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鐘的由來和發展

2021-01-19 慶氏鐘錶



一路兼程走過來的機械鐘

 

        自從人類的歷程跨入11世紀之後,機械鐘與人們的生活就分不開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機械鐘所達到的計時精確度是之前所有古老的計時工具所無法達到的。人類在進步,科技在更新,歷史對落後的東西毫不留情。前面說到過機械鐘在歐洲最早是使用在教堂或塔樓上的大型時鐘類,伴隨著冠狀擒縱機構的發明,時光悠悠蕩蕩度過了幾個世紀,在進入到了15世紀之後,由於上發條動力的發明使得機械鐘能夠趨於小型化和家庭化,繼而時鐘在人類生活中佔據了絕對的主導作用,我想,這才真正算得上是機械鐘進入到家庭實用的開始。

 

        從現有的文獻資料來看,在中國北宋蘇頌製造出具有擒縱原理的水運儀象臺之後,機械鐘的技術幾乎都掌握在了以德國為主包括其周邊的國家諸如:英國、荷蘭、義大利、波蘭以及法國等歐洲國家裡,且大多為全金屬製作的。當時的金屬成分為銅和鐵,包括銅鎏金質地。許多最早期機械鐘的金屬成分,往往是鐵多過於銅,尤其是鐘的機芯使用鐵製作的非常多。久而久之,鐘匠們從最初把教堂式的大型鉈錘動力時鐘轉化為形狀相似的小型化牆鍾,並且發展到可以隨意移動位置的上發條動力小台鐘,也是歷經艱辛。非常遺憾的是,由於這個時期歷史資料的欠缺,那些對於時鐘科技做出巨大貢獻的鐘匠們的記錄嚴重缺失,諸如像1275年左右發明的冠狀擒縱以及15世紀初中期的上發條動力等成果的發明者的姓名,我們已經無從確認。

 


        15世紀中期開始,具有代表性的德國式銅鎏金台鐘逐漸地在歐洲蔓延開來,並且從最早期的框架式外殼,逐漸演變為包裹式、密封式的外殼。在進入到16世紀之後,時鐘的外殼設計上還增加了形象化的雕塑以及運動狀態的動偶。尤其是荷蘭,具有其本國獨特風格的家庭式鉈錘動力的牆鍾,成為當時物美價廉的時鐘產品,並且對周邊國家制鐘業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我們熟知的英國燈籠鍾,就是在借鑑了荷蘭牆鐘的造型以及原理的基礎上所設計出的一類時鐘。值得一提的是,時鐘機芯功能裡尤為重要的自鳴功能(就是到正點自動報時),也就是在這個世紀才轟然而出的。

 

        由於1568年西班牙王國對荷蘭的「80年戰爭」的爆發以及1572年法國宗教戰爭的爆發,大批的德國、荷蘭、法國以及周邊一些國家的移民進入到了英國,其中就有許多逃生的著名的鐘表大師們。這些鐘錶大師們的到來,不但帶來了先進的鐘表技術,而且由於異地謀生的需求,製作水平上還更加的精益求精,這無疑給英國鐘錶業的發展奠定了強大的、紮實的基礎。因此到17世紀中期,英國無論從製作技術還是時鐘產量上都超越了老牌的鐘表大國:德國以及荷蘭等,而英國最著名的三款時鐘——金屬的燈籠鍾、黒膠木工藝的木鐘以及木質框架的落地鍾也都是在17世紀中期左右誕生的。尤其是在荷蘭籍物理學家——克斯蒂安·赫根斯(ChristiaanHuygens)與1656年發明了時鐘機芯技術裡革命性的擺錘裝置之後,即刻就被英國人完全掌握和利用,促使時鐘走時的精準度以及穩定性都大幅度增高,對本來就飛速發展中的英國鐘錶業起到了添加劑的作用。而到了17世紀末期,英國時鐘製造業已經雄冠整個世界,當然這也包括英國所生產的懷表系列。


 

