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的人們一直有一個夢想,那就是能夠飛天,去看看地球之外的世界是什麼樣?而這個夢想,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在1957年終於實現了。1657年10月4日,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標誌著人類正式開始宇宙的探索。
雖然從1957年到2020年只過去了63年,但是人類的太空科技發展速度是非常快的。短短的63年時間裡,我們實現了載人登月,實現了月球背面的著陸,實現了火星的一系列探索。同時,我們還在1977年先後發射了旅行者一號和旅行者二號,它們的目標是走出太陽系,探索更加遙遠的星空。
旅行者一號經過43年的飛行,目前它距離地球已經有210億公裡,是人類航行最遠的探測器。那麼旅行者一號飛出太陽系了嗎?答案是沒有,根據科學家對太陽系的觀測,算上奧爾特雲,太陽系的直徑達到了一光年以上。以旅行者號的速度,想要飛出去,恐怕需要數萬年的時間。
雖然太陽系在我們的眼裡也是一個非常廣闊的空間,但是在銀河系面前,它只是一粒塵埃。直徑達15萬光年以上的銀河系,像太陽系這樣的恆星系,數量至少也在千億以上。對於很多的科學家來說,探索縱橫銀河系才是一個偉大的夢想。
那麼這樣偉大的夢想有希望實現嗎?我們都知道,速度是決定我們能夠探索多大範圍的關鍵因素,在地球時代,我們依靠速度的優勢,能夠快速走遍地球。而速度的優勢也讓我們對地球有了全面的認知,它讓地球變成了一個地球村,變成了人類的後花園。
可見速度決定著人類的未來,當我們走出地球之後,看到了浩瀚的宇宙,而宇宙的距離以光年為基本單位,相對應的基本速度就是光速。由此可見,光速在宇宙中也只能算是一個非常普通的速度,曾經有人問:如果人類製造出光速飛船,我們能夠縱橫銀河系嗎?
站在太陽系的角度,直徑只有一光年左右,以我們現在的飛船速度,要飛出太陽系需要數萬年。可如果是光速飛船,那只需要一年左右,可見如果人類製造出了光速飛船,我們可以縱橫太陽系,那個時候的太陽系就是人類的的後花園。
可是當我們將視野放在整個銀河系,那光速就太慢了,要知道以銀河系15萬光年以上的直徑,光速飛行即使要直線穿越一次也需要至少15萬年的時間。如果是想要走遍銀河系,那可能需要的時間至少是在數百萬年以上。通過這些,我們可以看出,光速飛船想要縱橫銀河系根本不可能。
看到這裡,相信很多朋友都會對人類的未來太空探索呈現消極情緒,原因就是在人類現有的相對論理論之外,物體的極限速度就是光速,有靜態質量的物質是不可能超越光速的。這是愛因斯坦相對論告訴我們的真理,而且這個真理已經得到了科學的證實。
如果是這樣,那是否意味著人類將永遠被困在銀河系,永遠無法探索整個銀河系的奧秘?如果我們連小小的銀河系都走不出去,那又何談探索整個宇宙?所以,當很多人看到這些都會對人類的未來感到絕望,那麼光速真的不可破嗎?
我們都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存在即為合理。如果宇宙中存在超光速現象,那說明光速並不是速度的極限。那麼宇宙是否存在超光速現象嗎?答案是肯定的,最明顯的的就是宇宙的膨脹。
現代科學理論認為宇宙起源於138億年前的奇點大爆炸。大爆炸之後誕生的宇宙一直都在快速膨脹,而這個膨脹的速度並不是恆定的,離我們越遠的星系,膨脹的速度越快,超過150億光年之後,星系遠離我們的速度就超越了光速。
所以,人類才有可觀測宇宙範圍,可觀測宇宙範圍之外還存在更加浩瀚的宇宙空間,只不過由於膨脹的速度超越了光速,我們無法觀測到而已。既然宇宙膨脹的速度能夠超越光速,那麼說明在宇宙中光速並不是極限的速度。
即使宇宙膨脹的速度超越了光速,那人類就有希望在未來實現超光速飛行。當然,這種超光速飛行跟我們普通的速度模式是完全不同的,科學家對此的認知是空間的扭曲,宇宙的膨脹本身就是一種空間的扭曲。只要我們能夠應用宇宙空間的扭曲,那麼就可以實現超光速飛行。
科學家目前將這種超光速模式稱之為曲率航行或者是蟲洞穿梭,對於蟲洞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它是愛因斯坦相對論下的產物,從理論上來講 ,蟲洞應該也存在於宇宙的各處。只不過,直到現在,我們還沒有真正在宇宙中發現蟲洞,而且也無法證明蟲洞是否存在。
如果我們能夠在未來證明蟲洞能夠存在,並且可以在宇宙中尋找到天然穩定的蟲洞,那麼人類的星際文明時代將真正到來。那個時候,銀河系將無法束縛我們,而我們利用曲率航行或者是蟲洞穿梭,就可以輕鬆縱橫銀河系,那個時候銀河系就是人類的後花園。
當然,如果人類真的實現了超光速飛行,我們的腳步自然也不會停留在銀河系,而是向銀河系之外的浩瀚空間前進。只要人類的科技不斷發展前進,星辰大海終有一天會完全成為我們的後花園。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們甚至能夠走出這片宇宙,讓整個宇宙成為我們的後花園。對此,小夥伴們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