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饞」鄰國滑雪場疫情下不必關門,法國一市政廳掛瑞士國旗抗議

2021-01-08 環球時報

據瑞士媒體Swissinfo報導,新冠疫情下,法國、德國、義大利宣布關閉滑雪場等娛樂場所,但瑞士決定這些場所將正常開放。法國滑雪勝地沙特爾市市長對法國政府這一決定表示不滿,為了表示抗議,市政廳幾天來一直懸掛著幾面瑞士國旗。

法國上薩瓦省沙特爾市的市長Nicolas Rubin說,這一「象徵性的」、「和平的」姿態,標誌著沙特爾對兩國達成符合當前衛生狀況的一致解決方案的支持。

幾天來,阿爾卑斯山附近國家一直在討論是否關閉冬季度假勝地,以防止遊客進一步傳播新冠病毒。德國和義大利希望度假村關閉到新年,而奧地利和瑞士排除了關閉度假村的可能性。法國則決定允許開放度假村,但不允許滑雪纜車。

周二,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政府計劃採取「限制性和勸阻性措施」,防止法國人在節日期間出國滑雪,尤其是去瑞士。

瑞士內政部長阿蘭·貝爾賽 (Alain Berset)上周表示,瑞士「是自治的,(我們)可以自己決定是否開放滑雪場。但我們知道什麼是危險的。局勢不能失去控制」。

世界衛生組織緊急事務負責人麥可·瑞安周一說,滑雪時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可能很小,「真正的問題將出現在機場、接送人們往返於滑雪場的旅遊巴士、滑雪纜車、以及人們聚在一起的地方。」他還警告稱,滑雪後的室內社交可能特別危險。

