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筆者-小文
氧氣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資源之一,沒有它,任何動物都無法存活,但氧氣並不是越多越好的,太多的氧氣會導致人窒息,甚至是氧中毒等惡劣的情況出現。
我們常常聽到一個詞是「窒息」,在狹窄或者多人的空間裡,人們通常會感到不適,有時還會出現呼吸困難等症狀。
這是因為人多的地方二氧化碳的量也會隨之增多,對於二氧化碳是無毒的,但過多的二氧化碳會導致氧氣的濃度降低,從而影響人們的正常呼吸。
不過,除了二氧化碳會給人缺氧的感受以外,過多的氧氣或許給人的危害更大,或許你聽說過「氧中毒」這個詞。
氧中毒是指當機體吸入高於正常壓力的氧氣一段時間後,身體的某個系統或者器官的功能發生病理性變化的症狀。
一般而言,氧氣在空氣中的佔比為百分之二十,這對於生物和人類而言都是相對舒適的正常數值,但一旦超出這個指標,人就會出現胸悶、頭暈、嘔吐等症狀,嚴重者還會因為缺氧而休克。
在距今大約兩億年前,當時的地球就處於富氧的狀態,那時候地球的氧氣含量在百分之30左右,生物的體型異常龐大,僅僅是一隻蜻蜓展開翅膀就有兩米。
但如果是現代,地球的氧氣突然翻一倍的話,可能會造成大規模的生物滅絕事件,因為生物是跟隨環境的變遷,在漫長的時間裡不斷適應並進化而來的。
而環境的突然變化,毫無疑問會導致現代生物無法適應,而且結果就是大量的植物和動物死亡,即便人類可以利用科技在富氧環境下生存下來,我們的身體機能也會受到影響。
在富氧環境中,人身體內的細胞受到活性因子的影響會過分活躍,充足的氧氣本來可以讓我們思維更清晰,頭腦更聰明,但過多的氧氣則會讓我們頭昏腦脹,加速細胞的老化。
而在環境大變的情況下,最終能夠存活下來的可能就只有昆蟲一類生物了,屆時它們的體型就會以數倍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