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花開花落,望雲捲雲舒,歷史文化博大精深,即刻啟程和小編一起了解歷史吧!
如果說人類是現在地球的霸主,那2.3億年前的中生代,地球的霸主一定是恐龍家族。6300萬年前的白堊紀,恐龍正式告別歷史舞臺,給我們留下了一個生物史上最大的謎團:恐龍到底是怎麼滅絕的?
想了解恐龍的滅絕,先要了解一個是:恐龍是怎麼誕生的。
地球上最慘的物種大滅絕二疊紀大滅絕之後,96%的物種消失了,曾經統治海洋的三葉蟲最終也沒能逃過這次滅絕事件。
在二疊紀滅絕發生前,海洋生物曾經統治著地球長達3億年,這次滅絕發生後90%的海洋生物消失,生態系統來了一次大規模格式化和重啟。
這一次滅絕後陸地上的爬行動物開始宣告,地球已經不屬於海洋生物了,爬行動物的時代已經到來。在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蓬勃發展的二疊紀,恐龍的雛形漸漸出現了。但二疊紀的恐龍還是地球上微不足道的一個種族,它們還處於雛形。
恐龍的起步時代,發生在二疊紀之後的三疊紀,這個時間點,也是中生代開始的時間點。這時候地球上出現了一種叫做槽生齒的爬行動物,也就是恐龍的真正雛形,又被叫做「初龍」。
此時的初龍,就像一個新生的孩子,面對其他生物還略顯稚嫩和弱小,處於猥瑣發育階段,這時候的地球上,霸主是類似鱷魚的爬行動物。
我們現在看到的鱷魚,全世界有大概20種左右,但是三疊紀,僅僅靠已發現的化石,就能確定地球上存在著超過100種鱷魚,再算上那些沒被發現的,可想而知當初的鱷魚家族是多麼龐大。
例如行動靈敏的靈鱷,頂級掠食者斯波特鱷,全身布滿鱗甲的角鱷,還有狂齒鱷楔形鱷等等。在這些鱷魚面前,初龍太弱小了,它們也過著苟且偷生的日子。
直到時間來到2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迎來了第四次物種大滅絕。在這裡我們要說明三疊紀的一個地球面貌,那時候地球只有一塊大陸,就是我們都熟知的【盤古大陸】,這塊盤古大陸在三疊紀晚期即將崩離,軟流圈和巖漿活動劇烈,內部充斥著巨大的壓力。
就好像所有的生物,都生存在一個即將爆炸的氣球表面。終於壓力過大,巖漿噴湧而出,盤古大陸直接被炸成兩半形成了地質學上的勞亞古大陸和岡瓦納大陸。
這個裂縫處在美國東部和加勒比附近,裂縫長度達到了2500千米,寬度50米,從佛羅裡達一直延伸到大西洋,1800萬立方千米的巖漿噴湧而出,以每天覆蓋200平方千米的速度擴散,這次噴發持續了20萬年。
同時噴發出的大量二氧化碳伴著有毒氣體擴散到了大氣中,此時的地球遮天蔽日,巖漿所到之處動植物無一倖免,食物鏈被破壞後的1萬年,大氣含氧量下降到10%而二氧化碳含量卻上升到了8%,這讓很多呼吸能力較差的鱷類滅絕了70%,我們國家的揚子鱷,就是倖存下來的鱷魚種類之一。
以上就是三疊紀晚期地球上的面貌,這時候地球上的恐龍因為還屬於猥瑣發育階段,體型較小,例如南十字龍是最早的恐龍,它們體長1.4米,體重40公斤,行動靈敏,奔跑迅速,心肺比鱷類動物更強壯更能適應災難,於是倖存下來的恐龍成為了第四次物種滅絕的最大受益者。
20萬年後巖漿停止噴發,30萬年後冰期結束,植物開始製造更多的氧氣,空氣中含氧量增加,有毒氣體漸漸消失,於是白堊紀正式到來了:恐龍終於憑藉著自己穩住發育不要浪的生存技能,宣告了自己發育結束了。
地球開始進入了侏羅紀和白堊紀。恐龍大肆繁衍生息,瘋狂進化,空氣中含氧量的增加,讓這些本來不大的恐龍,越長越大。例如梁龍科下的易碎雙腔龍,體長超過35-50米,比現在的藍鯨還要大。
又例如大家都熟知的暴龍科下體型最大的霸王龍,頭高接近6米,霸王龍的種名在拉丁文中是國王的意思,在古希臘文中是殘暴蜥蜴的意思,從名字上就能聽出來,它們都多生猛。
雷龍、蛇頸龍、滄龍、巨齒龍、劍龍等超過1000種的恐龍家族,此時霸佔了地球,再也不是那個二疊紀面對鱷魚猥瑣發育的菜雞了。
關於更多的恐龍種類,以後我們做一期視頻單獨講。總之,我們就知道一點即可:恐龍開始了為期1.6億年的霸主生活。在二疊紀末期出現的食草哺乳動物這時候已經全部消失了,怎麼消失的估計你猜也能猜出來。就這種看起來好欺負又好吃的東西,在恐龍眼裡那不就是個自助餐嗎?
