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人類肯定不是地球孕育出來的第一個智慧物種,當然肯定也不會是最後一個。科技發展到今天,幾乎所有人都認同這個觀點。那麼人類之後下一個智慧物種,將是什麼樣子?
迄今為止,人類已經發現了許多難以理解的文明遺蹟,比如瑪雅文明、亞卡帕納金字塔、古埃及金字塔等等。很多人認為這些文明是史前文明,也有許多人認為這些文明僅僅是表現出了超越當時正常科技的水平,所以才顯得神秘。
但是,不管是史前文明,還是超越正常文明,諸多古文明跡象都顯露出來在地球上,曾經有其它「文明」存在過。
那麼,這些文明,或者說這些「人」到哪裡去了?他們既然有如此高度發達的文明,怎麼會消失在歷史長河中?是什麼原因讓他們拋下家園,讓出進化之路?
這一切都是未知,不過,我們可以發揮想像力,根據物種進化史推測下一個地球文明的可能線索。
人類和恐龍都是地球霸主,但是卻存在著天差地遠的不同,甚至基本沒有共同點。因為差別太大沒辦法一一展開,我們就從最基本的三方面來總結。
毫無疑問,恐龍的體型是極其龐大的。恐龍的體重,一般集中在1噸—10噸之間。有些體型龐大的恐龍,比如腕龍、地震龍,重達80—200噸。
人類的體型,與恐龍沒法相提並論。如果恐龍是巨人,那麼人類就是小人國裡的小人。那麼,同是地球霸主,為什麼體型差別如此大?
這當然是與生存環境有密切關係。恐龍時代,地球蕨類植物處於主導地位,它們有多茂盛呢?現在的一顆蕨菜,大概就是兩個手掌長,但是在那些輝煌的歲月裡,小蕨菜的祖宗們足有現在的大樹那麼高。
有如此豐富的食物,食草恐龍的體型自然而然就變得龐大起來。與此對應的,肉食恐龍的體型也跟著一起膨脹。
恐龍兄弟擁有1億多年的發展史!跟這個時間相比,人類是不是頓時顯得有點可憐?別忙著傷感,1億多年看著挺久的,可惜恐龍兄弟們只長了個子,卻沒有進化腦子。
食草類恐龍的腦容量很小,估計也就網球大小。而霸王龍作為最大的肉食恐龍,它的大腦容量比人類略大。但是,恐龍因為身軀過於龐大,大腦著重在嗅覺、視覺、聽覺、維持平衡等方面發展,用於思考的部分太少。
而人類的大腦,除了進化方向與恐龍不同,更重要的是,與軀體相比大腦的面積大了不少。也就是說,在大腦和軀體的比例方面,人類遠遠超越了恐龍。所以,從古猿人到今天,雖然還不到500萬年,但是人類的智力卻遠超擁有1億多年時間的恐龍。
恐龍和人類一樣,都有四肢。不過,人類依靠下肢雙腿就可以實現平衡,手完全解放出來去完成更精細的動作,而恐龍的四肢卻承擔著更基礎的功能。
食草恐龍為了支撐龐大的軀體,四肢粗壯,不能長時間離地。肉食恐龍要好一些,比如霸王龍,它的上肢已經從支撐身體中解放出來,進化成捕獵技能。但是,它們卻依然需要尾巴來幫助身體維持平衡。
生物的生存,離不開生態環境。一旦生態環境被破壞,強如恐龍也不得不退出地球舞臺。
與恐龍霸主地位相對應的,是支撐恐龍生活的生態系統。在那一億多年裡,蕨類是地球上佔絕對統治地位的植物,高大、茂密、鬱鬱蔥蔥。通常我們都說恐龍分為肉食恐龍和草食恐龍,但實際上「草食恐龍」這個名稱大大誤導了我們的思想。
因為,那個年代根本沒有「草」。所以,地球至少有一億年的時間,是被高大茂盛的植物所覆蓋,而不像如今到處都是草原和灌木。如果用今天的草原灌木和恐龍時代的蕨類植物作對比,除了「寒酸」、「荒涼」之外,就沒有其它更合適的形容詞了。
所以,對於上一屆地球霸主恐龍來說,低矮的灌木、覆蓋地表的小草,就是無法入眼的垃圾。
人類之所以成為地球霸主,是因為現在的地球生態適合人類生存。或者顛倒過來說,人類更適應現在的地球生態環境。
樹不高不低,草剛剛沒膝,小型家畜安全溫順,氣溫在能忍受的範圍內。上一代地球霸主用自身貢獻出來的煤炭、石油等等一系列資源,十分豐富。
因此,對人類來說,塑膠袋、電子產品、有毒有害氣體、放射性礦石,就是無法入眼的垃圾。
從恐龍到人類,自然環境的變化朝著越來越稀缺的方向發展。也許到了下一輪生物周期,地球資源越發貧乏、環境越發貧瘠。
因為地球氣候環境的變化,當代植物比恐龍時代低矮了許多。因此,下一輪地球植物生長周期中,植物也許會比現在的植被更加低矮。
與新的自然環境相適應,必然形成新的生態系統。那麼下一代地球霸主在體型上,自然是更加矮小。也許僅有人類膝蓋那麼高。就像我們只到恐龍膝蓋那樣。
因為自然環境的惡化,生物必須比之前更聰明,才能在有限資源中為族群爭取更舒適的生存環境。就像人類,與恐龍相比,人類的大腦體積、容量所佔身體結構的比例更大。
據此可推,下一代地球霸主很有可能是智力超群的大頭怪。更大的腦袋才能裝得下更大的大腦,才能支撐得住極耗能量的腦部活動。
不論是恐龍還是人類,當然也包括所有生物,都必須保持身體平衡。為此,食草恐龍進化出粗壯的四肢,肉食恐龍的尾巴則異乎尋常的靈活,而人類講究身體上下肢的完美比例。
作為下一代地球霸主,大頭怪為了保持平衡,很可能會進化出三條腿。三角形是最穩定的結構,大自然肯定也深知這一點,所以用在生物進化上,一點也不突兀。
沒有真正的垃圾,只有錯放的資源。這句話不僅是心靈雞湯,放到已知的地球生物進化史中,同樣適用。
我們現在以恐龍眼中的垃圾—「草和灌木」—為必不可少的資源,到了下一代地球霸主那裡,也許會把我們扔掉的塑膠袋、電子產品、有害氣體、放射性礦石等垃圾,當作生存必須的資源。
經常聽到「保護環境,拯救地球」的口號,其實地球已經46億歲了,人類短短400多萬年的歷史,宛如朝露,有可能地球壓根就沒把我們放在心上。如果我們不懂珍惜,也許哪天地球打個噴嚏就能開啟下一輪生物進化。所以,為了讓下一代地球霸主誕生的晚一點,我們好好愛惜家園,保護環境從「我」做起。
生活很苦,所以要給自己找點樂,讓眼睛越過柴米油鹽醬醋茶,去看看與生活無關的事情。歡迎關注我,一起做個偶爾眺望星空、想像遙遠的未知、琢磨遠古過往的人。我是大輝,一個不想把眼睛只盯在腳下的前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