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通信器件仍嚴重依賴進口 核心技術待突破

2020-12-05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近年來,我國光通信產業發展迅速,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光通信市場,並湧現出一批全球領先的光系統設備商,華為、中興、烽火三家在2016年產品總份額就接近全球半數。然而,在光通信市場和系統設備商大放光彩的背後,卻隱藏著我國光通信產業大而不強、產業鏈發展不均衡的尷尬局面。近日《中國光電子器件產業技術發展路線圖(2018-2022年)》(以下簡稱《路線圖》)發布,其中明確了光通信期間的未來5年規劃。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光通信器件仍嚴重依賴進口

 

  「十三五」期間,隨著大數據、雲計算、第5代移動通信、物聯網以及人工智慧等應用市場快速發展,全球移動用戶數將突破72億、移動網際網路用戶數超過40億,全球年數據流量增長達到複合年均增長率在25%以上,超過百萬億億字節。

 

  根據諮詢機構Ovum數據,2016年,全球光通信器件市場規模達到96億美元,並始終保持快速增長,預期2020年收入規模將達到166億美元。其中,電信市場和數據通信市場對光通信器件的需求保持穩定的增長,而接入網市場需求趨於平穩。

 

  雖然近十年來,我國的光通信產業取得了迅猛發展和驕人成績。國產光通信設備廠家在全球光通信設備市場份額中佔據第一的位置,但是光通信器件產業與國際領先水平還有較大差距,目前國內核心的光通信晶片及器件仍然嚴重依賴於進口,高端光通信晶片與器件的國產化率不超過10%,「大而不強」的問題突出。

 

  2016年美國將中興通訊納入出口限制名單,華為手機從韓國採購5.3萬億韓元晶片等現象,就是對我國信息技術產業發展敲響的警鐘。

 

  高端光通信器件晶片與配套集成電路(IC)晶片作為光通信器件的瓶頸,也就是信息技術產業瓶頸中的難題,對我國正在大力發展的光通信產業,已造成極高的產業安全風險,其產業戰略重要性與核心技術發展與突破的緊迫性是不言而喻的。

 

  與設備、光纖光纜市場相比,光通信器件領域還處在充分競爭時代,由於很多光通信器件企業都是在某一細分領域精耕細作,造成了廠商眾多、集中度低的市場格局,市場份額也相對比較分散。2016年,全球市場份額排名前10位的廠商中,美日公司佔據9席位。

 

  而國內企業在無源器件、低速光收發模塊等中低端細分市場較強,但在高端有源器件、光模塊方面的提升空間還很大。從盈利能力看,光通信器件行業本身在整個產業鏈中的盈利能力是最低的,再加上國內企業集中在中低端產品,盈利水平更是微薄。使得國內大部分廠家無法投入更多資金用於高端產品的技術研發,難以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

 

  未來五年向強企改變

 

  如何改變大而不強的現狀,《路線圖》提出了細緻的可行性發展方向。其中,提到將改善企業生存環境,營造良性產業生態。國內的產學研沒有形成面對產業需求的創新合力,高校和研究所偏離產業的現實需求。應健全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產業技術創新體系,著力突破重點領域共性關鍵技術,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加強國際市場,推動產業國際化發展。目前,光通信器件產業對國內市場的依賴較大,國際化空間有待拓展,而且面臨貿易、安全、專利等多重挑戰。需藉助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積極培育亞洲、非洲的光通信市場,促使其加強網絡建設投入,並且通過國外建廠實現國際化生產,通過國外建設研究中心實現國際化研發。

 

  重視發展趨勢,著眼長遠發展,超前規劃布局。遵循科技創新與市場發展規律,著眼長遠發展,超前規劃布局。重視基礎研究,通過原創性、基礎性、先導性技術的突破,加大投資保障力度。核心技術是產業「命門」。光通信器件產業核心技術必須掌握在中國手中,「大產業」才可能變成「強產業」。

 

  培育龍頭領軍企業和新興中小企業。壯大薄弱環節產業群體培育龍頭領軍企業,在核心技術開發、標準制定等多方面帶動產業做大做強。培育具有原創核心技術和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興中小企業。在政策、資金等資源上予以傾斜,強調比較優勢和差異化競爭。強化全球資源整合能力,支持企業在供應鏈、戰略方向與資源布局合作,有效利用全球各地區的資源。爭取2020年有2~3家企業進入全球光通信器件前十強,並且在核心技術能力上接近、部分領域超過行業標杆企業。2022年國內企業佔據全球光通信器件市場份額的30%以上,有1家企業進入全球前3名。

