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兼程走過來的機械鐘
自從人類的歷程跨入11世紀之後,機械鐘與人們的生活就分不開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機械鐘所達到的計時精確度是之前所有古老的計時工具所無法達到的。人類在進步,科技在更新,歷史對落後的東西毫不留情。前面說到過機械鐘在歐洲最早是使用在教堂或塔樓上的大型時鐘類,伴隨著冠狀擒縱機構的發明,時光悠悠蕩蕩度過了幾個世紀,在進入到了15世紀之後,由於上發條動力的發明使得機械鐘能夠趨於小型化和家庭化,繼而時鐘在人類生活中佔據了絕對的主導作用,我想,這才真正算得上是機械鐘進入到家庭實用的開始。
從現有的文獻資料來看,在中國北宋蘇頌製造出具有擒縱原理的水運儀象臺之後,機械鐘的技術幾乎都掌握在了以德國為主包括其周邊的國家諸如:英國、荷蘭、義大利、波蘭以及法國等歐洲國家裡,且大多為全金屬製作的。當時的金屬成分為銅和鐵,包括銅鎏金質地。許多最早期機械鐘的金屬成分,往往是鐵多過於銅,尤其是鐘的機芯使用鐵製作的非常多。久而久之,鐘匠們從最初把教堂式的大型鉈錘動力時鐘轉化為形狀相似的小型化牆鍾,並且發展到可以隨意移動位置的上發條動力小台鐘,也是歷經艱辛。非常遺憾的是,由於這個時期歷史資料的欠缺,那些對於時鐘科技做出巨大貢獻的鐘匠們的記錄嚴重缺失,諸如像1275年左右發明的冠狀擒縱以及15世紀初中期的上發條動力等成果的發明者的姓名,我們已經無從確認。
15世紀中期開始,具有代表性的德國式銅鎏金台鐘逐漸地在歐洲蔓延開來,並且從最早期的框架式外殼,逐漸演變為包裹式、密封式的外殼。在進入到16世紀之後,時鐘的外殼設計上還增加了形象化的雕塑以及運動狀態的動偶。尤其是荷蘭,具有其本國獨特風格的家庭式鉈錘動力的牆鍾,成為當時物美價廉的時鐘產品,並且對周邊國家制鐘業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我們熟知的英國燈籠鍾,就是在借鑑了荷蘭牆鐘的造型以及原理的基礎上所設計出的一類時鐘。值得一提的是,時鐘機芯功能裡尤為重要的自鳴功能(就是到正點自動報時),也就是在這個世紀才轟然而出的。
由於1568年西班牙王國對荷蘭的「80年戰爭」的爆發以及1572年法國宗教戰爭的爆發,大批的德國、荷蘭、法國以及周邊一些國家的移民進入到了英國,其中就有許多逃生的著名的鐘表大師們。這些鐘錶大師們的到來,不但帶來了先進的鐘表技術,而且由於異地謀生的需求,製作水平上還更加的精益求精,這無疑給英國鐘錶業的發展奠定了強大的、紮實的基礎。因此到17世紀中期,英國無論從製作技術還是時鐘產量上都超越了老牌的鐘表大國:德國以及荷蘭等,而英國最著名的三款時鐘——金屬的燈籠鍾、黒膠木工藝的木鐘以及木質框架的落地鍾也都是在17世紀中期左右誕生的。尤其是在荷蘭籍物理學家——克斯蒂安·赫根斯(ChristiaanHuygens)與1656年發明了時鐘機芯技術裡革命性的擺錘裝置之後,即刻就被英國人完全掌握和利用,促使時鐘走時的精準度以及穩定性都大幅度增高,對本來就飛速發展中的英國鐘錶業起到了添加劑的作用。而到了17世紀末期,英國時鐘製造業已經雄冠整個世界,當然這也包括英國所生產的懷表系列。