接下來重點來了:就是恐龍這樣一個龐大的家族:
一切都在白堊紀末期結束了。在6500萬年前,所有的恐龍全部消失,給我們留下了千古謎團:恐龍的滅絕到底是如何消失的?
恐龍的消失
最被學術界和大眾接受的說法是隕石撞擊說,我們在這裡把隕石撞擊說簡單給大家捋一遍。
6500萬年一顆直徑10公裡如一個小型城市般大小的隕石,以超過100倍音速的速度,撞擊在墨西哥灣附近,產生了相當於現在世界上所有核武器爆炸能力1萬倍的能量,海嘯淹沒大陸,塵埃進入大氣遮蓋了陽光,和第四次物種大滅絕很像吧?然後還是老套的食物鏈破壞,恐龍餓死的劇情。
這個理論支持是因為科學家在6500萬年前的地層中發現了地球上不存在的元素和衝擊石英。這事聽起來挺自然,為什麼到現在為止還在一直不停地考證恐龍滅絕的原因呢?
因為可能事實沒那麼簡單。
恐龍滅絕的多種假說
到現在為止,關於恐龍滅絕的說法除了彗星撞擊說,還有20多種結論!比如:
氣候變遷說、種族鬥爭說、大陸漂移說、地磁變化說、植物中毒說、酸雨說、造山運動說、火山爆發說、海洋退潮說、溫血動物說、氣溫雌雄說、物種老化說、生物鹼說、繁殖受挫說、氣溫驟邊說、大氣變化說、流星雨撞擊說、重力變化說等等。
邪門的是每一種學說都有考古依據,最後出來了一個綜合原因說。
那麼問題來了:地球上有五次物種滅絕,為什麼我們對白堊紀滅絕這件事這麼耿耿於懷呢?怎麼不多調查調查其它滅絕呢?因為有這幾個原因:
第一:這一次物種滅絕距離我們時間是最近的。
物種滅絕被認為是周期性出現的,確定物種滅絕的時間和方式,有助於我們應對即將到來的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第二:恐龍生存時間太長了。
恐龍統治地球1.4-1.6億年,換算一下人類才大概佔了0.025億年。和恐龍相比人類存在的時間太短了。
這就讓我們思考一個問題:我們人類才這麼幾年就出現了如此高等的文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連外太空都能去了,那你說如果恐龍有智慧它們如果能發展科技,它們得發展成什麼樣?是不是早就有一批高等文明的恐龍,以我們目前想像不到的方式早就離開地球了,留下的化石都是低等種族,先進的文明早被帶走了呢?
第三:霸主級別的種族滅亡了,其他生物是怎麼留下來的?
退一萬步講就算當初的災難性撞擊導致了恐龍滅絕,那疑問是這麼大的家族,一個活口沒留,包括天上飛的翼龍滅絕了,鳥類卻沒滅絕。水裡的魚龍滅絕了魚類卻沒滅絕,兩棲恐龍滅絕了鱷魚卻沒滅絕?你不覺得這種事有點奇怪嗎,就好像有某種力量,點名讓恐龍滅絕一樣。
所以傳染病說才出現了,那是不是有某種集體傳染病就是傳播在恐龍種族上,註定讓恐龍滅亡?你發沒發現這事如果是真的,那疫情也有點那種意思?
另外還有一個學說是超新星爆炸說,影響了恐龍。那這事就更細思極恐了。超新星爆炸那怎麼可能只影響地球呢,其他星球是不是也有過生命?接下來的問題就是:那其他星球的生命去哪了?
隨風來,隨風去。回憶往事,歷史的記憶揮之不去。今天的歷史之旅到此結束了,期待與大家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