 

  推動上下遊產業鏈互聯互通,規範產業環境,構建產業生態傳統封閉的產業生態體系限制了創新,融合變革形式下,競爭日益需要綜合性資源與能力,構建涵蓋開放的產業生態系統。我國光通信器件產業更應加強上下遊聯動,一方面,推動國內系統設備廠家優先選用國產光器件,充分發揮國內市場、優質設備商的帶動作用;另一方面,產業鏈上下遊可以共同開展技術研發,建立測試平臺,共同培育應用生態,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從而共同提升主導能力。

 

  搭建產業技術協作與創新平臺,構建長效的創新發展機制。加快信息光電子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發揮行業骨幹企業主導作用,有效整合國內外各類創新資源,建立聯合開發、優勢互補、成果共享、風險共擔的協同創新機制;開展產業前沿技術研究與共性關鍵技術研發,突破產業鏈關鍵技術與共性技術供給瓶頸;促進科技成果商業化應用,打造多層次人才隊伍;支撐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帶動相關產業轉型升級。加強核心有源雷射器、矽基光電子晶片及上遊關鍵材料等設計、製造工藝平臺建設與工藝人才培養。

 

  這其中,我國的半導體雷射器產業化水平是光通信產業鏈中最薄弱的環節,高端雷射器晶片(主要指25Gb/s以上)幾乎全部依賴進口。25Gb/s雷射器晶片、矽基100Gb/s/200Gb/s相干光收晶片、WSS晶片以及配套的半導體集成電路(IC)研發所需要的,可工程化的Ⅲ-Ⅴ族材料工藝、矽基光電子工藝平臺能力,是制約國內企業與研究機構在核心晶片上快速創新的瓶頸,也是制約國產晶片大規模應用的主要瓶頸。需要通過搭建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加大人才的儲備、引進海外高端人才的方式加快補齊短板。

 

  希望給予相關政策支持

 

  《路線圖》中建議,國家加大對光電子晶片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發資金支持,迅速提高核心器件國產化率,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大企業制定並出臺具體的支持政策,並加大中央財政投入力度;設立國家信息光電子產業創新中心與發展基金,扶持我國光通信器件領域的若干示範企業,推進擁有核心技術的初創企業產業化,促進企業儘快完成轉型升級。

 

  爭取光電子企業享有與集成電路企業相同的產業政策、稅收政策和人才政策。推進企業整合,優化企業結構,提高企業集中度,形成3~5家符合國家戰略的、重大技術工藝發展方向的行業龍頭企業,以適應長期發展的新形勢和國際市場競爭的需要。推進政、銀、企大力協同、調動、引導、挖掘相關資源,廣泛建立銀企金融合作的項目開發平臺。

 

  優化光電子產業生態,加強國際合作,迅速提升集成光通信器件能力整合產業中分散化的研發力量,完善創新體系與產業生態環境。重點建立光電子晶片公益性加工平臺,為高端光電子晶片研發和生產提供技術支撐和服務。

 

  建立光通信器件設計和製備技術標準化體系,增強產業群體國際話語權。鼓勵企業擴大國際合作,整合併購國際資源,設立海外研發中心,積極拓展國際市場。優化環境,大力吸引國外資金、技術和人才,承接國際高端產業轉移,吸引外資企業建設研發中心、生產中心和運營中心。鼓勵在華研究機構加大研究投入力度和引進高端研發項目,推動外資研發機構和本地機構的合作。充分利用歐美國家在光子集成晶片等高端光通信器件方面的技術優勢,實現我國光通信器件跨越發展。加強產學研合作,完善繼續教育和在職培訓機制,優化教育學科配置,完善產業後備人才隊伍建設。(記者 郭宇)

 

  轉自:中國工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並註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繫: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相關焦點