當時,英國鐘錶大師——亞哈隨魯·弗蒙替奧(Ahasuerus Fromonteel)、託馬斯·湯姆賓(ThomasTompion)、焦瑟夫·尼比(JosephNibb)以及丹尼·闊爾(DanielQuare)等所製作的標誌性英國擺錘式木鐘、燈籠鍾和落地鍾,除了精確的計時技術和細膩的製作工藝之外,還以典雅樸實的造型、方便適用的設計理念,一度成為了機械鐘劃時代的「形象」代言,而流傳至今的這一時期的精品,成為當今古董鍾收藏界裡最頂級的收藏品。這裡尤其要提到的是鐘錶大師——焦瑟夫·尼比,他與1670年左右完善了科學家羅伯特·胡克(RobertHooke)在1657年所發明的錨式擒縱技術(AnchorEscapement),並且最早使用在時鐘的機芯裡,而後來就是這種錨式擒縱全面取代了使用長達幾百年的冠狀擒縱技術(VergeEscapement)。
17世中後期開始,法國的鐘表工匠們也不甘落後,他們充分利用本國在工藝、美術方面的特長,以精美的方形玳瑁鑲嵌工藝木鐘為主打,予以抗衡英國。在這期間,有許多法國大師級人物諸如:尼克拉斯·漢耐特(NicolasHanet)、巴納渣·馬丁勒特(BalthazarMartinot)、路易斯·巴隆紐(LouisBaronneau)、讓·裡·馬瑞(JeanLe Maire)、阿薩克·圖瑞特(IsaacThuret)以及安東尼·伽德隆(AntoineGaudron)等等,他們創造出許多造型優美的方形法式木鐘。不過,由於這個時期法式的方形木鐘絕大多數都是玳瑁貼皮或是玳瑁鑲嵌工藝的鐘殼,相對來說要比英國黑膠木工藝的木鐘鍾殼更難保存,導致現如今這一時期遺留下來的法國木鐘變得極為罕見,絕大多數精品都被各大博物館或是歐洲皇室以及富豪人家所珍藏。
時光進入到18世紀,世界鐘錶舞臺上最強的角逐者只剩下英國和法國,而幾乎所有新型的擒縱機構,都是在這一個世紀裡被發明的,並且絕大多數都是由英國鐘錶大師研發。1725年左右,英國鐘錶大師喬治·格萊姆(GeorgeGraham)完善了工字擒縱器(CylinderEscapement);1759年,英國鐘錶大師託馬斯·姆格(ThomasMudge)研發了槓桿擒縱器(LeverEscapement);1760年,英國大師級人物託馬斯·塔瑞(ThomasTyrer)發明了複式擒縱機構(DuplexEscapement);1785年左右,英國鐘錶大師約翰·阿諾德(JohnArnold)和託馬斯·愛恩善(ThomasEarnshaw)的共同發明了天文擒縱器(DetentEscapement)。新的擒縱科技的出現,註定了英國和法國鐘錶業的急速發展,從而加速了鐘錶進一步的普及推廣。
18世紀的英國的木鐘,除了仍然保持著傳統的黑膠工藝的烏木外殼風格之外(當然還有玳瑁貼皮工藝的木鐘),還使用了其他各類木質,比如桃花心木貼皮工藝、漆畫工藝、核桃木以及紅木等等木材,並且在整個世紀裡保持著極強的發展趨勢。在英國木鐘的音樂報時、機械動偶等機芯功能的不斷增加下,鍾殼的體形也隨之增大,時鐘由最初普遍40釐米左右高增加到60釐米左右高,甚至更大。而英國傳統的銅鎏金機芯後板的鏨花工藝,由最早的滿工、密集的圖案而逐漸淡化,到了18世紀晚期,機芯上的鏨花工藝只剩下簡單的幾筆圖案。值得一提的是,英國人約翰·哈瑞森(JohnHarrison)在這18世紀的中後期還發明了著名的航海鍾,為世界航海業的發展以及本國的海上霸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另外,由於英國傳統的金屬燈籠鍾在成本和設計使用方面的局限,到了18世紀中期左右,燈籠鐘的製作就已經停止不前了,並且最終被時代的需要而淘汰。不過,可能連英國人自己都沒想到,由於英式落地鐘的使用便利、取放拆卸自如、大氣悠然造型以及裝飾性強等特點,成為了在整個18世紀與英式木鐘、包括後來的航海鍾一起並肩稱雄的世界三大時鐘系列,更由於落地鐘的普及,使得經典的荷蘭牆鍾也在人們的視野中逐漸淡漠,以至於最終的淡出。
