家認為年齡差距是因為女性有相同染色體的兩個拷貝。其他人則認為這是因為男人過著高風險的生活,而另一群人則認為這是由於與年齡有關的疾病。
  • 哺乳動物裡,只有人類有這項弱點?這些痛你早就不用受了
    而且大熊貓生出來的幼崽好小一隻,完全沒有痛苦。能把生孩子當兒戲,頓時心裡百感交雜,羨慕,又心酸。 即使注射後,也並不是完全沒有了疼痛的感覺,有可能會因為身體素質不一樣,對疼痛的敏感度和麻醉的抗性不一樣,效果也是不一樣的。一般來說,打無痛針只是減輕了孕媽生產時的絕大部分痛苦。相對於此前開宮口和宮縮的痛苦而言,已經可以忽略了,因此很多人打了無痛針後,會感覺鬆了一口氣,輕鬆了不少。
  • 大熊貓體型那麼大,為何生出來的幼崽,卻小得像只「小老鼠」呢?
    大熊貓體型那麼大,為何生出來的幼崽,卻小得像只「小老鼠」呢?成年大熊貓可以長到一米二到一米八,體重能達到160到240斤,最大的能長到360斤,儼然是一個大胖子,而且這貨可是熊,怎麼看也和老鼠扯不到一塊兒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