今年早些時候,法國、義大利和奧地利的滑雪勝地發生了幾起「超級傳播事件」,助長了整個歐洲大陸新冠病毒疫情的蔓延。

相關焦點

  • 法國小鎮為滑雪改掛瑞士國旗
    法國小鎮為滑雪改掛瑞士國旗】新冠疫情之下,法、德、意等國決定暫時關閉滑雪場及相關餐飲娛樂活動,但瑞士仍舊保持該行業開放,這引發了鄰國滑雪行業的眼紅。日前,法國靠近瑞士的薩瓦省及上薩瓦省滑雪業人員在組織了遊行。很多人認為,只需不遠的車程,民眾即可「跨國滑雪」,這是「讓自己餓肚子,給外人荷包送錢」的愚蠢政策。為表抗議,上薩瓦省Ch tel鎮鎮長盧班撤下市政廳前的法國國旗,並換上了8面瑞士國旗。
  • 為了掙錢,小鎮選擇「叛國」,直接將國旗給換了
    在法、德、意等國決定禁止滑雪及相關餐飲娛樂活動營業時,瑞士做出了自己的選擇,沒有呼應德國總理默克爾的倡議,決定仍然開放滑雪及相關餐飲娛樂活動,鄰國開放而本國禁止,法國一個小鎮甚至直接更換瑞士國旗,以期待能夠像瑞士一樣能夠自由滑雪。
  • 我的世界:國旗製作教程第二期——法國+瑞士國旗!
    沒錯,又是我……我們繼續進入我們的國旗製作教學第二期!本期給大家帶來兩款國旗,因為都比較簡單,很容易學習!因為我的世界旗幟的豎直特性,所以我們將兩國國旗按照順時針旋轉90度。第一款:法國三色旗需要準備的東西有一個白色旗幟、3個藍色染料和3個紅色染料。第一步,把白色旗幟放在最中間,把三個藍色染料放在最上面一排。
  • 「法國蜘蛛俠」爬香港中環高樓掛中國國旗和香港區旗...
    本文原標題:《「法國蜘蛛俠」爬香港中環高樓掛中國國旗和香港區旗【看世界·新聞早知道】》晨讀三分鐘,世事掌握中8月17日星期六,農曆七月十七封面新聞「法國蜘蛛俠」爬香港中環高樓掛中國國旗和香港區旗一名外籍男子昨日8時許爬上香港中環長江集團中心高樓
  • 當國旗擬人化,瑞士的國旗很有特點,但最帥的還是五星紅旗
    如果今年沒有疫情的話,2020年的奧運會將會在東京舉辦,各個國家的選手和觀眾都會匯聚一堂,一起來見證奧運會。 為了迎接奧運會,有位日本畫師將各國的國旗用自己的畫風表現了出來,下面就來和大家一起分析一下。 加拿大的國旗
  • 五星紅旗映射瑞士雪山,麗江玉龍雪山升起瑞士國旗
    4月19日凌晨,瑞士採爾馬特市旅遊局用燈光將一面五星紅旗投射到附近阿爾卑斯山脈的馬特宏峰,以此表示在新冠疫情期間同中國人民團結一心。採爾馬特市旅遊局在其官網上說:「中國人民在疫情中遭受了巨大痛苦,此刻正處於恢復期。我們向中國人民致以最誠摯的祝福,特別是我們的友好城市麗江。
  • 國旗事件引發北愛爾蘭最嚴重騷亂
    據法新社報導,英國北愛爾蘭首府因「懸掛國旗」問題引發的衝突還在繼續。1月12日,仍有數百名示威者在市政廳前舉行抗議活動,他們焚燒車輛,襲擊警察。在持續近一個月的示威衝突中,先後有近100名警察受傷。
  • 整個美國風雨飄渺,抗議不斷疫情不止,密西西比州長這時候出手了
    抗議者連國旗都想換掉。與密西西比州換掉南方邦聯州旗相比,「黑人之死」抗議者更加激進。近日,在美國著名請願網站上,有人發布了一則「呼籲更換美國國旗和國歌」的倡議。這份倡議的內容,可謂寫得煞有其事,作者激情澎湃地說:「我們青少年是美國的未來,我們理應提出自己的國旗設計方案。」作者批評原來的美國星條旗「不僅難看,而且寓意非常不好」。
  • 麗江回應馬特宏峰 瑞士國旗飄揚在玉龍雪山
    4月21日下午,在玉龍雪山景區馬特宏風情園,中瑞兩國國旗迎風飄揚。同時,一條寫著「中國麗江—瑞士採爾馬特 友好城市 守望相助 共克時艱」的橫幅也懸掛在風情園。
  • 地球相冊 | SpaceX載人飛船順利返航,德國街頭上萬人為自由抗議
    德國疫情得到控制後,為預防疫情「新高峰」的出現,德國政府規定民眾在公共場合必須保持1.5米的社交距離,如果無法避免近距離接觸,則必須佩戴口罩。此次抗議活動被稱為「自由日——大流行的結束」,示威者高呼「要自由」、「我們就是第二波疫情」等口號。
  • 土耳其人怒懟荷蘭卻誤燒法國國旗 土網友:沒啥!同一坨狗屎
    近日,網上流傳著一段一群憤怒的土耳其人「燒國旗」的視頻。在視頻中,他們雖發洩了情緒,但留下的卻是尷尬,因為——他們燒錯了國旗。俄羅斯RT新聞網13日報導稱,這群土耳其人很快成為了社交媒體上的笑柄,網友稱他們燒的很明顯是一面法國國旗。