進入到18世紀的法國各類木鐘,在材質和工藝沒有更多變化的情況下,其形狀由原來的方形逐漸變為了尖頂葫蘆形的式樣。也正是因為外殼形狀的變化,法國鍾機芯的設計逐漸由原來方形變成了圓形。這種法國經典而簡單的圓形機芯,一直被使用到20世紀初期法國的鐘表業徹底覆滅時為止。在18世紀初期階段,法國人最引以為豪的金屬雕塑鐘的出現,給法國時鐘業灌入了新鮮的血液,流行了整整兩個世紀。18世紀的末期,被稱之為鐘錶天才級人物的寶璣(AbrahamLouis Breguet)發明了可以隨身攜帶的小型時鐘——皮套鍾,從而開啟了小型化、輕便式的皮套鍾時代。
19世紀,英國和法國的制鐘業都開始趨於量產化、普及化理念,注重減少成本、加強機械化製作,對於鐘錶產品的服務階層就不再只是達官貴族。而越往後期,所有鐘錶產品上的平民化特點更加明顯,時鐘也進入到了每家每戶,算是順應了時代的要求。不過,從收藏的質和量的角度來看,收藏價值自然就會有所降低。
英國時鐘製作業在進入到19世紀之後,已經被自己工業革命所帶來的現代化成果而高速推進,手工製作程序逐漸地消失,到了19世紀後期,取而代之的是由機械化生產的統一模式的多鈴、多簧機芯。既然是機械化製作,當然就完全沒有了機芯板手工鏨花的工藝,並且是幾乎尺寸相同、功能也相同,少數一些在木質外殼的造型和製作工藝上保持著各個製作和銷售商的獨家風格,予以區別各個鐘錶公司的不同個性。19世紀初期,英國還發明了機芯完全暴露在外的骨架鐘類,並且在法國皮套鐘的影響下,研發出英式芝麻鏈塔輪機芯的皮套鍾。總體來說,19世紀英國的時鐘,雖然產量加大,但依舊對質量有非常嚴格的要求,因此這一世紀的英國古董鍾幾乎各個都具有比較高的收藏價值,反而不像19世紀末期的一些法國鍾,由于越來越貧民化,粗製濫造的現象甚多,以至於有許多這一時期的法國鐘的質量極差,這是我們在收藏過程中必須要注意的。
法國時鐘製作業在整個19世紀尤其地活躍,發明創造了非常多的時鐘品類,無論是外觀樣式還是機芯功能等等,諸如:鳥鳴水法音樂動偶鍾、四明鍾、銅鎏金三套件壁爐鍾、神秘鍾、銅胎和瓷胎琺瑯彩鍾、工業模型鍾、魔術鍾、豎琴鐘、帝國廊柱鍾、懷表機芯鍾、油畫鍾等等,僅上述每一種鐘的類別裡,有的就有幾十種款式。使用的外殼材質也應有盡有:玳瑁、木質、大理石、銅鎏金、合金金屬、象牙、銀質、瓷器、各類寶石等等,真是五彩繽紛、稀奇古怪,難怪西方古董鍾收藏業內人士常說:「只要你能想像出來鐘的樣式,法國鍾裡都可以找得到」,這裡所指的鐘指的就是法國19世紀所製造的鐘。
在以上篇章裡,我簡單地概括了整個機械時鐘在800年間的一個發展過程,所提到的這些時鐘,都是我們今天在收藏過程中可以看得到的、買得起的鐘類。當然,古董鍾裡還有許多特製、特定的時鐘類,比如說為中國清宮專門製作的宮廷鍾、為某個國家市場特定的時鐘,或是按照某個私人要求而設計的鐘等,這些特殊的古董鍾若有機會將單獨撰寫介紹。
圖文來自本人《時光技藝》一書,謝謝關注!
如果想購買《時光技藝》,可直接搜索微店:慶氏古董鐘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