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智庫周三發布了最新一期全球城市生活成本排行榜,在新冠病毒疫情下,中國香港生活成本仍為全球最高之一;而瑞士蘇黎世及法國巴黎則取代新加坡及日本大阪,與香港同居榜首位置。
經濟學人智庫《2020年全球生活成本》(Worldwide Cost of Living 2020)最新的調查結果,顯示了自年初以來新冠病毒疫情如何改變全球133個城市的生活成本。
疫情影響生活成本的主要原因包括貨幣匯率、供應鏈、政府政策(如價格控制及加稅)、居民可支配收入減少及生活模式改變等。
研究顯示,截至今年9月,這些城市的138種商品及服務的價格於過去一年平均只上升約0.3個百分點。
美洲、非洲及東歐等城市的生活成本自去年起回落,而西歐城市則愈來愈昂貴,部分反映了歐洲貨幣相對美元上升的影響。
在報告涵蓋的10個類別中,菸草及消閒(包括消費電子產品)產品的價格上升最多,至於服裝的價格跌幅最大。
以美元計價生活成本漲幅最大的是伊朗的德黑蘭,排名上升27位至第79位,因伊朗受美國制裁影響商品供應。不過,德黑蘭的生活成本(指數為62)仍遠遠低於香港、蘇黎世和巴黎(指數103)。
至於上次榜單與香港並列首位的新加坡及大阪,最新排名分別下跌至第四和第五。報告指,因疫情大流行導致當地外勞離開,而新加坡的整體人口自2003年來首次出現收縮,需求下滑並陷入多個月的通縮。大阪亦出現類似的趨勢,消費者價格遲滯,以及日本政府補貼公共運輸等成本。
報告表示,生活成本跌幅最大的城市為巴西的裡約熱內盧和聖保羅,反映當地疲弱的貨幣及貧窮程度上升。
展望明年,經濟學人智庫稱,這很大程度仍取決於疫情的發展,但預期目前的價格趨勢仍將在2021年延續。
在2022年前,環球經濟看來不大可能回復到疫情前的水平,開支將會繼續受限制而價格仍將有下調壓力。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會優先考慮購買必需品、家庭娛樂和更快的網際網路接入。至於高價商品、服裝和戶外休閒活動的開支將繼續低迷。
此外,筆記本電話及智慧型電話售價,以及多種食品價格也將受關稅戰的影響。進口商品也會繼續受到貨幣波動的影響。報告預計,在線銷售將在2021年繼續擴大其在零售總額中的份額。然而,即使在線零售商也將難以找到新的收入來源,並將依靠價格競爭增加銷量。
來源:環球外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