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地震發生較為頻繁,這不,今天下午17時07分在山東濟南市長清區就發生了4.1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作為第一次接觸地震的濟南人,大多數人都慌慌張張趕緊跑出了家門,有人甚至忘了穿鞋。
在驚訝過後,大家還是要多了解掌握地震避險技能,確保自己的人身安全。
那麼地震產生的原因有哪些呢?來跟著小編一起看看。
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
地震波分為縱波和橫波,縱波速度比橫波快,但橫波是造成破壞的主要原因。一般發生較大的近震時,人們先感到上下顛簸,過數秒到十幾秒後才感到有很強的水平晃動。
世界有三大地震帶,分別是環太平洋地震帶、歐亞地震帶、海嶺地震帶,地震正是因為處在大板塊之間的運動從而形成的。
中國具體的地震帶如圖所示,可以看到山東省也處在地震帶上,那麼發生地震就可以解釋了。
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發生的地震類型多為構造地震和火山地震。
其它由於地層陷落引起的陷落地震;在特定的地區因某種地殼外界因素誘發(如隕石墜落、水庫蓄水、深井注水)而引起的地震;以及因地下核爆炸、炸藥爆破等人為引起的人工地震發生的次數很少,震級很小,影響範圍有限,破壞也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