        當時,英國鐘錶大師——亞哈隨魯·弗蒙替奧(Ahasuerus Fromonteel)、託馬斯·湯姆賓(ThomasTompion)、焦瑟夫·尼比(JosephNibb)以及丹尼·闊爾(DanielQuare)等所製作的標誌性英國擺錘式木鐘、燈籠鍾和落地鍾,除了精確的計時技術和細膩的製作工藝之外,還以典雅樸實的造型、方便適用的設計理念,一度成為了機械鐘劃時代的「形象」代言,而流傳至今的這一時期的精品,成為當今古董鍾收藏界裡最頂級的收藏品。這裡尤其要提到的是鐘錶大師——焦瑟夫·尼比,他與1670年左右完善了科學家羅伯特·胡克(RobertHooke)在1657年所發明的錨式擒縱技術(AnchorEscapement),並且最早使用在時鐘的機芯裡,而後來就是這種錨式擒縱全面取代了使用長達幾百年的冠狀擒縱技術(VergeEscapement)。

 

        17世中後期開始,法國的鐘表工匠們也不甘落後,他們充分利用本國在工藝、美術方面的特長,以精美的方形玳瑁鑲嵌工藝木鐘為主打,予以抗衡英國。在這期間,有許多法國大師級人物諸如:尼克拉斯·漢耐特(NicolasHanet)、巴納渣·馬丁勒特(BalthazarMartinot)、路易斯·巴隆紐(LouisBaronneau)、讓·裡·馬瑞(JeanLe Maire)、阿薩克·圖瑞特(IsaacThuret)以及安東尼·伽德隆(AntoineGaudron)等等,他們創造出許多造型優美的方形法式木鐘。不過,由於這個時期法式的方形木鐘絕大多數都是玳瑁貼皮或是玳瑁鑲嵌工藝的鐘殼,相對來說要比英國黑膠木工藝的木鐘鍾殼更難保存,導致現如今這一時期遺留下來的法國木鐘變得極為罕見,絕大多數精品都被各大博物館或是歐洲皇室以及富豪人家所珍藏。

 

        時光進入到18世紀,世界鐘錶舞臺上最強的角逐者只剩下英國和法國,而幾乎所有新型的擒縱機構,都是在這一個世紀裡被發明的,並且絕大多數都是由英國鐘錶大師研發。1725年左右,英國鐘錶大師喬治·格萊姆(GeorgeGraham)完善了工字擒縱器(CylinderEscapement);1759年,英國鐘錶大師託馬斯·姆格(ThomasMudge)研發了槓桿擒縱器(LeverEscapement);1760年,英國大師級人物託馬斯·塔瑞(ThomasTyrer)發明了複式擒縱機構(DuplexEscapement);1785年左右,英國鐘錶大師約翰·阿諾德(JohnArnold)和託馬斯·愛恩善(ThomasEarnshaw)的共同發明了天文擒縱器(DetentEscapement)。新的擒縱科技的出現,註定了英國和法國鐘錶業的急速發展,從而加速了鐘錶進一步的普及推廣。

 

        18世紀的英國的木鐘,除了仍然保持著傳統的黑膠工藝的烏木外殼風格之外(當然還有玳瑁貼皮工藝的木鐘),還使用了其他各類木質,比如桃花心木貼皮工藝、漆畫工藝、核桃木以及紅木等等木材,並且在整個世紀裡保持著極強的發展趨勢。在英國木鐘的音樂報時、機械動偶等機芯功能的不斷增加下,鍾殼的體形也隨之增大,時鐘由最初普遍40釐米左右高增加到60釐米左右高,甚至更大。而英國傳統的銅鎏金機芯後板的鏨花工藝,由最早的滿工、密集的圖案而逐漸淡化,到了18世紀晚期,機芯上的鏨花工藝只剩下簡單的幾筆圖案。值得一提的是,英國人約翰·哈瑞森(JohnHarrison)在這18世紀的中後期還發明了著名的航海鍾,為世界航海業的發展以及本國的海上霸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另外,由於英國傳統的金屬燈籠鍾在成本和設計使用方面的局限,到了18世紀中期左右,燈籠鐘的製作就已經停止不前了,並且最終被時代的需要而淘汰。不過,可能連英國人自己都沒想到,由於英式落地鐘的使用便利、取放拆卸自如、大氣悠然造型以及裝飾性強等特點,成為了在整個18世紀與英式木鐘、包括後來的航海鍾一起並肩稱雄的世界三大時鐘系列,更由於落地鐘的普及,使得經典的荷蘭牆鍾也在人們的視野中逐漸淡漠,以至於最終的淡出。

 