  • 背靠中科院,仕佳光子搶佔世界光通信晶片技術先機?
    5G網絡技術快速發展,信息傳輸容量和速率關係國計民生,光通信產業由此成為各國戰略布局的重要領域。誰能率先在光晶片技術上實現突破,誰就能搶佔光通信產業鏈的「制高點」。目前國內企業對高端晶片進口依賴嚴重,採購晶片和整機系統。獨立生產光通信晶片的企業較少。
  • 福州大學磁晶科技團隊,致力於晶體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權
    當前,5G時代群雄逐鹿,中國正站在全球5G浪潮的制高點,這是一場技術的爭鋒,亦是一場基礎器件的比拼。5G大帶寬網絡的發展刺激了高速光通信器件的需求。5G通訊三大光無源器件(光隔離器、光環形器、光開關)的關鍵原材料——法拉第磁光材料,技術至今仍被日美企業所壟斷。
  • 領導人親證國家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成立,發展5G核心技術,光通信迎...
    據新華社消息,承載著解決我國信息光電子製造業「關鍵和共性技術協同研發,實現首次商業化」戰略任務的國家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26日在武漢烽火科技集團正式掛牌成立。國家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致力於共建信息光電子產業創新平臺,聚焦新一代網絡、5G等信息光電子應用領域,在高端材料生長、核心晶片工藝、先進封裝集成等方面突破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瓶頸。力爭通過3-5年建設,建成國際一流的信息光電子製造業創新平臺;力爭到2025年,實現核心光電子晶片和器件自主可控。
  • 5G時代「中國式崛起」,國產光通信晶片奮起直追
    但是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發布的《中國光電子器件產業技術發展路線圖(2018-2020年)》(以下簡稱《路線圖》)顯示,2018年以前,國內企業目前只掌握了10Gb/s速率及以下的雷射器、探測器、調製器晶片,以及PLC/AWG晶片的製造工藝以及配套IC的設計、封測能力;25Gb/s的PIN 器件與APD器件可以少量提供,而25Gb/s DFB雷射器晶片剛完成研發。
  • 2020年光通信器件行業前景分析 - 中國光通信器件市場調研與發展...
    光傳輸與交換、光接入和光器件是光通信產業中市場容量最大的部分,而光器件產業又是近年發展勢頭最為迅猛的領域。光器件是光纖通信系統的基礎與核心,同時也是發展的關鍵,是光纖通信領域中具有性、先導性和探索性的戰略必爭高技術,也最能夠代表一個國家在光纖通信技術領域的水平和能力。
  • 光通信如何不被卡脖子:鈮酸鋰調製器未來可期
    再加上突如其來的疫情,人們開始了「雲生活」,這對光通信行業產生了促進作用。在雲計算、虛擬實境、高清視頻等諸多因素的促進下,光通信建設將拉開持續升級的大幕。然而光通信長距離傳輸的核心器件——鈮酸鋰電光調製器(LiNbO3),基本由美國Lumentum(原美國JDSU與Oclaro 合併而來)、日本的Fujitsu公司壟斷。
  • 盤點中國嚴重依賴進口的20項產品,兩類科學儀器在列!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目前許多產品仍然高度依賴進口,中國製造在這些領域的研發和生產依然存在難以攻破的技術難關。  這其中有關乎中國工業命脈的核心產品,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工業零部件,也有電子顯微鏡、基因檢測儀等科學儀器。
  • 光通信如何不被卡脖子:鈮酸鋰調製器未來可期 | 獵雲網
    然而光通信長距離傳輸的核心器件——鈮酸鋰電光調製器(LiNbO3),基本由美國Lumentum(原美國JDSU與Oclaro 合併而來)、日本的Fujitsu公司壟斷。中美關係的不斷緊張,Lumentum供應受限,我們光通信的發展如何能不被卡脖子呢?這是國內相關公司快速發展鈮酸鋰調製器的大好機會,未來必將大有可為!
  • 中國顯示材料有所突破,但核心材料依賴外企
    中國顯示材料有所突破,但核心材料依賴外企 無劍芯 發表於 2020-12-04 10:06:13 近期,綠人半導體高性能OLED有機發光材料項目剛投產不久,全洋材料又宣布金屬掩膜板產線成功試產
  • 俄專家坦然表示:中國航空技術突破重大,已經擺脫髮動機進口依賴
    在諸多領域我國都有了自己的科技品牌,這次中國航空技術又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俄羅斯專家也是坦然表示:中國航空技術突破重大,已經擺脫了對發動機進口的依賴,美國的陰謀無法得逞!我國由於起步較晚,剛開始只能向其他國家進口一些飛機研究使用,技術水平還達不到自己自製的層面,因此發展受限,顯得十分被動。
