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學生們來說,今天註定是難忘的一天。
因為早操過後,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氣球「寶貝」。之前,我託一位同事幫我買了一袋愛心氣球,現在組織全體老師在幼兒班教室吹氣球、繪圖案,各班主任為了讓學生有一個更好的體驗,精心挑選氣球的顏色、大小,口中時刻念叨著孩子們的暱稱,也會根據每位學生的特點繪製專屬的表情。
當孩子們拿到氣球「寶貝」時是那樣的興奮,他們以為這就是普通的活動,於是利用校園的風景擺出各種形狀,甚至模仿起媽媽懷弟弟、妹妹時的囧態。
我告訴他們,這個氣球「寶貝」要在每個人的肚子裡呆一整天時,可以看出個別學生有了退意,但更多的是不服輸的勇氣。
六年級班主任給我說:我們的學生早上都站著上課,因為他們說坐著不舒服。吃飯的時候,我們學校的學生喜歡在操場圍在一起蹲著吃飯,但今天各自有了「寶貝」,讓他們受盡了折磨。
端的起飯碗,就蹲不下去;蹲的下去就端不起飯碗。學生給我訴苦:老師,可以在吃飯的時候把氣球拿出來嗎?我說:不行,當你們不聽媽媽話的時候,有想過她們在懷你們時也是這麼難受嗎?
從那時起,不管多難受,再也沒有人在我面前埋怨過。儘管洗漱、午休時有太多的不方便,但都會咬牙挺過去。
期間,有一個學生的氣球爆了,「寶寶」沒了,一個大男生急的當場大哭。下午在生命教育課上他躲在角落,因為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寶寶」,而自己沒有照顧好自己的「寶寶」怕被大家嘲笑。
中午太陽高照,有些學生穿的是黑色上衣,不知從哪兒聽說氣球受熱容易爆炸,在午操的時候,有一位學生特別緊張,結果「寶寶」沒了,其他學生都轉頭看向他,心裡嘀咕著:寶寶,你可得爭氣啊!
從一開始的高興,到學習、生活中所遇到的苦惱,接著有學生趁著老師不在偷偷把氣球拿出來,或者自己的氣球爆了,再讓班主任拿一個裝進肚子裡。
到最後放學站路隊的時候,所有人都還頂著個大肚子,儘管只是個氣球,但一整天下來,他們之間經歷了太多的不容易,每一個孩子都在用心保護著自己的「寶寶」,真要分開卻是捨不得。
我們倡導學生要多幫媽媽做家務,因為媽媽的苦和累鮮有人知。我們用一整天的時間,讓孩子們實實在在地體驗了一次當「媽媽」的感覺。做母親的辛苦,我想每一個學生都有各自深刻的體會。
德育的培養,很多時候我們只注重學生日常品行的矯正,而忽視了他們心理方面的教育。如果把德育比作一棵顆樹,那麼心靈的啟迪決定根須的延伸。
藉助網絡課程,我們把「生命教育」這種容易被人忽視的課程體系引入課堂,通過互加計劃對接專業的教育機構,讓我們有機會更深入的了解自己。「生命誠可貴」,對自己的生命負責,才能感知世間的美好。
▼
把時間交給閱讀
來都來了,點個在看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