        進入到18世紀的法國各類木鐘,在材質和工藝沒有更多變化的情況下,其形狀由原來的方形逐漸變為了尖頂葫蘆形的式樣。也正是因為外殼形狀的變化,法國鍾機芯的設計逐漸由原來方形變成了圓形。這種法國經典而簡單的圓形機芯,一直被使用到20世紀初期法國的鐘表業徹底覆滅時為止。在18世紀初期階段,法國人最引以為豪的金屬雕塑鐘的出現,給法國時鐘業灌入了新鮮的血液,流行了整整兩個世紀。18世紀的末期,被稱之為鐘錶天才級人物的寶璣(AbrahamLouis Breguet)發明了可以隨身攜帶的小型時鐘——皮套鍾,從而開啟了小型化、輕便式的皮套鍾時代。



 

        19世紀,英國和法國的制鐘業都開始趨於量產化、普及化理念,注重減少成本、加強機械化製作,對於鐘錶產品的服務階層就不再只是達官貴族。而越往後期,所有鐘錶產品上的平民化特點更加明顯,時鐘也進入到了每家每戶,算是順應了時代的要求。不過,從收藏的質和量的角度來看,收藏價值自然就會有所降低。

 

         英國時鐘製作業在進入到19世紀之後,已經被自己工業革命所帶來的現代化成果而高速推進,手工製作程序逐漸地消失,到了19世紀後期,取而代之的是由機械化生產的統一模式的多鈴、多簧機芯。既然是機械化製作,當然就完全沒有了機芯板手工鏨花的工藝,並且是幾乎尺寸相同、功能也相同,少數一些在木質外殼的造型和製作工藝上保持著各個製作和銷售商的獨家風格,予以區別各個鐘錶公司的不同個性。19世紀初期,英國還發明了機芯完全暴露在外的骨架鐘類,並且在法國皮套鐘的影響下,研發出英式芝麻鏈塔輪機芯的皮套鍾。總體來說,19世紀英國的時鐘,雖然產量加大,但依舊對質量有非常嚴格的要求,因此這一世紀的英國古董鍾幾乎各個都具有比較高的收藏價值,反而不像19世紀末期的一些法國鍾,由于越來越貧民化,粗製濫造的現象甚多,以至於有許多這一時期的法國鐘的質量極差,這是我們在收藏過程中必須要注意的。


 

        法國時鐘製作業在整個19世紀尤其地活躍,發明創造了非常多的時鐘品類,無論是外觀樣式還是機芯功能等等,諸如:鳥鳴水法音樂動偶鍾、四明鍾、銅鎏金三套件壁爐鍾、神秘鍾、銅胎和瓷胎琺瑯彩鍾、工業模型鍾、魔術鍾、豎琴鐘、帝國廊柱鍾、懷表機芯鍾、油畫鍾等等,僅上述每一種鐘的類別裡,有的就有幾十種款式。使用的外殼材質也應有盡有:玳瑁、木質、大理石、銅鎏金、合金金屬、象牙、銀質、瓷器、各類寶石等等,真是五彩繽紛、稀奇古怪,難怪西方古董鍾收藏業內人士常說:「只要你能想像出來鐘的樣式,法國鍾裡都可以找得到」,這裡所指的鐘指的就是法國19世紀所製造的鐘。

 

        在以上篇章裡,我簡單地概括了整個機械時鐘在800年間的一個發展過程,所提到的這些時鐘,都是我們今天在收藏過程中可以看得到的、買得起的鐘類。當然,古董鍾裡還有許多特製、特定的時鐘類,比如說為中國清宮專門製作的宮廷鍾、為某個國家市場特定的時鐘,或是按照某個私人要求而設計的鐘等,這些特殊的古董鍾若有機會將單獨撰寫介紹。




圖文來自本人《時光技藝》一書,謝謝關注!



