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小文
陽光、水、空氣是構成生命的三大基礎要素,沒了其中任何一樣,地球都不適宜人類生存,而氧氣作為人類生存的必需品,人類一旦離開氧氣過不了多久就會窒息而亡。
但這並不代表,氧氣是越多越好的,甚至,在某些時候,氧氣還會變成毒氣,當氧氣的含量達到一定程度之後,人體就會出現「氧中毒」現象。
我們通常說的氧氣,是指由兩個氧原子構成的氣體,氧氣均勻地分布在空氣的各個角落裡,除了深海或者青藏高原等受到氣壓、海拔影響的地區外,氧氣在空氣中的含量為百分之20左右。
植物是地球氧氣的「製造機」,在距今大約2億年前,地球處於一個富氧狀態,當時地球的氧氣佔比達到了百分之35左右,生物和植物的體型都無比的巨大。
然而,地球的氧氣變化屬於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如果現代氧氣突然增多,人類的身體會感到嚴重的不適,屆時,即使氧氣再多,人類也無法正常呼吸。
那麼,假如現在地球的含量突然增多了兩倍,地球上的生物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生物會回歸到恐龍時代嗎?
首先,氧氣會為細胞提供活性,而人類的大腦和心臟的跳動,都離不開氧氣源源不斷地輸送,但如果氧氣翻倍,人的大腦反而會出現缺氧的情況,這時候的人類伴隨著胸部不適,胸悶咳嗽,呼吸困難,嚴重時可發生肺水腫,甚至休克的症狀。
而即使人類強行適應了氧氣含量的變化,生物的壽命也會大幅度減短,在富氧狀態下,人類的新陳代謝系統加快,這也意味著人類會過快地衰老。
而氧氣還會與人體細胞中的氧化酶發生反應,可生成過氧化氫,進而變成脂褐素,大量的脂褐素堆積在人體的血液當中,會導致人類思考能力下降,行動緩慢,最終每個人都變得「老態龍鍾」。
在氧氣翻倍的情況下,只有植物和昆蟲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相反,氧氣還會為昆蟲提供得天獨厚的生存環境,昆蟲類的體型被放大數倍,而在過去,處於富氧時期的地球上的蟲子,僅僅是一隻蜻蜓就有兩米那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