  • 談談5G與光通信
    原標題:談談5G與光通信 談談5G與光通信 先講講盤面,兄弟科技再創歷史新高。 兄弟科技創歷史新高,汝還能持否? 以5G為核心的通信板塊成為主流,擴展到物聯網,雲計算等科技板塊。
  • 【報告】華為的通信技術殺手鐧之一:一文看懂光通信
    > 以下僅展示部分內容 全球數據量以指數級快速增長,光通信技術成為解決數據爆發式增長的終極方案。 我們精選了招商銀行研究院發布的《通信行業5G之光通信篇:通信,信息傳輸的終極方案》與你分享,該報告分析了光通信產業的發展現狀和前景,具體如下: 1.光通信技術推動網絡變革以滿足數據增長需求 1.1 數據流量爆發式增長,光通信技術成為終極方案
  • 陳益新教授光通信雲課堂——《光纖通信光器件技術和應用》開課啦!
    是否想對光器件技術發展歷程有一個系統了解?又是否已經畢業離開學堂多年,希望在工作之餘繼續進修?如果剛好有以上需求,那接下來我們介紹的雲課堂系列或許能為您的職業生涯錦上添花。   近日,訊石攜手原上海交通大學應用物理系主任、光學博士生導師和IEEE終身高級會員——陳益新教授正式面向光通信行業從業人員推出雲課堂系列——《光纖通信光器件技術和應用》。
  • 光電子技術的「破繭」之路
    認準了半導體光電子器件及集成技術是構建未來信息社會的核心和基礎,半導體所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間,分別將其作為重點培育方向和重大突破方向,堅持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突破半導體光電子器件及集成技術的瓶頸,研製出自主可控核心光電子器件,以實現其在光通信、光互連、光傳感等領域的典型應用。
  • 俄專家對全世界宣布:中國發動機技術高明,已擺脫進口依賴
    ,俄專家對全世界宣布:中國發動機技術高明,已擺脫進口依賴!,因為技術受到了限制,所以只能依賴進口,但現在的情況已經完全不一樣了!航空發動機就是一架飛機的核心,也是飛機生產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我們最難突破的一種技術
  • 100G光子晶片:國內僅華為海思掌握核心技術
    光子晶片是光模塊的心臟,也是整個光通信系統的核心。光子晶片的開發實力,代表著一個國家、一個公司的光通信技術水平。毫無疑問,從系統設備層面看,華為、中興等中國廠商已經處於領先地位。  一個光模塊的製造可以分多個步驟,從晶片到TO到器件再到模塊。每一步又可以細分,核心的光子晶片包括外延生長、光刻、鍍膜、解理、測試等眾多環節。評價其技術實力,可以從光子晶片和光模塊來看,而光子晶片更能代表核心的技術。  從光模塊看,目前市場主流的高端光模塊速率為100Gbps,同時400G和1T光模塊也在研發或預研中。
  • 仕佳光子:以芯為本專注光通信領域 從「無源+有源」走向光電集成
    自2010年成立以來,仕佳光子秉承「以芯為本」的理念,保持對光晶片及器件的持續研發投入,不斷強化技術創新,掌握了自主晶片的核心技術。公司一直積極貫徹和服務「寬帶中國」「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等國家戰略,努力推動國家對光通信、光互連核心技術的掌控能力,彌補和縮短國內在光通信行業,尤其是光晶片領域與國外的技術差距。
  • 【芯觀點】美國制裁之下的華為「絕技」——光通信產業鏈
    oDSP是整個傳輸系統中最為核心的部件,其晶片的能力將直接決定系統傳輸的能力。作為光電信號轉換功能的核心器件,光通信晶片通過封裝組成光收發組件,其在中高端光模塊成本中佔比超過一半,而且隨著光模塊的傳輸速率上升,光晶片在光模塊成本中的佔比也會跟著上升。光通信技術普遍面臨的一大問題就是實驗室測試和實際使用之間的巨大鴻溝。
  • 科研用生物試劑嚴重依賴進口,國產化建設迫在眉睫
    近日,中國科學院面向市場創建的第三方科研服務平臺喀斯瑪的交易數據顯示,我國部分科研機構的中高端生物試劑嚴重依賴進口——進口品牌交易額累計佔比高達79%。根據喀斯瑪提供的數據,自2013年上線以來,共計2052家科研、教育及產業機構在喀斯瑪平臺交易,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累計交易額高達78億元,有38%的交易來自生物試劑。
  • 光子晶片技術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
    光通信已經商用很多年,市場廣大,相對也比較成熟,不過,核心技術和市場都被歐美那幾家大廠控制著,如II-VI,該公司收購了另一家知名的光通信企業Finisar,Finisar的傳統優勢項目在於交換機光模塊。另一家大廠是Lumentum,該公司收購了Oclaro,之後又將光模塊業務出售給了CIG劍橋。它們都在為未來光通信市場的競爭進行著技術和市場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