如果想購買《時光技藝》,可直接搜索微店:慶氏古董鐘錶行

相關焦點

  • 機械鐘的發展
    這是因為在北宋年間不可能有中西文化和技術的交流,不僅在交通上根本達不到,更不至於電話或網絡的聯繫,所以,歐洲人絕對不可能從中國人那裡學到機械鐘技術,但可以驕傲的說:我們比他們早。     擒縱器的發明和技術改革,是時鐘業一路發展至今的「關鍵詞」。時光追溯到17世紀中期,歐洲各國大師級的鐘表精英們,都在著力研究新型擒縱系統,力圖找到精確度更高的新式擒縱器,來取代自大約1275年就在鐘錶裡所使用的冠狀擒縱器(Verge Escapement)。
  • 機械鐘,憑什麼「奢侈」
    德國時鐘品牌肯寧家(Kieninger),現存最古老的落地鍾、掛牆鍾和壁爐鍾機械機芯製造商,在超過百年的歷史上(肯寧家創立於1912年)即便遭遇戰爭或是經濟危機,依舊堅持不間斷生產,甚至面對電子鐘衝擊時,肯寧家依舊堅持傳統機械鐘生產,正是憑藉這種精神,肯寧家成為了時鐘界的一段傳奇。
  • 機械鐘,憑什麼奢侈?
    德國時鐘品牌肯寧家(Kieninger),現存最古老的落地鍾、掛鍾和壁爐鍾機械機芯製造商,在超過百年的歷史裡(創立於1912年),即便遭遇戰爭或是經濟危機,依舊堅持不間斷生產。甚至面對電子鐘衝擊時,肯寧家依舊堅持傳統機械鐘生產,正是憑藉這種精神,肯寧家成為了時鐘界的一段傳奇。
  • 你用過的進口機械鐘品牌
    自從人類的歷程跨入11世紀之後,機械鐘與人們的生活就分不開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機械鐘所達到的計時精確度是之前所有古老的計時工具所無法達到的。機械鐘在歐洲最早是使用在教堂或塔樓上的大型時鐘。到了15世紀之後,由於上發條動力的發明使得機械鐘能夠趨於小型化和家庭化,繼而時鐘在人類生活中佔據了絕對的主導作用。皮套鍾、月曆鍾、星象鍾、九音鈴鍾、陀飛輪鍾、航海鍾、滾球鍾、天文鐘等都是機械鐘,你用過哪些品牌的機械鐘,歡迎大家積極參與投票!
  • 你見過走時最長的機械鐘嗎
    你見過走時最長的機械鐘是多久呢?一個月還是一年?今天小編將帶大家欣賞德國高級私人定製品牌馬提亞·尼斯克兩款走時超長的藏鍾。和肯寧家一樣,尼斯克也是赫赫有名的德國品牌。高質量,高精密度,風度優雅,是尼斯克一直以來的自我要求。
  • 機械鐘知識普及之時鐘的結構
    作為一名機械鐘愛好者,你應該了解時鐘的基本結構,這對於我們選購機械鐘也有著很大的幫助。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簡要介紹一下時鐘的基本結構哦。
  • 葉振強的鐘表人生:機械鐘的人文情懷,是永遠不會被電子化取代的
    正是基於這樣的企業文化,青雅鐘錶在經營方面十分注重品牌文化的打造和傳播。不同於傳統國產鐘錶品牌以低價打折促銷為主的銷售策略,葉振強先生表示,青雅鐘錶的經營理念是將品牌時鐘按照品牌手錶一樣經營——建立品牌時鐘恰如其分的形象,從而讓消費者能夠在美好的店裝環境中,細細欣賞歐美時鐘的美觀性、技術性和文化內涵。
  • 武漢新韻鐘錶盛大揭幕,首次引進歐美原產高檔機械鐘
    新韻鐘錶旗下不僅匯聚歐米茄、浪琴、天梭、阿瑪尼等上百個品牌的腕錶,更引進了德國肯寧家、美國霍華德米勒、英國肯米迪等品牌的落地鍾、掛鍾和座鐘,讓顧客可以體驗到百年時鐘品牌的匠心工藝。而這百年磨一劍的匠心工藝,正鑄就了機械鐘高貴而不可替代的象徵意義和價值。機械鐘自誕生至今,就一直是身份和品味的代名詞。
  • 評:「世界最大機械鐘」將停擺 為誰敲響警鐘
    評:「世界最大機械鐘」將停擺 為誰敲響警鐘 (5月8日《工人日報》)  一個數億元的大工程,當初要建的時候,有信心滿滿的可行性預測,有號稱「民心工程」的慷慨陳詞,卻全然不顧當年贛州市財政收入只有68.0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只有3870元、貧困發生率高達29.9%的現實,全然不顧當地民眾對「政府花巨資搞形象工程」的強烈質疑,所謂可行性報告也把徵詢民意和人大審批程序拋到腦後……於是,這個「世界最大機械鐘」勢所必然地成了「世界最大的停擺鐘
  • 牛人手工製作精緻的全銅機械鐘,這技術真讓人佩服
    牛人手工製作精緻的全銅機械鐘,這技術真讓人佩服 2020-11-25 00:00
  • 歷史:索爾茲伯裡大教堂,擁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工作機械鐘!
