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贈臺大熊貓「團團」「圓圓」在6月28日生下一隻雌性熊貓寶寶,喜迎「二胎」!的確,與在大陸一樣,大熊貓在臺灣同樣備受歡迎。

大家都知道,大熊貓是我國的國寶。從1982年起,我國就停止了向外國無償贈送大熊貓的做法,外國要想短暫獲得大熊貓,只能支付費用租借,期間生下的熊貓寶寶在兩年後要交還。從那時起,贈送僅限國內,比如向香港、臺灣。
大熊貓「團團」「圓圓」是作為兩岸交流的象徵被贈送給臺灣,它們於2008年12月赴臺,2009年農曆大年初一首次與臺灣民眾見面。說起來,「團圓」赴臺的道路有些坎坷,輾轉了好幾年,不過,這絲毫不影響人們對它們的喜愛。
在臺灣的這11年多來,「團圓」一家一直受到超高的歡迎,不僅是臺北市立動物園裡的「大明星」,黑白相間、憨態可掬的它們在當地還掀起一股「熊貓熱」,帶去巨大商機。
臺北市立動物園早在大熊貓到來之前,就斥資2.5億元新臺幣,打造3層樓的特展館,還訓練10名大熊貓專屬「保姆」到島外受訓,可見對它們的重視程度。

不管在哪兒,大熊貓總能創造不菲的經濟效益。2013年,「團圓」的大女兒「圓仔」出生時曾在臺灣掀起熊貓熱潮,相關商品賣到缺貨,周邊商品的產值高達5億元新臺幣。如今熊貓寶寶剛出生,便被寄予了厚望。
臺灣各行各業紛紛搶佔「熊貓商機」。臺灣著名的誠品書店當時推出了介紹「團圓」的DVD、各大百貨先後推出大熊貓玩偶系列,相關的紀念銀章、金幣也相繼亮相。為搶攻熊貓商機,臺灣還推出「團圓」郵票,引發集郵迷搶蓋紀念郵戳,有人一口氣花了四五千新臺幣收藏郵票。

2013年7月6日, 「圓仔」誕生,再次掀起「熊貓熱潮」。由於「圓仔」是第一隻在臺出生的大熊貓,當地人們倍感親切。臺灣媒體更對「圓仔」的有關信息爭相報導,如:何時長毛、何時出牙、何時睜眼等等,比對自己家孩子還瘋狂。當年,媒體評選的島內十大新聞人物榜,「圓仔」不僅是唯一上榜的「動物」,還高居第二位,風頭蓋過大導演李安。
同年10月26日,出生僅112天的「圓仔」成為臺北市「榮譽市民」,並被「邀請」擔任 「保育大使」,成了繼無尾熊、大象、丹頂鶴後,第四種獲頒榮譽市民的動物。
「圓仔」於出生第二年對外亮相。當時周邊相關商品傾巢而出,從抱枕、紅包袋、娃娃車到手機殼上都能看到「圓仔」的模樣,商品種類多達80項,被估可創造5億新臺幣商機。

十多年來,臺北市立動物園每年平均入園遊客307萬人次。2009年,「團圓」首次跟大家見面時,遊客飆到360萬人,2014年「圓仔」亮相時人次衝到420萬,排隊看熊貓的民眾,多到得限制觀看的秒數,相關人潮更帶動周邊主題商店的買氣。
如今動物園迎來新的熊貓寶寶,在當前的悶經濟下,它的誕生被寄予帶動觀光和經濟發展的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