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26日,由中國極地青年科學家協會(APECS China)主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極地環境與全球變化安徽省重點實驗室承辦的「第二屆中國極地青年論壇」在中國科大東區活動中心五樓國際學術報告廳舉辦。來自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自然資源部極地研究中心、南京大學、武漢大學、清華大學、中山大學等40多家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學生,以及自然資源部極地考察辦公室和中國極地研究中心負責極地科考的領導和相關負責人共200多人參加了此次論壇。
會議開幕式由APECS China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教授耿雷主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研部部長黃方、自然資源部極地考察辦公室副主任陳丹紅、極地環境與全球變化安徽省重點實驗室主任謝周清致辭。APECS China主席、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青藏高原與極地氣象科學研究所副所長丁明虎介紹了協會現狀。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孫松研究員、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陳立奇研究員、南京大學侯書貴教授、北京師範大學效存德教授和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王亞強研究員受邀做了大會主題報告。
黃方回顧了中國科大參加中國極地科學考察的歷程,鼓勵青年學者要繼承老一輩科學家的探索精神,為極地科學研究添磚加瓦。陳丹紅從目前極地工作的頂層設計、業務體系、基礎研究以及支撐保障能力建設四個方面,介紹了我國極地研究的總體布局、優先發展領域和行動計劃等,並代表管理部門殷切希望青年學者共同推動極地事業的發展,產出更多創新性的成果。謝周清著重介紹了實驗室的發展歷程、研究方向、科研隊伍架構以及學術創新成果,他表示實驗室會繼續發揚孜孜探索的精神,在極地科學研究中再創佳績。丁明虎介紹了協會成立的初衷和願景,表示協會將努力為極地青年研究者提供一個交流合作的平臺,拓展極地-冰凍圈學科的影響力。
孫松做了題為「南極磷蝦與南大洋考察——體會與感悟」的報告,鼓勵青年學者關注極地大洋科考,為中國極地科學事業增添活力。陳立奇做了題為「極區對全球變化的響應與反饋作用一些關鍵科學問題探索」,把如何探索極地科學世界、產出創新性成果的經驗分享給青年學者。侯書貴做了題為「青藏高原冰芯有多老?」,與青年學者分享了挑戰權威、投稿論文的體會。效存德做了題為「極地冰凍圈變化的深度不確定性」,鼓勵青年學者增強與國外極地同行的對話和交流。王亞強做了題為「MeteoInfo及其在氣象數據分析與可視化中的應用」,把自己獨立開發用於處理數據和繪圖的軟體系統公開給青年學者。會議茶歇期間,極地環境與全球變化安徽省重點實驗室孫立廣教授把親著的《風雪二十年-南極尋夢》贈送給青年學者,並且親筆籤名贈言,勉勵大家投身極地科學事業,勇攀學術高峰。
會議還分「大氣和海冰物理」、「大氣和冰川化學」、「遙感技術及應用」和「海洋化學和生物生態過程」四個方向,開展青年教師和學生之間面對面自由的學術討論和交流,得到了與會者的一致好評。為增強研究生對極地科學事業的興趣和參會熱情,APECS China為部分研究生提供了會議差旅資助,並且評選出研究生優秀報告獎和優秀牆報獎。周璐、楊堤益、閔超同學榮獲優秀報告獎,鄧永飛、呂明陽、王今菲同學榮獲優秀牆報獎。
中國極地青年論壇是APECS China的年會,旨在為我國極地青年學者搭建一個交流合作的平臺,展示在極地研究領域取得的成果和進展,探討學科發展趨勢和未來方向,推動多學科交叉和交流合作,激發更多年輕學生對極地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吸引和培養更多的青年極地工作者,增強我國極地科學研究影響力。協會自2018年成立以來已經舉辦多次活動。作為國際APECS的會員組織,為國內青年學生爭取到了外部資助參與MOSAiC Shool和IUGG等國際和培訓的機會。希望未來能夠更好地為青年極地工作者和學生服務,搭建參與國際合作交流和學習培訓的橋梁。
(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極地環境與全球變化安徽省重點實驗室、冰芯和大氣化學同位素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