    今天又是美好的一天,小編又是和大家一起見面了有人說每天早上起來都要對著鏡子笑一笑你們都做到了嗎?微笑可以給人帶來好運哦!有這麼可愛的小編每天都為你們帶來不同的文章應該也是非常的開心的。歷史:索爾茲伯裡大教堂,擁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工作機械鐘!當人們在14和15世紀開始使用機械鐘時,他們引入了一個相對較新的計算時間的概念。
  • 進博會面對面:一次發條可走時4年,青雅鐘錶帶來德國長走時機械鐘
    其中,肯寧家展館重點展出優雅系列大日曆顯示三件套組合,型號分別為0193-96-01(落地鍾)、1293-96-01(台鐘)和2593-96-01(掛鍾)。這一系列的機械鐘採用現代簡約風格,可滿足不同家裝風格和家居空間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相比首屆進博會,今年肯寧家展館拓展50%的展場空間,佔地108平方米。
  • 一文讀懂數字貨幣的由來、發展和演進
    >——德國學者諾伯特·海林本文邏輯:1、數字貨幣的由來2、央行數字貨幣的特點3、央行數字貨幣的難點1 數字貨幣的由來>數字貨幣的本質和通用貨幣並無區別,均具備三個基本功能:價值儲藏載體、交易支付媒介和計價/記帳單位,但是數字貨幣是數字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
  • 馮樂耘教授作「魯班暗榫動物造型的由來、發展和現狀」講座
    3月14日下午,由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和歷史學院共同主辦的「魯班暗榫動物造型的由來、發展和現狀」講座在明德法學樓舉行。本次講座是信息資源管理學院60周年院慶講座系列的第一場,由馮樂耘教授為大家講述魯班暗榫造型的由來、發展和現狀。馮樂耘教授原在信息資源管理學院任教,長期從事檔案學研究及教育,著有《檔案保護學》、《中國檔案修裱技術》等。
  • 近代科學的誕生和由來
    光合作用的由來1771年,英國化學家普利斯特利做了一個實驗,他把老鼠和薄荷苗放到同一容器裡,儘管和空氣隔絕,老鼠也能生活一段時間,而沒有和薄荷苗生活在一起的老鼠則很快就死掉了,這個實驗使得普利斯特利意識到,綠色植物能使密閉容器的空氣變得清潔。1779年,荷蘭科學家英根毫茨進一步證明,陽光是綠色植物淨化空氣的條件。
  • 核裂變的由來及發展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耐性與骨氣是,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的介紹的是核裂變的由來及發展。原子裂變人們曾以為原子是組成物質的最小微粒。不過,20世紀頭幾十年,科學家發現原子緻密的原子核是由更小的粒子組成的,因此可以分開。
  • 奧林匹克(Olympic)運動會的起源、由來、發展
    奧林匹克(Olympic)運動會的起源、由來、發展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01日 16:58 來源:   奧林匹克(Olympic):  奧林匹克運動會最早起源於古希臘
  • 對數的由來,起源及發展
    對數的由來,起源及發展對數的創始人是納皮爾(John Napier),他是蘇格蘭的貴族,1550年生於蘇格蘭愛丁堡附近的麥啟斯頓(Merchiston),1617.4.4卒於同地。納皮爾1563年入聖安德盧斯(St.Andrews)大學,又到過歐洲留學,1571年重回蘇格蘭。
  • 百家姓的由來
    西漢時,劉邦賜劉姓與一些少數民族和項伯之族,後劉邦與匈奴結親,將皇室宗女嫁給匈奴單于為妻,因匈奴跟母姓的習慣,所以匈奴人有許多均姓劉。由於漢朝的強盛,劉姓人口也隨之極大的發展起來,早期劉姓主要在北方發展繁衍,晉朝開始劉姓遷往福建,約在唐朝時遷往兩廣。
  • 馬德裡名字由來——太陽門廣場的熊和樹莓
    後來由於城市發展,太陽門在1570 年被拆除,但馬德裡人沒有忘記這個古老的城門,一直把這個遺址叫太陽門或太陽。太陽門廣場著名的熊和樹莓雕塑,據說這個雕塑和馬德裡的名字也有關。馬德裡的由來是「烏爾薩利亞」(Ulsalia,在拉丁文裡是「熊群之地」的意思),因為在鄰近的森林裡發現了大量的熊與草莓樹(在西班牙語叫做「madrileo」,從中世紀就作為城市的象徵)。