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科技訊(悠悠/編譯)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目前,歐洲南方天文臺(ESO)望遠鏡最新拍攝到令人驚異的螺旋星雲。
天堂美景:2011年,VISTA望遠鏡拍攝到瀉湖星雲令人驚異的恆星形成區域
宇宙之美:歐洲南方天文臺VISTA望遠鏡拍攝的獨特螺旋星雲
歐洲南方天文臺將這張照片比喻成「天空焰火表演」,一些天文學家有時將螺旋星雲稱為「上帝之眼」。據悉,螺旋星雲位於寶瓶座星群,距離地球大約700光年。
這張照片是在歐洲南方天文臺4.1米直徑VISTA望遠鏡紅外線光譜下拍攝的,揭示了串狀寒冷星雲氣體清晰呈現在可見光範圍內,在其背景清晰可見大量的恆星和星系。
事實上行星狀星雲與行星並沒有關係,之所以這樣命名它們是由於行星狀星雲首次發現於18世紀,早期望遠鏡觀測它們非常類似行星。行星狀星雲是由垂死恆星外層脫落的灰塵、電離材料和分子氣體構成,如圖所示,一顆垂死恆星正在進化成為一顆白矮星,在圖像中心位置呈現為微小的藍色圓點。
環繞垂死恆星周圍的氣體和灰塵形成一個複雜的花卉結構,在中心主恆星釋放的耀眼紫外光線中灼熱發光。
功能強大的歐洲南方天文臺望遠鏡顯示了該行星狀星雲環的美妙結構,紅外光線下可辨析出寒冷分子氣體是如何形成的。從行星狀星雲輻射的物體堆積形成細絲狀結構,儘管它們看上去十分微小,但是這些叫做彗星結的串狀分子氫氣實際大小與太陽系相近。
螺旋星雲的主環結構直徑大約2光年,大約是太陽和最鄰近恆星之間距離的一半。然而,從該星雲垂死恆星釋放的宇宙物質擴散至星雲之外至少需要4光年。由於紅色分子氣體遍布這張圖片,它們在紅外線範圍下顯得格外清晰。
由於圖像中的分子可形成彗星結,它們能夠倖存於垂死恆星釋放的高能量放射線之中,被灰塵和分子氣體所隔離。目前尚不清楚這些彗星結是如何起源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