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國家都有專屬的國寶動物,澳大利亞有考拉、泰國有亞洲象、印度有孟加拉虎、俄羅斯有北極熊、西非有矮河馬等等,而說起中國的國寶,全世界人民腦海裡都會出現一幅畫面:一隻黑白分明、憨態可掬的大熊貓正嚼著竹葉,隨地翻滾。
翻開歷史的長卷,這種唯有中國才有的珍奇動物可以追溯至上古神話時期,傳說涿鹿之戰中,黃帝的坐騎是飛龍,而蚩尤的坐騎是「食鐵獸」,經過考證,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大熊貓。即是人類進化尚未完成時,熊貓就已生存在華夏大地。
事實上,自古以來,大熊貓就是神秘的奇珍異獸,其名稱就有數十個之多:貔貅、貘、貊、騶虞、白熊、猛氏獸等,到了近代它的學名本叫貓熊,不過在漢字豎排右書改換為橫排左書的時期,被誤讀為熊貓,以訛傳訛、久而久之它的中文通用名就被大家公認為大熊貓。
但別看大熊貓胖乎乎、毛茸茸,就以為它只會撒嬌賣萌裝可愛,實則它搞起外交、拉動經濟的功力可都一流的。那麼本文就來看看可愛到極致的大熊貓如何在經濟、外交等領域大有作為,在世界的舞臺上保持發光發熱的狀態。
外交神器:美英日9國獲贈中國大熊貓
中國一直將大熊貓視為和平與愛的象徵。從生態習性來看,熊貓只吃竹子,不獵食其他動物,是大家眼裡能與友鄰和平共處的「義獸」。在西晉時期,大熊貓被稱之為騶虞,在當時戰爭不斷、混亂分裂的局勢下,所有戰士都遵守著一個規則:兩軍交戰沙場爭鋒,只要有一方舉起騶虞旗,此次戰鬥就會戛然而止。因為這面繪製著大熊貓的旗幟,表示請求和平友好,停止衝突。
從哲學意義來看,大熊貓身上所具有的黑白兩色,也是中國古代陰陽哲學的象徵符號,代表了和諧共處、平衡統一的「理想狀態」。所以中國通過向其他國家贈送或租借大熊貓,從而增進友好關係、宣揚世界和平,這稱之為「熊貓外交」。
中國的熊貓外交最早可追溯至唐朝,據日本《皇家年鑑》記載,公元658年10月22日,唐朝女皇武則天將一對大熊貓和70張皮作為國禮,送給日本天武天皇。而將時間線拉回到近代,1941年,大熊貓開始成為我國最高規格的國禮,當年宋美齡向美國贈送一對大熊貓以示對其救濟中國難民的謝意。在1972年,美國還再次獲贈一對友誼大使——大熊貓「玲玲」和「興興」。
通過梳理,1946年-1974年,英國獲贈3隻大熊貓;1957年-1959年,前蘇聯獲贈2隻大熊貓;1965年-1980年,朝鮮相繼獲贈5隻大熊貓;1973年法國獲贈2隻大熊貓;1975年墨西哥獲贈一對大熊貓;1978年中國贈送西班牙一對大熊貓;1980年德國接收了一對大熊貓;1972年-1982年,4隻大熊貓相繼被贈予日本等等。
更別說,在1869年法國博物學家戴維首次向世界介紹大熊貓後,西方國家一度掀起「熊貓熱」,數不清的傳教士、探險家、旅行家、狩獵家不遠萬裡、不畏艱險來到中國,希望在這片古老而遼闊的大地上,捕捉並帶走這種奇珍異獸。據不完全統計,1936年-1946年間,從中國運出的活體大熊貓共計有16隻;另有至少70具大熊貓標本存放在西方國家的博物館裡。
然而,在氣候變化劇烈,外國捕獵者瘋狂捕獵,城鎮發展森林減少等因素影響下,野生大熊貓的生存條件惡化,數量銳減。1982年後,中國響應保護瀕危動物的全球號召,停止了向其他國家無償贈送大熊貓的做法,改為有年限的「研究型租借」。大熊貓只能以「訪問」方式出國旅居,而旅居期間它們在國外生下的寶寶所有權依然歸屬中國。
熊貓經濟效應年超34億!日本熊貓情結解析
據此前一項統計,截止到2017年,曾獲贈或租借大熊貓的國家就包括美國、英國、俄羅斯、朝鮮、日本、法國、墨西哥、西班牙、馬來西亞、比利時、蘇格蘭、丹麥、韓國、澳大利亞、奧地利、加拿大、荷蘭等國。
要知道,他國租借一隻大熊貓,每年需要向中國支付100萬美元,如因人為因素造成大熊貓死亡,則需向中國賠償50萬美元。同時,租借在外的大熊貓繁殖生下的小熊貓到了3歲還必須歸還中國。即便如此,世界各國仍在堅持不懈奮力爭取熊貓的「租養權」。
