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鬥七星源於古人把這七星聯繫起來想像成為古代舀酒的鬥形,故名北鬥。北鬥七星是上古時代人們用作定方向、定季節、定時辰的標尺。
北鬥其名始見於漢代緯書《春秋運鬥樞》記載如下「第一天樞,第二旋,第三璣,第四權,第五玉衡,第六開陽,第七瑤光。第一至第四為魁,第五至第七為標,合而為鬥。」。《甘石星經》記載「北鬥星謂之七政,天之諸侯,亦為帝車。
北鬥之外的北極星是從「天璇」通過「天樞」向外延伸一條直線,大約延長5倍多些,就可見到一顆和北鬥七星差不多亮的星星。北極星是天空北部的一顆亮星,基本正對著地軸,從地球北半球上看,它的位置幾乎不變,可以靠它來辨別方向。
北鬥七星在不同的季節和夜晚不同的時間,出現於天空不同的方位,所以古人就根據初昏時鬥柄所指的方向來決定季節:鬥柄指東,天下皆春;鬥柄指南,天下皆夏;鬥柄指西,天下皆秋;鬥柄指北,天下皆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