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印尼中爪哇強烈地震雖然沒有波及到菲律賓,但同處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的菲律賓政府已高度警惕,在決定派人道主義救援隊赴印尼災區的同時,總統阿羅約命令災難監控和管理部門等機構調整重大突發事故和災難
的應急計劃,火山地震監控專家全力準備應對可能發生的災難。
菲火山地震研究所所長索裡杜姆表示,印尼大地震後,附近太平洋島嶼也發生了規模較強的地震,這並不意味著菲也會發生類似強震。印尼地震後第二天,菲北呂宋地區發生5級以上地震,雖然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但足以令人警覺。他說,儘管菲也處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屬火山地震多發區,但也不必因此驚慌,而是給予足夠重視,提前做好應付大地震的充分準備。
索裡杜姆指出,政府部門已在積極準備應對措施。公造部已在視察公共設施,教育部和大馬尼拉發展署也加入國家災難協調委員會的行列,在公立、私立學校,住宅區及辦公區開展地震預防宣傳。首都地區商業區,高樓大廈物業管理人員已制定緊急疏散計劃,並正在審定全國行動計劃。
菲火山地震研究所的報告指出,菲處於活躍地震帶,芮氏7級或7級以上的地震曾襲擊過菲,強震再次出現的可能性很大。菲位於太平洋西部,地處太平洋板塊和亞歐大陸板塊的交界處,火山地震活動頻繁。菲群島幾大斷層和海溝以及板塊的運動使該群島每天發生地震5到20次。西部斷層距首都馬尼拉僅5公裡。今年4月份的國家地理雜誌曾把菲定為「地震高度危險區」。
索裡杜姆說,菲最為活躍的斷層帶之一的西部谷地斷層約200年前曾產生7級以上地震。雖然目前不能確認這個板塊何時再運動,但經歷這樣長的休眠後,它不久再度運動的可能性正日益上升。菲已啟動地震監控程序。他說,與印尼相比,菲建築物更為牢固。一些報導稱印尼的房屋由磚、木頭或舊材料建制而成,而菲在設備方面好於鄰國。在日本幫助下,菲火山地震研究所的地震監測站已從兩年前的35臺增至目前的64臺,近一半為自動檢測。儘管如此,他也承認:「地震預測仍然是我們的一個難題。」
1990年大地震後,菲火山地震研究所對地震可能給首都地區的影響進行研究,2002年做出了更詳細的研究,並制定了減少地震損失計劃。該所還在芬蘭資助下,研究海嘯傳感器。他說,雖然從技術上無法阻攔海嘯,但社會預警體系非常重要。他強調,雖然目前尚無法預測地震何時發生,但已可以預測地震將在哪裡發生,便於提前做好防範準備。(本報馬尼拉5月29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