比如,荷蘭努力了十六載,才在2017年拿到中國大熊貓的租養權,堪比申奧。甚至為了給大熊貓一個舒適的環境,荷蘭狂砸700萬歐元,打造了9000平方米的豪華熊貓園。不過要論起各國對熊貓的喜愛程度的話,日本民眾肯定奪得桂冠。
在日劇《世界奇妙物語》裡,有一集講的是人死後可以根據善行的積分選擇投胎不同級別的物種,而男主生前因為惡習太多不能成為人,只能成為動物,於是他選了要當熊貓,結果被告知熊貓需要的積分比投胎做人還多。
而風靡全球的日本動漫作品《櫻桃小丸子》,有一集就叫小丸子去參觀大熊貓,劇中小丸子講道:「人生在世,如果連熊貓都沒有看過,會非常丟臉」。就連小丸子奶奶也回憶說,大熊貓第一次到日本時,老中青三代集體瘋魔,排隊三小時,只為了看10秒鐘的大熊貓。
1972年10月,中國大熊貓開啟了旅日之路,日本東京上野動物園迎來第一對大熊貓「康康」和「蘭蘭」,很多日本人聞訊前往一睹真容,這讓上野動物園的入場人數在1973年創下了歷史最高記錄的920萬人。
此後,「歡歡」、「飛飛」、「陵陵」等大熊貓相繼來日,每一隻大熊貓都深受當地民眾喜愛,有著大明星般的尊貴待遇。尤其是2017年在日本誕生的熊貓「香香」,簡直是舉國歡騰,因為香香是旅日大熊貓力力與真真在2011年抵達日本後,自然受孕繁殖的第一隻熊貓寶寶,其珍稀程度可見一斑。
當時為了看香香,每天都會有超過1.8萬人申請抽籤,而能中籤的概率僅有1/45.8。不僅如此,日本人為了取號中籤,甚至直接在凌晨三點的時候,就來到這裡排隊取號抽籤。這些舉動再次印證了非凡的「熊貓效應」。
而日本人為何如此鍾愛大熊貓?一方面是日本作為全球萌系文化的誕生地,自然對治癒系萌主熊貓是毫無抵抗之力。「沒有看過熊貓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乃是日本眾多熊貓狂熱者的箴言。
另一方面是大熊貓所到之處,帶來的經濟效益都非常可觀。熊貓情結為日本帶來了獨有的熊貓經濟:大大提高動物園入園人數和園方收益、促進熊貓周邊產品經濟的發展等。據統計,單單是香香一隻熊貓,給日本帶來的總體經濟效應為539億日元(約合34億元人民幣)。
不得不說,日本這個熊貓生意真的搞得「風生水起」。去年日本將24歲雌性大熊貓「旦旦」送還中國後,日本飼養的大熊貓還有9隻,包括東京上野動物園的3隻以及和歌山縣白濱町「冒險世界」動物園的6隻。除中國以外,目前日本是全球飼養熊貓第二多的國家。而熊貓也是中日友好的紐帶,是中日和平友好的象徵。
兩個國家,兩種境遇:日本想留下,英國要遣返?
對於世界各國動物園來說,大熊貓就是一棵搖錢樹。2011年中國送給英國一對大熊貓「陽光」和「甜甜」,這對大熊貓的到來徹底改變了英國皇家動物協會的經濟狀況,以前是入不敷出年虧120萬英鎊,如今是盈利豐厚年賺240萬英鎊。
據統計,接收這對大熊貓的英國愛丁堡動物園,全年收入也從500萬英鎊增加到了1500萬英鎊。這也是全英僅存的一對大熊貓,多年來備受遊客喜愛。英國專家研究稱,若這對熊貓能誕生一隻幼崽,將為愛丁堡動物園帶來超過5000萬英鎊的收入。
然而,引進熊貓也是一把雙刃劍。因為飼養熊貓的成本很高,比如熊貓對竹子非常挑剔,要吃有機食品,農殘化殘藥殘一律不吃。據了解,愛丁堡動物園裡陽光和甜甜每年的開銷約為100萬英鎊(約合882萬元人民幣)。
遺憾的是,由於新冠疫情的蔓延,愛丁堡動物園在夏季被迫歇業3個月,營業額損失慘重,加之英國脫歐該動物園還失去歐盟的動物保護撥款。據環球時報報導,出於節約開支的考慮,英國愛丁堡動物園計劃停止與中國籤訂大熊貓租約,將旅居近十年的大熊貓陽光和甜甜送還。
不過現階段決定這對大熊貓去留還為時尚早,未來數月該英國園方還將與中國就此展開磋商。與英國想要遣返大熊貓的做法不同的是,日本的熊貓寶寶香香原本將於去年底歸還中國,但日本使盡渾身解數,終於將歸期推遲到今年5月。
文 | 李澤鈽 題 | 徐曉冰 圖 | 盧文祥 審 | 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