  • 阿波羅11號太空人在展開美國國旗之前插了一面瑞士國旗
    1969年歷史性的登月行動中,太空人巴茲·奧爾德林(Buzz Aldrin)在展開美國國旗之前,被巧妙地騙在月球上插上了一面瑞士國旗。美國宇航局在50年前的這個月,1969年7月20日晚上登陸月球。這次歷史性的任務見證了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巴茲·奧爾德林和麥可·柯林斯安全往返月球。
  • 暴風雨讓法國腹背受敵!巴黎人面對疫情不用膽怯,因為身後有市長媽媽!
    法國!抗住啊! 尼斯附近的小夥伴,我們很擔心你們,你們還好嗎? 巴黎市長開掛回應所有問題! 哎,整個法國這糟心的疫情啊,菌菌不知道法國東南地區的消防人員在艱苦作戰中,雨水天裡,有沒有戴口罩? 想想都替法國感到艱難... 再把目光移到世界藝術時尚美食之都的巴黎,Paris,你還好嗎?
  • 世界上陸地鄰國最多的國家是誰,有多少個鄰國?
    世界上除了島國,很多國家都是有陸地鄰國的。即使是島國,也有一個島上有兩個國家的,比如北美洲的伊斯帕尼奧拉島,東屬多米尼加,西屬海地。今天我們聊一個有趣的話題:哪些國家的鄰國較多。世界上有兩個國家的陸地鄰國是最多的,都有14個陸地鄰國,其中就包括我國。
  • 瑞士:多年戰機就飛8小時,新年開始全天值班,一年多花2個億!
    中國有句老話,越有錢的越摳門,瑞士作為歐洲乃至世界有名的富裕國家,居民生活節儉成風,這是常態,但是該國政府節儉卻導致了巨大的笑話,該國政府長期規定,空軍按照8小時工作制上班,8小時之外戰機不飛,理由是,財政沒錢!最近在國際輿論的巨大壓力下,該國終於宣布從2020年12月31日開始,瑞士空軍將改成7X24小時全天候值班,接到通知後戰機可以在15分鐘內緊急升空!
  • 邂逅長白山原始雪域的滑雪天堂——長白山魯能勝地滑雪場
    之前給各位小夥伴兒介紹了長白山後有不少小夥伴對長白山滑雪項目很感興趣今天就讓我們來說說長白山魯能勝地滑雪場長白山魯能勝地滑雪場長白山魯能勝地滑雪場位於北緯41°的黃金滑雪避暑度假帶,是國內首個專業為初中級滑雪者和度假遊客提供完善教學體系的滑雪場地。長白山魯能勝地滑雪場一期面積約30公頃。
  • 美國一旅店外挪威國旗被誤認為南方邦聯旗幟,店主無奈撤下國旗
    【環球網報導 記者 侯佳欣】因「黑人之死」引發的抗議浪潮仍未平息。近日,美國密西根州卻出現了這樣尷尬的一幕:當地一家名為「北歐菠蘿」(Nordic Pineapple)的旅店老闆將一面挪威國旗從入口處移除,原因是有人將其誤認為南方邦聯旗幟,並指責店主以此宣揚種族主義。
  • 英國+西歐13天精選之旅 英國 德國 法國 瑞士 義大利 比利時
    )第7天 巴黎 - 約320KM-法國小鎮第8天 法國小鎮-約350KM-琉森(瑞士)第9天 琉森-約130KM-瓦杜茲(列支敦斯登)-約160KM-富森(德國)第10天 富森-約122KM-慕尼黑-約162KM-因斯布魯克(住奧地利小鎮)第11天 奧地利小鎮- 約360KM威尼斯(義大利) - 約160KM
  • 瑞士概況
    瑞士國旗    【國旗】 呈正方形。旗地為紅色,正中一個白色十字。瑞士國旗圖案的來歷眾說紛紜,其中有代表性的說法就有四種。至1848年,瑞士制定了新聯邦憲法,正式規定紅地白十字旗為瑞士聯邦國旗。白色象徵和平、公正和光明,紅色象徵著人民的勝利、幸福和熱情;國旗的整組圖案象徵國家的統一。這面國旗在1889曾作過修改,把原來的紅地白十字橫長方形改為正方形,象徵國家在外交上採取的公正和中立的政策。    【國徽】 盾徽。
  • 瑞士琉森:古城幽 雪山秀
    風光篇  琉森湖是瑞士的第四大湖泊。湖泊形狀曲折,延伸出多個支點把琉森城和群山連接了起來。琉森湖總面積114平方公裡,海拔434米。部分湖岸直接上升形成高於湖面的山峰,有些超過1500米,形成了包括瑞吉山,皮拉圖斯山等如畫的景色。  琉森湖區是瑞士的傳統度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